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壮从婴儿期开始 佝偻病防治全解

标签:
婴儿佝偻病鸡胸维生素健康 |
分类: 新宝宝 |
【佝偻病,是一个听起来挺可怕的疾病,若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但只要我们从生活习惯抓起,从婴儿期开始预防,佝偻病便会远离孩子……】
生活富庶了,患佝偻病的人却增多了?
我们常以为,营养不良、佝偻病等与营养有关的疾病应该盛行于落后的地区,与当今的富庶年代毫不相干。可是,据研究发现,在过去
10 年中,英国婴幼儿佝偻病患病率比过去贫穷的维多利亚时代高出了 4
倍!科学家们刚开始还百思不得其解当中的缘由。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与过去作比较,他们发现,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是佝偻病患病率大幅攀升的重要原因
:越来越多孩子宅在家里玩电脑游戏、家长们开车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较少服用鱼肝油、较少在太阳下活动……这些因素都与佝偻病率的飙升有关。
关于“佝偻病”,你要知道的!
佝偻病——一个与阳光有关的疾病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俗称“缺钙”,是发病率较高的儿科“四大疾病”之一,多见于 3 岁以下小儿,机体维生素 D
缺乏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在我们体内,维生素 D 受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变为有效成分维生素 D3被人体利用。因而,充足的阳光对于维生素
D 的吸收至关重要。由于婴儿生长快,户外活动少,本病在出生后第 1 ~ 2
年最常见。我国北方冬季时间长,日照短,佝偻病发病率高于南方。
如何早期发现佝偻病?
许多研究表明,佝偻病一般从出生后 2
个月开始发病,早产儿生长发育快,若很少去户外晒太阳,则更易患上此
病。以下几种症状出现强烈提示佝偻病的存在 :
(1)多汗,最多见于半岁以内婴儿,常于喂奶及睡眠时头部多汗,严重者全身多汗以致湿枕或湿衣 ;
(2)易惊,孩子表现入睡不实,睡眠时容易惊醒,白天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夜晚啼哭不休,就是人们常说的“夜哭郎”;
(3)枕秃,由于头部出汗多,婴儿睡眠时多动,久之头部与枕头摩擦而致秃发 ;
(4)乒乓头,即用手指按压婴儿枕骨或顶骨中央时,该处随压力而暂时内陷,又随手指的放松而弹回,犹如按
乒乓球的感觉。常见于 5 个月左右的婴儿。
治疗,主要补充维生素D
(1)非活动期佝偻病,患儿可口服维生素 D 每日2000 IU ~
4000 IU,2 ~ 4 周后临床症状好转再改为维
生素 D 预防量,每日 400 IU。
(2)活动期佝偻病,患儿可一次肌注维生素 D20IU ~ 30 万 IU,2 ~ 3 个月后口服维生素 D 预防。
“鸡胸”是怎样形成的?
“鸡胸”指患者胸廓前后径增大而横径较小,于第 7、8、9 肋骨与胸骨相连处软化内陷时,可使胸骨柄前突,俗称“鸡胸”。是佝偻病中的一种,除了影响外观和运动功能外,它还会影响孩子的呼吸功能。
一般来说,患佝偻病时骨骼改变以生长快的部位最为明显。一般胸廓畸形见于出生 1 岁半左右,鸡胸也可推迟至 2 ~ 3
岁时发现。鸡胸一旦形成,往往提示患儿已处在佝偻病活动期,由于膨大的肋软骨可向胸腔内侧隆起,使肺部受压而致局部不张,影响呼吸功能,容易并发肺炎。
鸡胸患儿可采取主动或被动的方法矫正,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主要方式是补充维生素 D,同时配合多做展胸运动,让患儿俯卧抬头,每天 2~3
次,一次5 ~ 10 分钟。经合理治疗后,较轻的鸡胸多能自行矫正,对遗留有严重下肢骨骼畸形者,在 4
岁后佝偻病已痊愈时,可考虑外科手术矫正。
除了防止佝偻病外,维生素 D 还有助于预防很多严重疾病尤其是自体免疫疾病,童年时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 D
还能降低成年后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相比起用药物保健品而言,晒太阳是补充维生素 D
最自然最安全的方法,针对不同人群,晒太阳的时间和时长也有所讲究 :
怀孕期 :准妈妈们要每天晒太阳和多到户外活动,以增强体内维生素 D 的水准,为日后母乳喂养做准备。
满月后 :宝贝可被抱到阳台或户外晒太阳。每天从10 分钟慢慢增至 1 小时,即使婴儿全身包裹,只露面部,每天晒太阳 1 小时,也可产生
400IU 的维生素 D。可以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半岁后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 D 的辅食。
2 岁以上儿童 :可直接在阳光下玩耍、散步和睡眠,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达 1 ~ 3 小时,可与做体操、玩游戏结合起来。
夏秋季上午 8 ~ 10 点,冬春季上午 10 ~ 12 时,晴天空气中紫外线较强,为晒太阳的最佳时间,让幼儿少穿衣,每天 20
分钟,让阳光照在宝宝脸上和四肢上就足够了。
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的官方渠道!
官方微信号:superbaby13e
官方微博:@母婴世界 http://weibo.com/showbb
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cbaby
官方QQ群:200529605
官方QQ:431875640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