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早教在线

(2007-04-22 11:39:59)
分类: 新宝宝
 

Q:我家宝宝4个月,总是喜欢吃手,特别是在不熟悉环境下,吃手的现象更严重一些,应该怎么办?

A:通常4个月左右宝宝,已具备了伸手拿玩具的能力,会把眼前见到的玩具抓在手里并准确无误地放入嘴里,他也正通过嘴的感觉分辨出玩具与手的区别。这对于宝宝而言是个有趣的体验过程,也是宝宝大脑发育的必然过程。若宝宝特别关注吃手,家长可以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多和宝宝玩游戏,不强化吃手行为,不训斥,只需轻轻地挪开。

 

Q:宝宝1岁4个月,想要什么东西总是让妈妈帮着去取,妈妈在前面,他在后面。妈妈总是说让他自己去,可他就是不干,有的时候还会哭,这孩子是不是有点过分依赖妈妈?

A:就宝宝内心而言:妈妈在前、宝宝在后,是件多有趣的事情啊。他是在和妈妈游戏呢!所以妈妈就要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宝宝参与到取物活动中来,在游戏中让宝宝去尝试独立完成,并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刚开始他会觉得饶有兴趣,渐渐的就会变成一种自主的习惯。

 

Q:我的孩子现在1岁9个月,一直都没有“怕”的概念,可最近几天嘴里一直叫着“怕,怕”,怕平时看的书上的小朋友,怕窗帘上的小鱼,只要是有眼睛的东西他都害怕。不知孩子在这个年龄出现这种问题是否正常?该怎么解决?

A:孩子突然之间产生的害怕心里绝非偶然,妈妈要先了解背后的原委,寻找出害怕的原因。关注宝宝的情绪变化,近段时间里也尽可能的避免触及宝宝害怕的事件,不强化宝宝的害怕心理,有待对害怕事件慢慢进行了解、观察和调整!

 

Q:我的儿子喜欢抓头发,特别是睡觉的时候,一定要爬到阿姨的头上去才睡得着。大冬天的,这样特别容易感冒,可怎么教育他都不听,让我们觉得很痛苦,怎样才能帮儿子该掉这个习惯呢?

A:这是宝宝的依恋心理,也是宝宝内心不安全意识的反应。家长要多和宝宝相处,游戏、沟通、肌肤相亲,并尽量和父母同睡,让宝宝逐步建立安全感。对于拉头发的教育可以和阿姨一起进行,要让宝宝知道对错,并用宝宝喜欢的玩具或是物品代替拉头发,从而陪伴宝宝安然入睡。

 

Q:两岁的宝宝在家里很闹很爱说话,可是一出门就极其安静,不爱叫人,不爱说话,和小朋友做游戏总是往后躲。孩子的这种现象该如何处理?

A:宝宝外出不爱说话是因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造成。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万不可指责、挑剔宝宝与小伙伴相处时出现的问题,而要更主动、积极地肯定宝宝的言行,让宝宝有信心和小伙伴相处,并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认可,营造一个“我可以、我能行”的积极氛围才是最重要的!

 

Q:孩子两岁3个月,和妈妈特别要好,但是没有自主玩的情况,总是跟着妈妈,胆子特别小,作为妈妈是继续带着孩子玩,还是不管他,等待他慢慢脱离妈妈?

A:和妈妈一起玩的快乐是别人无法给与的,也是宝宝和妈妈良好亲子关系的纽带。可当妈妈发现宝宝有些依赖的时候可就要适当的放手了。可以邀请其他宝宝一起参与你们的活动并适时退出,鼓励宝宝和同伴一起玩,分享游戏中宝宝快乐的体验,让宝宝喜欢上和小朋友一起玩!

 

Q:我的孩子3岁2个月,一直很独立,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可是有的时候太执着,为一些小事可以闹上半个多小时。比如妈妈下班回家,他说要为妈妈开门,但是妈妈忘了,自己推门进来,他就把妈妈赶出去,还一直哭闹。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A:宝宝的小自我正在逐步建立,他的独立正表明想尝试一切可能的愿望。宝宝的世界没有小事,这点点滴滴都流露着他们成长中对父母的热爱。若是这些执著并非始于原则问题,那就依着宝宝吧。因为宝宝正体会着和你游戏的快乐,体会着你的赞美和肯定。

 

Q:儿子3岁了,我感觉这个孩子意志力超强,有时候一件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后就不能再动或是动后一定要再放回原处,我对这些举动有点不理解,孩子是不是有点强迫症?

A:强迫症: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在儿童期,强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患儿智力大多正常。对于您的宝宝来说的确有较强的规则意识,这是值得我们去肯定和赞美的,要知道很多早教的课程里还要特别训练这方面的内容呢!但是随着宝宝的年龄增长,我们可以用友好、认可的态度和宝宝沟通,同时让宝宝逐步明白准确无误的特定事件和场合,而非所有的事情!

 

Q:女儿3岁了,和不熟悉小朋友玩的时候总想参与进去,但是总是参与不进去,在一旁傻笑,家长该怎么帮助她呢?

A:孩子的天性都是爱玩,所以即使见到了陌生的小伙伴也会因他们的游戏而欣喜快乐。此时你可以鼓励宝宝主动参与,也可以提供游戏中的道具,让小伙伴有一个接受新朋友的理由。若宝宝很想参与而无法介入,那就拿出你家长的智慧,和小朋友打个招呼,带着宝宝一起参与吧!

 

Q:女儿3岁了,前不久,家里养过一条小狗,后来生病死了。最近孩子又老是问起小狗的事情。之前跟她很隐晦地说过小狗死的事情,但是她似乎并不能很好的理解,现在又问起来了,应该怎么向她解释死亡这件事情呢?

A:面对3岁的宝宝要解释死亡的确有些困惑,可宝宝既然问及了我们就没有逃避的理由。那就如实地告诉宝宝事情的经过,但措辞和情感都要得当,不过度夸张、不蒙骗,在家长就事论事中让宝宝体会死亡带来的情绪悲伤、健康的重要以及生命的可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