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同等地位的象牙艺术品收藏,犀角杯似乎总是更受买家青睐。除了在中国犀牛相比大象更罕见的原因之外,还源于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一句名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中国人始终相信:犀牛角上的那一根白线,是可以直通到心灵深处的。
http://www.qianjing.cn/kuailelicai/UploadFiles_7618/201007/2010071511463830.jpg
中国人历来喜欢收藏材质贵重、稀有的古董珍玩,比如黄花梨家具和象牙工艺品,本季春拍中,同属名贵材质的犀角杯创出了新的拍卖成交记录。接近4000万港元的价格令拍卖公司香港佳士得自己也始料未及,因为拍卖之前公司给出的犀角杯最高估价仅仅是400万港元。
犀角雕刻杯的魅力
早在2008年5月份,香港就举行了一个名为“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专场拍卖,获得空前成功。于是,今年再接再厉,5月31日香港佳士得推出了第二场“松竹堂”专拍,共有30件犀角雕刻杰作亮相。
“松竹堂”是当今世上最闻名遐迩的私人珍藏之一,其藏品全部来自于著名收藏家霍满棠,他的收藏时间长达30年之久。对于收藏机构和私人收藏家而言,若想了解源远流长、备受推崇的犀角雕工艺及物色典藏级重器,这一次的香港春拍的确是千载难逢的一次好机会。
数百年来,犀角雕刻杯一直被奉为中国古代工艺品的主角,上乘之作犹如凤毛麟角,它们不仅做工精湛、美不胜收,亦兼具深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内涵。
相传,犀角还具有药用价值,研成粉末后入药,既可解毒散热,亦可延年益寿。自古以来,中国人还一直认为犀牛角蕴含着某些神秘莫测的力量,这和其药用价值不无关系。更有野史记载,犀角还具有化毒示警之奇效。因此,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犀角常被雕琢成各款角杯,并饰以千变万化的祥瑞题材,使名贵的犀牛角脱胎换骨,焕发出更动人的风姿。
另外,中国本土的犀牛早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即已绝迹,传世犀角大多产自非洲、印度、爪哇和马来半岛,进口后交由巧匠加工并进献给当时的豪门贵胄,是极具异域风情的礼品。如今,传世犀角雕杯极为稀缺,估计总数不超过4000件,因此上品犀角雕杯益发炙手可热。
康熙的最爱
本季春拍中,创造出3986万元成交记录的犀角杯是一件清代康熙时期的珍品,亦是不可多得的一件文玩重器——莱菔尊。
此件犀角杯线条修长,丰肩敛腹,这种瓶式最为人熟悉者是17世纪中及18世纪初的康熙豇豆红釉莱菔尊,惟施豇豆红釉者器形略大。莱菔尊又名“三弦瓶”,“莱菔”即“萝卜”之别称。
这类珍罕之作常被纳入著名的八大类康熙豇豆红釉文房清玩,同类型的瓶式器物在清代亦十分流行。另外,这件犀角料呈润泽的蜜色,间以茶色条纹,观之含蓄悦目,与秀美的瓶形相得益彰。
它们为什么能屡创高价
清康熙 犀角雕张骞乘槎杯
http://www.qianjing.cn/kuailelicai/UploadFiles_7618/201007/2010071511473111.jpg
成交价:818万港元
此杯的纹饰让人浮想联翩,通体细刻汉代名臣张骞坐槎沿江而下的情景,槎下刻旋涡纹,以示江潮滔滔;张骞手执并蒂莲,旁置花果篮。张骞乘槎寻找河源一事极富传奇色彩,文人雅客常以之赋诗为文,及至明末清初此类题材仍经久不衰。
明末 犀角雕九龙杯
http://www.qianjing.cn/kuailelicai/UploadFiles_7618/201007/2010071511494146.jpg
成交价:746万港元
此器造型敦硕,比例线条却优雅流畅,犀角料色如琥珀,雕工异常细腻。杯壁浅雕装饰纹带一周,纹带上刻龙纹,曲柄雕七条螭龙沿鋬萦回屈曲而上,有的俯于口沿向器内张望,杯前流下另饰二龙。本拍品原为加州福勒博物馆旧藏。
清康熙 犀角雕“穆王八骏图”杯
http://www.qianjing.cn/kuailelicai/UploadFiles_7618/201007/2010071511534451.jpg
成交价:2642万港元
此器通体高浮雕八骏马在林间溪畔徜徉憩息,神态飘逸灵动。“穆王八骏”是传说中西周的八匹神驹,穆王赐“绝地”、“奔宵”等名,尽皆诗意盎然。在中国古代,骏马素来是社会地位和军事实力的象征;时至唐代,骑马更是特权阶级的专利。
明末清初 犀角雕百子图杯
http://www.qianjing.cn/kuailelicai/UploadFiles_7618/201007/2010071511545357.jpg
成交价:2530万港元
此器精工细雕,众小儿在山林幽壑间嬉闹追逐,其憨状可掬,神情栩栩如生。早于南宋,以庭园婴戏为题的画作已大行其道,12世纪初南宋宫廷画家苏汉臣功不可没,就此可参见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珍藏之苏氏《秋庭婴戏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钱经》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