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依恋期,妈妈要恰当处理

标签:
宝宝依恋期妈妈年龄物品 |
分类: 心理 |
【相信很多爸爸妈妈都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宝宝在某个时期对某样物品产生依恋,比如玩具,小手帕,枕头之类的,如果宝宝一时看不到自己心爱的物品就会烦躁不安,甚至是大哭大闹。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恋物表现。】
不同年龄不同依恋
2岁之前
宝宝在妈妈的乳房上体验到了身体的温暖和妈妈的爱,从而获得了对环境的基本信任,建立了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因此,乳房成了妈妈的象征,这是宝宝依恋妈妈乳房的重要原因。
3~4岁
长时间咬奶嘴会影响宝宝上下腭的咬合度、牙齿发展以及语言学习,因此,当宝宝进入语言能力发展期之后,最好尽快戒除,否则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展。
5~8岁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没有携带玩偶,就会拒绝出门或上学,甚至为此在学校与同学争吵,阻碍了人际关系发展时,家长就要及时介入,帮助宝宝改掉这个习惯。
5大物品,宝宝最依恋
奶嘴
当宝宝对外界环境缺少安全感时 ,
妈妈的乳房会给他带来一种温暖又安全的感觉,而同乳房一样,安抚奶嘴也一样让宝宝产生陪伴感和安全感。
毛毯
毛毯是仅次于奶嘴,最容易让宝宝迷恋的物品,特别是长期使用的旧毛毯,因为摩擦毛毯能给宝宝带来温暖的触觉联想,还能让宝宝联想到妈妈的轻柔细语。
手指头、玩具
当宝宝能够自己掌控物品时,就以此寻求心理上的安全感,这时手指头或者玩具就会成为最好的选择,而且这些物品能够满足宝宝的基本需求,让宝宝更加愉快。
柔软物品
宝宝对某些物品的触感非常在意,例如毛巾、被子、手套和玩偶等,柔软的触感会让宝宝感到非常舒服,让宝宝身心愉悦轻松。
照顾者的身体
主要照顾者身体的某个部位也会成为成为宝宝依恋的地方,例如有些宝宝会玩着妈妈的头发或者摸着妈妈的耳垂才会安心睡觉。
宝宝恋物,如何看待
CASE1晨晨5岁了,不管到哪里都会带着自己的玩具,比如外出时,如果忘记了带,他一整天都会烦躁不安,但如果带着玩具,他就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与外面接触。
分析:这是一种比较消极的情况,对晨晨来说,心爱的玩具就如一颗“定心丸”,能让他安心下来,他需要通过玩具满足自己的安全感。这显示出,晨晨内心十分孤独和恐惧,他渴望得到关注和呵护。
Tips: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对物品的依恋只要不影响生活作息,家长无需太担心。但如果孩子依恋物品的行为比较极端时,家长就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CASE2雯雯今年4岁了,前段时间因为生病需要住院,但雯雯在医院一直闹别扭,感到烦躁不安,直到家里人将她的日常用品,如被褥、枕头、玩具之类的物品带去医院,她才平静下来。
分析: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情况,对雯雯来说,生病住院不仅要承受生理上的痛楚,还要与亲人分离,她需要通过熟悉的物品寻求心理上的安慰。这也体现出雯雯对陌生环境的恐惧,而熟悉物品的陪伴能够让她有家的感觉,让她安心下来。
Tips:当孩子面对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或者遭遇重大创伤时,依恋物品会给孩子带来一种积极的作用,这时家长不应该干涉孩子的行为,要让她通过物品消除内心的恐惧不安。
如何戒除恋物行为
多拥抱孩子
无条件的拥抱能够给孩子积极的暗示。经常与父母拥抱的孩子,通常不会将玩具等物品视作他的“精神寄托”。
睡前安抚
所有的孩子都会害怕黑暗和噩梦,很多孩子都是在入睡前的害怕中染上“恋物癖”,所以,即使和孩子分床睡,家长在孩子睡觉前应该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
多准备迁移载体
当孩子对某个物品(如枕头或玩偶)产生依恋时,家长应该多准备几个“迁移载体”,让孩子轮流使用,避免孩子对某样物品“上瘾”。
分散恋物情结
家长要多为孩子提供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让孩子认识更多的事物,以此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用不同的兴趣爱好代替孩子的恋物情结。
妈妈注意
有些妈妈害怕宝宝总是黏着她,于是想通过玩具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而有些妈妈则觉得宝宝整天抱着玩偶,显得宝宝太娇气,甚至会导致孩子忽略自己。
其实,不论宝宝“恋人”还是“恋物”,都体现出孩子内心的想法——需要关注,需要安全感。因此,在宝宝的依恋期,妈妈要恰当处理,万万不可强制性去干涉孩子,这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的官方渠道!
官方微信号:superbaby13e
官方微博:@母婴世界 http://weibo.com/showbb
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cbaby
官方QQ群:200529605
官方QQ:431875640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