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宝宝 |
养护
Q:我的孩子才两个多月,现在养成习惯一定要抱在手上才会睡得安稳,全家人都被搞得很痛苦,请问有什么方法能让他改掉这个习惯?
A:是您养护宝宝的习惯不好造成的,使孩子抱着睡得安稳,一放下孩子就哭。想要改变孩子的习惯就得要孩子吃好奶、玩一会儿后孩子睡了,就把他放在床上,如果孩子醒了哭,在没有大小便的情况下,就让孩子哭,累了孩子自然就睡了,坚持一段时间就好了。
Q:我娃娃6个月了,还不会主动抓东西,把东西递到她手里,她会握住。但是把东西放在她面前,她不会主动伸手来抓,这样正常吗?
A:宝宝的神经运动发育是有规律的,到了该年龄段就自然能学会。宝宝的运动发育分大运动和细运动。大运动在6个月应会双手向前撑住独坐;细运动应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性动作;宝宝9—10个月时才会用拇、食指拾物,并喜欢撕纸。只要您的宝宝会独坐、神经精神活动正常就没有什么问题。
Q:我的宝宝9个月整,今天下午睡醒觉突然嗓子哑了,是什么原因啊?应该怎么办?
A:突然的声音嘶哑的原因比较多,一般有⑴喉炎;⑵肿瘤或者肿大淋巴结压迫喉返神经;⑶支气管异物。所以您宝宝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的喉炎,建议您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治疗,防止因呼吸道炎症而出现呼吸道梗阻危及生命。
Q:女儿都两岁了,可是腿上的肉摸上去软软的,一点都不结实。是不是营养不够啊?还是缺乏锻炼?这么小的孩子该怎么加强腿部运动呢?
A:孩子的营养状态要根据孩子具体的体重、身高和皮下脂肪的厚度来分析,您孩子才两岁吗,还没有到肌肉快速生长的阶段,因为皮下脂肪比较多些,所以摸上去软软的。这阶段的孩子只要保证营养,多做娱乐游戏,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即可,没有必要刻意地锻炼腿部肌肉。
Q:儿子3周岁了,可是最近老是尿床。就连午睡那点时间里,他也会尿床。有时候明明已经醒了,他就是不说。现在天冷了,又经常下雨,这样尿床的情况就更严重了,他会不会是有遗尿症啊?
A:这当然不是遗尿症了。一般所谓的遗尿症是指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大多数发生在夜间熟睡时,称为夜间遗尿症。遗尿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遗尿症较多见,多有家族史,男多于女,无器质性病变,多因为控制排尿的能力发育迟滞所致。您儿子可能是没有培养良好的排尿习惯,而且天冷懒了,不愿意起床去排尿,所以时常尿床,建议您训练儿子的大小便习惯,并多鼓励他。
疾病
Q:宝宝3个月了,前段时间发现太阳穴边上有块青的印子,后来慢慢变大了,有1公分左右,还有点突起,可以看到一些很细小的血管,医生说如果继续变大的话是血管瘤,有针剂可以治好,如果没有变大就是普通的瘤,要开刀,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长这个东西啊?如果是普通的瘤,不开刀能有别的办法可以治好吗?
A:您宝宝看来是血管瘤,小儿血管瘤是小儿先天性良性肿瘤,多起源于残留的胚胎组织,瘤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增生和毛细血管扩张;多见于头、颈部皮肤,但是粘膜、肌肉等处亦可发生,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被发现。它在婴儿期增长迅速,以后可逐渐停止生长,有时可自行消退。本病是软组织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
皮肤血管瘤一般分为3型:鲜红斑痣、草梅状痣和海绵状血管瘤。尽管血管瘤是良性的,但它能破坏周围组织,有些血管瘤呈浸润性生长,尤其生长在面部,会造成儿童美容缺陷;另外它也可导致功能障碍。在少数情况下,血管瘤又有恶性进程特点,从而出现诸多的并发症如:溃烂、出血、感染等,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
小儿血管瘤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其治疗问题至今仍未完全解决,尤其是大面积海绵状血管瘤、动脉血管瘤至今仍是医学上一大难题。大多数患者就诊时间比较晚,而恰恰是开始治疗的时间对预后有决定性意义。部分血管瘤出生后就可发现,所以正确的诊治时间应该从新生儿期开始。婴儿患者特别是草莓状痣或海绵状血管瘤在早期可不予治疗;观察数年,如不消退,或影响功能或美容时可选择适当的治疗。小儿血管瘤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有:激素疗法、局部硬化剂注射疗法、冷冻疗法、激光疗法、手术切除及超声高能电生化场效应等。
Q:儿子3岁了,最近感冒发热,温度不算太高,我就在家给他吃退烧药。吃完药体温就恢复正常了,但是过半天左右的时间就又开始发烧了。我是继续给他吃退烧药呢,还是应该带去医院检查?
A:我们通常对孩子发热,只要体温不超过39℃,就不主张应用退热药,如布洛芬混悬液等。因为对孩子的中等度的发热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免疫水平,促进孩子的康复。退热药都有作用效果的时间,过了作用效果的时间,由于炎症没有控制,孩子的体温还是会升高。建议您带孩子去医院,看看是否是感冒,还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
Q:孩子快4岁了,我发现他有些平足,请问有没有方法可以纠正呢?
A:孩子在6岁前,站立时由于骨骼和关节容易变形,所以易导致足弓扁平,也可以因足内缘有脂肪垫而隐藏了足弓;如果您让孩子脚尖点地,仍然能看到足弓,但在脚后跟站立时足弓会消失;此外孩子的脚经常会外翻,也使脚看起来更加扁平。6岁后自然扁平足就会消失,足弓也有所发育。只有大约不到20%的扁平足孩子到成年时仍是扁平足,因此对幼儿而言,只要骨骼和关节仍在发育,就没有必要担心,也没有治疗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