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系列第三课:领悟生命,各国各不同

标签:
生命教育美国德国日本育儿 |
分类: 小编阳光吧 |
【自美国学者杰 • 唐纳 • 华特士于 1968 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后,生命教育的理念就受到了美国人的高度重视。几十年来,生命教育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传播开来,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思潮。】
美国:正确认识死亡
死亡教育是美国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死亡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名为谈“死”,实则是帮助孩子学会理性地应对生活中的死亡等不幸事件,让他们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哀伤情绪,以及如何对他人进行安慰,并逐渐懂得通过死亡事件来思考生命的意义。
为了推广生命教育,美国成立了各种专业协会,出版了许多专业以及普及型的书籍、杂志,如《生死学》、《死》等特别的杂志。此外,美国的生命教育的实施也因地而异,不同的州,采用的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
英国:尊重所有的生命
在英国人眼中,尊重生命是最基本的素养。因此,在英国教育中,教育者会教导孩子尊重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人,还应该对所有生命都有爱心和责任感。
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会严肃地跟孩子们谈论“尊重和敬畏生命”这样的课题 ;还有,他们把珍惜和爱护动物
作为教导孩子珍爱生命的切入口,如带领孩子到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让孩子通过参观工作人员收容救治的受伤动物和遭到遗弃的宠物,从而懂得生命的意义,进而做到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德国:举办“短寿展览”
德国卫生部门认为,短寿展对民众的警示效果远远大于长寿展,因此将“短寿展览”作为德国联邦卫生教育机
构的项目,每年在各个城市的博物馆里定期进行。而这些早亡者的资料主要是家属捐出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有益于公众健康的事情。
博物馆里展示了众多名短寿者的档案资料,并按照名人、普通人分别陈列在玻璃柜中,每一位都有短寿原因的
详细说明、照片和生前使用物品。这些短寿者的平均年龄还不到 30
岁。短寿展吸引了不少民众去参观,其中不少是医院里的病患和大、中学的学生。部分参观者表示,这些短寿者的介绍非常让人震撼,使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应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韩国:“模拟葬礼”
近年来,“模拟葬礼”作为一种警醒人们珍爱生命的健康教育形式,越来越受到韩国政府、学校以及宗教
团体的支持,已从首尔市扩散到周围地区。
“模拟葬礼”在韩国有多种叫法,既可称为“入棺体验”,又可称为“临终体验”。其主要环节有专家
讲座、书写遗书、进入棺材模拟死亡等,旨在让参加者通过这些形式,体验到生命的可贵,从而更加珍爱生命,并以更积极健康的姿态面对生活,进而降低韩国的自杀率。这种生死体验活动已经蔓延至中小学。校方会组织学生到文化馆参观“模拟葬礼”展览,希望通过这种最直观的行为艺术,教育孩子要珍惜健康,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日本:生命教育,从幼儿园开始
在日本,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生命教育的熏陶。因为日本人坚信,孩子从小懂得尊重生命,长大后就很少会做出越轨的行为。
在孩子生日前,幼儿园老师会从父母处了解孩子的名字由来、成长照片以及出生情况等,在班里读给孩子们听,让大家感受到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这一系列生日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由此了解生命的由来,懂得诞生与成长的艰辛、喜悦和感恩,进而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的官方渠道!
官方微信号:superbaby13e
官方微博:@母婴世界 http://weibo.com/showbb
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cbaby
官方QQ群:200529605
官方QQ:431875640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