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宝吐奶严重 警惕婴儿胃食管反流

(2015-01-23 10:14:18)
标签:

宝宝

吐奶

胃食管

呕吐

治疗

分类: 新妈妈

【宝宝吐奶、溢奶、漾奶,都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宝宝的情况较严重,就需要警惕孩子是否是胃食管反流。】

 

宝宝吐奶严重 <wbr>警惕婴儿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在小儿中十分常见,绝大多数属于生理现象,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生理性反流 :多见于新生儿和小
婴儿喂奶后发生的暂时反流 ;②功能性反流(或称易发性呕吐):常见于婴幼儿,不引起病理损害 ;③病理性反流 :根据统计,病理性反流约占新生儿的 0.2%,反流症状若持续存在,有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窒息和生长发育障碍等。所以,家长了解婴儿胃食管反流很重要。

 

婴儿为什么会发生胃食管反流?

食管括约肌就是连接食管(食道)和胃的一个瓣膜。食管括约肌是首要的抗反流屏障,食管正常蠕动也能把食
物顺利送至胃部,但这两个结构功能还不完善,或者发生器质上的病变,胃内容物即可反流到食管,继而引起呕吐。刚出生时的婴儿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全,食管括约肌薄弱或功能不稳定,未能起到抗反流屏障的作用,当喂食后,婴儿胃内容量增多,压力增大,就容易反流。如果随着新生儿的长大,情况还不能改善,就得考虑病变因素了。


另外胃对造成胃食管反流也有一定的责任。新生儿一直到出生后 12 周才出现正常的胃蠕动波,成熟需要一段时间,这就影响了胃排空,胃排空、胃扩张、胃内容物量的变化都可能造成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的症状

烦躁不安、哭闹、拒食,严重的病人可出现气喘、咳嗽、呕血或便血

对于婴儿来说,如果每次吃完奶后都会随着打嗝吐出一些东西是正常的,甚至把喂进去的食物都吐出来也是正常的。这是婴儿消化系统的特性。但是,如果宝宝患有胃食管反流,就会非常难受。因为胃食管反流就是胃内正在消化的食物经常性上涌,它会使宝宝脾气变得焦躁,不愿好好吃东西,甚至哇哇大叫。情况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发生气喘、咳嗽、呕吐。如果胃酸反流进入食管会使喉咙受伤(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的其中一个症状,称为“烧
心”),留下疤痕,如果胃食管反流情况严重,甚至会导致宝宝吞咽困难。


随着食管括约肌发育得更强健,大部分患有胃食管反流的宝宝在1 岁之内会慢慢好起来。

 

如何治疗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对宝宝和妈妈的正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宝宝身体不适,经常呕吐,大哭,不仅影响情绪,也影响身心发育,看着宝宝受罪,最心疼的莫过于妈妈了。加上需要经常照顾安慰烦躁不安、痛苦不已的孩子,还要给他清理呕吐物,对妈妈来说,也是一件令人身心疲惫的事。


孩子患了胃食管反流,该怎样治疗护理呢?
饮食调养 :
少食多餐,避免孩子因吃入太多食物腹压增高而增加呕吐的可能。另外,少吃含糖或含脂肪太多的食物。
体位助疗 : 睡觉时,有意识地抬高其体位。如果是可以活动的床板,可将床头调高 20cm 左右,如果床板无法调节,则用靠垫垫高体位。平时喂奶时也要尽量不让孩子平躺着吃,可以把孩子竖抱起来。

药物控制 : 抗酸药或酸阻滞剂对于有些胃食管反流的宝宝会立即起效,还有专门的儿童剂型的碳酸钙制剂等抗酸药,以及小剂量的酸抑制剂,比如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等,但是要注意,这些药虽然有疗效,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服用。

 

小知识

吐奶,婴儿常见的现象,是由于消化道和其他有关脏器受到某些异常刺激而引起的神经反射性动作,呕吐时奶水多是喷射性地从嘴里、甚至鼻子里涌出来。
漾奶,指喂奶后宝宝随即有 1~2 口奶水返流,从嘴边漾出,少数情况是因为在喂奶后不久就给婴儿换尿布而引起的。婴儿漾奶最常见的情况是生理性溢奶,随着月龄的增长,6 个月内婴儿漾奶会自然消失。
溢奶,最常见情况是生理性溢奶,因为小婴儿的胃呈水平状,吸进了空气,吃完奶后排出气体时奶水也跟着流了出来。这种情况要注意喝奶时技巧,尽量少吸进空气。
呛奶,婴儿呛奶是咽喉的会厌失灵造成的。会厌在食道与气道交汇处,会厌是这个交叉路口指挥食物和空气分流的一个特殊组织结构,能灵活地掀开和盖住声门气管。会厌失灵,没有把气管口盖住,奶汁误入气管造成呛奶。

 

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的官方渠道!
官方微信号:superbaby13e
官方微博:@母婴世界 http://weibo.com/showbb
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cbaby
官方QQ群:200529605
官方QQ:431875640


微信二维码

宝宝吐奶严重 <wbr>警惕婴儿胃食管反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