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静脉曲张,不仅仅只是影响外观

(2014-12-11 10:20:24)
标签:

静脉曲张

孕妇

治疗

女性

伤害

分类: 孕产课堂

【静脉曲张是美腿的杀手,夏天穿起美裙或短裤,腿上血管暴现,条条盘缠如蜘蛛网,实在大煞风景。为什么女性会更容易发生静脉曲张呢?静脉曲张是否仅仅是看起来丑而没有其他实质性伤害呢?】

 

静脉曲张,不仅仅只是影响外观


静脉曲张是怎么发生的?
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静脉瓣膜缺陷及浅静脉内压升高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重体力劳动,妊娠,习惯性便秘等后天因素使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使得血管突出皮肤表面。

 

小知识:静脉和它的瓣膜
在我们人体里有三种血管,分别是 :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静脉负责把血液带回心脏,所以,为了防止血液倒流造成心脏缺血,在一些静脉中会有瓣膜。当血液流向心脏时瓣膜张开 ;血液流走后,瓣膜就会闭合。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走路或运动时,肌肉会收缩或者扩张,挤压瓣膜,使血液正常通过瓣膜,但站立或坐着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血液会往下流,而此时的静脉瓣膜是关闭的,血液受到阻挡,造成该处静脉高压,久而久之使
血管扩张,皮肤发生病变。

 

静脉曲张有什么症状?
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腿部皮肤浮起蓝色、像是蚯蚓状的扭曲血管,或者像树瘤般的硬块结节,静脉发生异常的扩大肿胀和曲张。患者易疲劳,腿部感到酸沉胀痛,肢体有麻木感、痒感、针刺痛 ;重者会引起溃烂或其它并
发症,如血栓性静脉炎、瘀滞性皮下硬化、血管破裂、静脉曲张性湿疹等。


静脉曲张是一个恶性循环。当静脉中的一个瓣膜坏掉,失去输送血液回心脏的功能后,血液会积在静脉,静脉受压扩张,牵连到下一个瓣膜,瓣膜没法覆盖过度扩张的静脉,也失去活塞功能,接着影响第三、第四个瓣膜……
所以应引起注意,及时治疗。

 

防患于未然
1. 避免久坐或久站,保持适量的运动。
2.保持正常体重,以免因超重使腿部静脉负担增加。
3.经常抬高双腿,最好高于心脏水平,适当做腿部按摩,以促进腿部血液循环。
4.穿医用弹力袜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
5. 晚上睡觉时,将腿垫高约15厘米。
6. 戒烟。抽烟会使得血压升高及动、静脉受损。
7. 在饮食方面,应多吃高纤维、低脂食品及加强维他命C、E的补充。
8. 女性尽量避免长时间穿高跟鞋。

 

以下人群需警惕静脉曲张
1.肥胖者 肥胖虽然不会直接导致静脉曲张,但过重的力量压在腿上可能会造成腿部静脉回流不畅,使
静脉扩张加重。
2.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长期站立工作的人 长时间久站会会破坏静脉瓣膜,使血液不能畅通回流。
3.孕妇 怀孕时体内荷尔蒙改变,血液量增长20%以上;胎儿和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静脉,妊娠期体重增加,会增大腿部静脉压,造成血液回流不畅,导致下肢静脉疾病。
孕期如果出现静脉曲张,一般不建议进行治疗,而是做症状控制,等孕期结束后再做根除治疗。

 

治疗方法有哪些?
下肢静脉曲张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有以下几种:
压迫治疗
通过穿医疗级的弹性袜来减少病变静脉的哇继续扩张,改善静脉瓣膜的功能、增加血流在静脉内的速度、降低血栓的风险。
注意 :医生指出,静脉曲张袜属于医疗器械,是治疗静脉曲张时才使用,有等级之分,需要在医生和护士指导下使用,某些商家宣传静脉曲张袜子有瘦腿的功效,其实并没有临床根据。


注射硬化剂
硬化剂注射疗法是将硬化剂注入曲张静脉内,使曲张静脉产生化学性炎症,进而使曲张静脉闭塞。主要适用于 :①曲张静脉轻而局限,深浅静脉瓣膜功能良好者 ;②术后残留的曲张静脉 ;③术后复发者。


手术剥除
通过在静脉下面做一个切口将病变静脉抽剥去除,减少下肢静脉曲张大小和数量。术后需要配合穿弹性袜 2~4 个星期,以尽量减少皮下淤血及肿胀。


皮肤表面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是选用光纤维,在血管内腔通过激光刺激使血管收缩,关闭血管腔而起到疗效的方法,特别是对一些有并发症的患者效果更好。

 

下肢静脉曲张应引起重视,如果等到出现并发症感觉痛苦时才去求医,增加了治疗难度,恢复也缓慢。

 

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的官方渠道!
官方微信号:superbaby13e
官方微博:@母婴世界 http://weibo.com/showbb
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cbaby
官方QQ群:200529605
官方QQ:431875640


微信二维码

静脉曲张,不仅仅只是影响外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