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Relax 妈咪! ——轻松亲子全攻略

(2012-10-16 10:25:11)
标签:

杂谈

 选文摘自 《母婴世界》10月刊

职场妈咪们,您是否每天都在孩子和工作中疲于奔命呢?

Relax 妈咪!

与孩子的交流是生活的乐趣,不是一种负担!

亲近宝宝,从轻松妈妈开始!

 

亲子·攻略一:一切,从想象开始

您应该是一个放松的、乐意交流的妈妈,而不是一个刚刚从拥挤的公交车下来、匆匆忙忙的疲惫的妈妈。见宝宝前,妈妈们应该放下工作的疲惫,放松心情。
  1.想象一个足以让自己心情愉快、放松的情境,或者一些美好、舒服的词汇,比如:暖暖的阳光,温馨的灯光,甜甜的笑容;

2.在头脑中闪现宝宝的“可爱”,比如:胖乎乎的小脸,脆生生的声音,玩耍的模样,还有好多可爱的“第一次”;
  ……

轻松的想象使你从工作的“后遗症”中解放出来,给了自己一个即将见到宝宝的“幸福期待”,激活了你发自内心的母性的爱与灵感,为亲近宝宝做好准备。

 

亲子·攻略二:顺其自然更亲近
  其实,与宝宝如何相处的技巧没有谁能真正教你,因为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而他所期待的也是一个特有的妈妈。不要迷信所谓的“育儿技巧”,当你放松下来时,你就有了育儿的本能——
  “儿子,过来,让妈妈亲一下!”
  “好儿子,妈妈回来了,来亲妈妈一下!” ……
  交流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接触——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短短的问候,一个亲热;沟通是彼此心灵上的默契——会心一笑、眼睛一亮、手拉拉、头点点……

亲子·攻略三:拒绝任务式交流

现在有很多关于亲子交流的书籍,众说纷纭,目不暇接,搞得个个父母看了都觉得“不称职”,而且越看越觉得焦虑。

亲爱的妈妈们,在你们下班走入家门前,请不要像去超市购物似的,列一张“亲子”清单: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如果这样,

“首先,要读一篇诗歌”

“然后玩一个小时智力拼图”

“睡觉前,要看几页童话”

结果

“宝宝不爱看诗歌、非要拼拼图”

“看不进通话,却念念不忘心爱的奥特曼”

爸妈的“任务”没有完成,宝宝。爸妈都不乐意!

或者,让我们先抛开我们的育儿理论与技巧,听听孩子们的声音,只要你肯仔细听,带着好奇地听,宝宝会告诉你,如何跟他们交流才最有效。交流应以自愿为原则,如果孩子喜欢先搭积木、再听故事,干嘛非得按你想的先听故事、再搭积木?

 

亲子·攻略四:充分调动家庭资源。
  孩子不是妈妈一个的,所以不管是照料孩子,还是教育孩子,都是家庭共同的权利与责任。

老人自然有“隔代亲”,但也有经验;年轻人自然少些“经验”,但又比较“现代”而有精力。如果相互能取长补短,彼此信任,这将最利于孩子发展。

.各式职场妈,各施各法

如何平衡宝宝和工作,各位妈妈各有看法,小编邀请了几位妈妈,谈谈他们的育儿经!

周末妈妈”盈盈妈(28岁,私企销售,女儿1岁半)

  我和丈夫的工作都是销售,需要经常出差,晚上也常常要陪客户应酬,所以我们只能把盈盈放到爷爷奶奶家里,周末的时候再把盈盈接回自己家。

上班时,不论多忙我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向老人问问盈盈的情况,并和盈盈也说上几句话。周末两天,我总是倾尽全力,帮她洗澡、陪她游戏……

母婴点评:尽管不能每天都见到妈妈,但每天都能听到妈妈的声音,原来妈妈还关心我的!每天几分钟,积攒下来,就能与女儿培养出深厚的感情,这短短的几分钟,含金量的确高!

长假妈妈”跳跳妈妈(33岁,IT研发部门经理,儿子3岁半)

在跳跳6个月的时候,我们把他送回了湖北老家。由于平时工作忙,我都很少打电话回去,不过我觉得,宝宝还小,等他大了,上小学了,再回到我们身边受教育还是可以的。每次过年回老家,跳跳总是躲到爷爷奶奶的身后用陌生的眼光看着我,甚至连“妈妈”都不肯叫。过几天好不容易跟我熟悉点了,分别的日子又很快来临。

母婴点评:尽管宝宝小,但正是需要妈妈爸爸的时候。在3岁的时候,妈妈没有打开宝宝的心窗,在孩子13岁的时候,他也不会为你敞开心扉。

物质妈妈”弯弯妈(27岁,资深策划,女儿2岁)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爱宝宝的方式。弯弯生下之后一直都是我爸妈和保姆照顾的,而向来是购物达人的我,有了宝宝之后就更爱血拼了。我会买很多时尚的小衣服和昂贵的玩具给她,每天都让她生活得像个小公主。看着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玩着我买来的玩具,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母婴点评:女儿要富养,“富”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精神。在“物质”上,弯弯无疑是位公主,但小编觉得弯弯妈是不是应该也让弯弯成为品格高尚的公主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