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宝读书方式不一般

(2012-06-29 10:38:48)
标签:

育儿

分类: 新宝宝

作者/晏红      编辑/熊敏捷

宁宁从小就爱读书听故事,每天晚上要讲完所有的故事书才愿意睡觉,否则就不睡。到32个月的时候,妈妈给她买了一本书《小马过河》,她很喜欢这个故事,但是每次一听到小马过不了河了,就哭,妈妈讲道理也不行,仍然哭;哭完之后下次还让妈妈讲,讲到这里还哭。宝宝读书怎么会遇到这种情况?妈妈该怎么办呢?

 

宝宝的早期阅读普通的成人阅读

同样是读书,宝宝的早期阅读与普通的成人阅读有很大的差异。首先是早期阅读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当宝宝注视图书的时候,其眼睛的神经细胞会与大脑视觉皮层的相应神经细胞建立联系,这样得到的图像将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为他以后发展其他能力打下基础。

其次是阅读的含义不同。成人阅读主要是调动视觉系统、通过文字来阅读;对于年幼的宝宝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作阅读,它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或者口头语言、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例如孩子学习用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地翻书;能根据画面的变化理解故事情节,进而会用口语讲述图画故事;或喜欢倾听成人讲读图书文字等等。

为宝宝量身制作读书方法

★“读书”之前多“听书”

早期阅读兴趣需要亲子阅读开启。再好的书籍都需要家长的参与和引导,如果家长把书给宝宝就不管了,他可能翻两下就不理睬了,可能难以坚持到底将一本本书完整地阅读下来。先听故事再阅读,是宝宝从“听书”到“读书”的必经发展阶段。宝宝在“听书”的时候,首先对书产生了好感,他知道原来书是那么神奇,有那么多美妙的故事可以享受;同时,“听书”还让孩子感受了书面语言的表述方式以及语言和语调,增强了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在“听书”的时候,他虽然不识字,但是他会结合家长所讲的故事去观察和理解图画,这是宝宝早期阅读的重要内容与方式。因此,家长要热情地给孩子读书,这将成为孩子童年的宝贵财富。 

★用最简洁的语言阅读每幅图

宝宝正是学说话的时候,家长给他最精彩、最简洁的示范语言,其结果将可能像瑞瑞那样,学说话的时候就学会了讲故事。一般情况下,优秀图书配有精彩的文字,但是有些文字仍然适合大一点儿的宝宝,家长得为自己的宝宝稍加改编一下。改编的句子是完整的但又比较短,每次给宝宝讲的时候都用这些词和句子,几次之后,他就会记在脑海里,学会模仿使用最精彩到位的语言,这是因为孩子有喜欢模仿和重复的心理特点。说话技能培养出来了,宝宝表达的自信心紧跟而来。

★特别关注图书中的“思想泡”

“思想泡”一般画在故事人物的头上,用来表现人物的思想状态,“思想泡”里面的内容表明人物想做还没有做的事情,“思想泡”下面的内容则表示故事主人正在做的事情,这样对比着阅读,可以帮助宝宝学习理解他人的思想活动。研究发现,如果没有大人的引导,宝宝很少主动关注和分析“思想泡”所描绘的内容,而经过大人有意识引导的宝宝能轻易地关注和理解“思想泡”的内容。

引导宝宝阅读“思想泡”的方法很简单,家长指着“思想泡”里面的内容问:“他在想什么?” 指着“思想泡”下面的内容则问:“他在做什么?”开始孩子回答得可能不正确,但是经过几次引导和训练,就学会阅读“思想泡”了。接着,家长可以引导宝宝深度阅读,提示完“思想泡”后,再问:“他刚才想做什么?(例如吃糖)”这是锻炼宝宝回忆人物的思想,然后对比后面的图画,问宝宝:“他现在吃到糖了吗?”这是帮助孩子理解人物思想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养成这样的阅读习惯,可以丰富宝宝的“阅历”,提高他的理解水平。

★让宝宝做阅读的主人

阅读不一定必须按照故事原文念字,有一定阅读经验的宝宝会渐渐领悟图书的讲述技巧,并形成一定的故事推理模式,家长还没有讲到后面的情节,他可能已经按照自己的思维推测出一种结局,如果结局出乎自己的意料,有的孩子很好奇却也接受,有的孩子却感觉紧张而不愿意接受。例如宁宁一听到妈妈讲小马过不河就哭。妈妈以为是孩子太胆小了,实际上这是孩子自主阅读的表现,说明孩子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妈妈可以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想要的结局,支持孩子续编和创编故事,让宝宝做阅读的主人。

★读图比读字重要

书店里的各种婴幼儿读物种类很多,应该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选择读物。宝宝的书要以图为主,图画很大但是画面清新,不显得班驳繁杂;文字少而精练,对图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很有寓意和韵味。有些家长拿到图书以后,看到文字很少,就先让孩子学识字,这就与早期阅读教育的精神大相径庭了。孩子在读字之前要大量地读图,其目的是锻炼观察力、展开想象力,给他的心灵留下很大的体验和领悟空间。把《鼠小弟的小背心》拿给已经习惯阅读文字的一个小学生看,他迅速地看文字,只是瞄一眼图,读完书后说没什么意思;第二遍要求他只许读图,不许读字,读完书后他会心地一笑,并不自觉地又重新翻阅了一遍。可见,依赖文字阅读会漏掉图画本身的很多信息,带宝宝阅读图书的时候不要刻意引导他识字。

读书时不“教育”宝宝

读书培养美德,却忌讳道德说教。有一个家长给孩子读完《我的身体,这是什么》,孩子挺开心的,可是家长突然来一句:“你没有小玛和小酷表现得好,你洗头的时候总是哭!”孩子受到责备后马上不笑了,后来他会阅读其他绘本,就是不爱拿这本。这是因为家长做了一件很煞风景的事情,孩子正沉浸在审美的愉悦感中,突然被家长泼了一头冷水,这本书便连带了不愉快的感受,因而受到孩子的冷遇。所以,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陶醉在故事的幻想和追求中,不把他马上拽回到现实的不足中,让他的心灵先受到滋养,再给他时间学会操作和实践。

★读书不仅仅用眼睛

带领宝宝亲密接触阅读不只是视觉运动,需要他的触觉和多种肢体语言阅读,这样才能让孩子有联想、有体验。在帮助孩子进入情节的时候,家长要不断地用疑问语气吸引他翻阅下去;当情节逐渐展开的时候,家长要变换语调表现出故事的起伏跌宕;当孩子关注细节的时候,要启发他自己补充其中的含义;必要的时候,家长与孩子一起手舞足蹈把故事表演出来。例如,一个小孩子在读《莎娜的雪火车》时,每翻一页,他都问:“雪火车滑到哪儿了?为什么不滑到春天?”然而他边读书边拿自己的一个玩具火车当雪火车,在桌面上滑来滑去,执著地让雪火车滑到春天,其中的童稚和浪漫是大人都读不出来的韵味。所以,能够启动多种感觉阅读是非常美丽的享受和陶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