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龄准妈要提防孕期浮肿

(2010-06-07 11:53:49)
标签:

育儿

分类: 新妈妈

大龄准妈要提防孕期浮肿

 

文/张茵    编辑/张燕

 

    大部分的孕期浮肿症状属于正常现象,但也有些浮肿现象会对母体及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大龄准妈妈相对来说更容易发生孕期浮肿,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孕期浮肿,并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做些什么样的小动作就可以减轻浮肿。 

    小莉发现自己的脚比以前大了一个码,腿也肿了,皮肤被撑得亮晶晶的。医生做了一系列检查后告诉她,这是孕晚期的生理性浮肿,没有关系。

小莉刚松口气,医生又补充说:“如果出现在心悸、喘不上气、浮肿不消退等等这些情况,一定要来医院做检查。” 

  孕妇妊娠期的水肿是血管内的液体成分渗出血管,积聚在组织间隙中造成的。最先出现在人体最低部位,足踝部,休息后稍退,逐渐加重并向上蔓延。水肿部位可随体位而改变,半坐、卧位时腰骶部及阴唇明显,严重者会引起全身水肿。

 

浮肿发生的主要原因

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胎盘分泌的激素及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雌激素增多,造成体内钠和水分潴留;

体内水分积存,尿量相应减少;

血液稀释,乳期血容量增加,但红细胞增加的幅度不如血浆增加幅度大,血浆蛋白则没什么增加,血液相对变稀,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移向组织间隙而水肿。

 

 

孕期浮肿的种类

1.生理性浮肿

主要是由于子宫压迫造成,增大的子宫会压迫从心脏经骨盆到双腿的血管。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不畅,代谢不良,导致腿部组织体液淤积,一般多发生在脚踝或膝盖以下处。

不良影响:生理性水肿大致是不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这种水肿产后会自愈。 

 

2.病态性浮肿

“病态性水肿”则由疾病造成。例如:妊娠毒血症、肾脏病、心脏病或其他肝脏方面的疾病。

不良影响:这些疾病不仅会对准妈妈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胎儿的健康也会有危害。

 

需要特别注意的病态性浮种

 

    如果休息后水肿亦不消退,且有加重趋势,水肿由脚或踝部向全身发展,这就是异常现象。 

  首先要考虑是否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诊断时要根据导致水肿的全身性疾病来鉴别,如心源性水肿,肾病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仅在妊娠时发生的一种特殊疾病,多在妊娠20周以后发病,随着妊娠终止将自愈。其发病过程多由轻到重,水肿一般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由下肢末端开始,严重时向上发展,还可以出现高血压和蛋白尿。 

  这三种症状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并发。妊高征使母体各器官缺血、缺氧,对母体和胎儿均有严重的危害,孕妇可能并发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脑水肿,脑溢血,脑栓塞和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孕妇及胎儿死亡。妊高征会导致胎儿在宫内发育迟缓、窘迫、死胎、早产,新生儿的死亡率也相对增加。

 

  

孕期消肿TIPS

 

1.充分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消除水肿最好的方法莫过于静养,研究表明,人在静养时心脏、肝脏、肾脏等负担会减少,水肿自然会减轻或消失。如果您还在上班,不时抬高下肢,有条件的话应该卧躺片刻。 

 

2.注意保暖。为了消除浮肿,必须保证血液循环畅通、气息顺畅。 

 

3.穿弹性(裤)袜。为了减少过多血液堆积在下肢,建议妈妈在清晨出门前穿上弹性(裤)袜,尤其长期站立或是保持坐姿的孕妈咪。可以选择孕妇专用的袜子,在秋冬穿着还有保暖的功效。 

 

4.轻度水肿不必过多限制盐和水的摄入,但不要吃太咸的食物。怀孕后身体调节盐分、水分的机能下降,每日摄取量在10g以下。 

 

5.左侧睡孕妈咪可以采取左侧卧,这样可以避免压迫到下肢静脉,并减少血液回流的阻力。这样还可以减少对心脏的压迫。

 

6.睡前泡脚,然后抬高双腿。建议孕妈咪在睡前(或午休时)把双腿抬高15~20分钟,可以起到加速血液回流、减轻静脉内压的双重作用,不仅能缓解孕期水肿,还可以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的发生。

 

7.按摩(让爸爸来帮忙吧)。按摩时要从小腿方向逐渐向上,这样才有助于血液返回心脏。睡前进行按摩,可以解除腿部酸痛,有助于睡眠。

 

 

专家提醒:

1.孕妈妈要经常测量体重,如果增加太快,可能有隐性水肿,此时,要多加注意以免发生妊娠中毒症。若经夜间休息后水肿依旧存在,可能已有轻度妊娠中毒症了,应及时去医院详细检查并采取措施。

 

2.不可滥用利尿药物,因为利尿药会排钾,可能会造成血钾过低。 

   

 

**-- 此文来自《母婴世界》6月刊文章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