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买艺术品需要氛围

(2010-05-31 14:41:05)
标签:

艺术品

收藏

钱经

金融

王一涵

财经

 

    专业、正规的艺术博览会上,参展的单位往往是画廊,他们推出各自代理艺术家的作品。买家可以在一天时间里,逛遍平时可能一年时间都走不完的画廊。更为关键的是,在现场上千件各类风格的作品中,通过广泛的比较,外行也可以很容易寻找到喜欢的好作品。

 

http://www.qianjing.cn/jingcaiqianjing/UploadFiles_1969/201005/2010053114403614.jpg 

 

    每年的4月和5月,在大规模春季拍卖举槌之前,照例是艺术博览会集中开幕的时间。圈内最具品质、圈外最知名的是北京的CIGE(国际画廊博览会)和“艺术北京”,另外就是上海的“上海当代”和香港艺术博览会。


    圈内一直有人不断在探讨各个博览会之间的区别,比如CIGE似乎更国际化,“艺术北京”应该本土味浓一些,香港博览会则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但在多数买家和观众们眼中,这些博览会越来越相像了,他们更关心是否能在博览会上买到心怡、低价、能升值的好作品。

 

    仅有拍卖会是不够的


    在中国只要一说起画廊,北京“798艺术区”肯定会被首先提及。那里本来是一片废弃的厂区,留下很多具有高大、宽敞空间的厂房,渐渐被越来越多艺术家和画廊主们相中,租下来成为创作用的工作室和做生意的画廊。如今,那里已经号称亚洲当代艺术的中心了。


    然而市场无情,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已经到了最艰难的低谷时期。如今的798虽然人气依然很旺,但更多是作为“旅游圣地”的概念吸引人们前往,而入驻的画廊却不断在缩减数量,留守的各家画廊也普遍在惨淡经营之中。


    相反,同样是处在后金融危机阶段的中国拍卖业,却在不断创造着价格新高,犹如房地产市场般热得发烫。


    其实,在一个正常、有序发展的艺术品市场中,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和二级市场的拍卖,不应该出现反差如此之大的市场表现。拍卖业一支独大的现状只能造成艺术品市场越来越严重的两极分化,买家最终只限于超级富豪们互相叫价了。


    所幸还有众多的艺术博览会,在那里,可以实现真正的购买而不仅仅是凑凑热闹、开开眼界。

 

    先消费本土画廊


    逛博览会,其实犹如逛车展肯定是一项体力活。最少50-100家画廊几千件不同风格的作品,集中在四五天时间同时亮相,即使最简单的走马观花式浏览,也会耗费入场者相当大的精力。


    然而,买艺术品毕竟不是买车、买衣服,它更多需要你“一见钟情”式的发现——只有在众多作品中不断进行比较,你才能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发现你最钟情的那件作品。这也是艺术博览会相比单个画廊和拍卖会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业内对于各家博览会的排名依据主要看现场成交额,这些成交数字对于博览会来说是一项硬指标,另外,比拼的就是国际大画廊参展的数量了。如果你还拿这些指标来衡量博览会级别的话,肯定会失望。因为越是跨国经营的西方大画廊,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就越大,他们本土的客户业务尚且“吃不饱”,所以根本无暇顾及遥远的新兴、亚洲市场了。


    但有圈内人士爆料说:在2006-2007年当代艺术最火爆的时候,全球最知名的大画廊几乎都到过北京参展,但实际成交几乎为零。除了他们带来的作品价格偏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买家对于西方艺术品不熟悉。


    买车可以先买奔驰、宝马,但买艺术品还是得先挑本土艺术家的作品。今年陆续开幕的博览会,都将呈现出“朴素”的整体风格:以本土画廊推出的本土艺术家作品为主打,追求实际的成交量。对于真正的买家而言,这才是最实惠、最值得参与的博览会。

 

http://www.qianjing.cn/jingcaiqianjing/UploadFiles_1969/201005/2010053114410200.jpg

北京中艺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总监    王一涵


    王一涵:15%的现场折价诱惑

 

    在国内艺术博览会的“江湖”中,年轻的王一涵有着与她年龄并不相称的资历,6年前,她率先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国际画廊博览会。记者采访时,她的第7次博览会开幕在即。

 

    “一见钟情”式的买单


    在艺术博览会上买作品会有很多打折吗?


    比起在单一画廊还是会有不少“更便宜”的作品,但你不要奢望“捡漏”。在当代艺术领域中,所谓的捡漏是指——你提前预知了“下一波”行情,并及时进行了购买。


    在博览会上,出售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物有所值的,也就是说在市场和学术都有一定认可和地位的作品,不会存在一个明显的“价格低谷”。而在各家博览会上都会普遍设置的“青年艺术家”专区中,可能会有“捡漏”的机会。


    博览会上的作品能有多便宜?


    大概会有市场普遍价位10%-15%的折价吧。


    买家立刻在现场买单,还是再考虑一下日后到画廊再买作品?


    买艺术品是需要氛围的,只有通过广泛的选择、对比后,你才能发现真正的、适合你的好作品。如果你喜欢的画廊在外地或者国外,那你的成本将有多大?只要遇到你喜欢的作品,而且刚好有余钱,最好就现场买下来吧。


    在当代艺术市场中,“一见钟情”式的购买有时也会很危险,比如好几年不升值。


    能够进场参展的画廊,肯定是要符合一定的准入标准,并不是所有的画廊都能够随便进入一家博览会。在博览会上买作品,有点像买基金,已经有专家替你把了一道关了。

 

    由富及贵的身份象征


    如何一眼就能判断出一家博览会的专业、正规程度?


    除了业内排名数据、媒体宣传等,如果你进场后发现有艺术家在摆摊,展位上出现根雕、高仿瓷等工艺品,就可以基本判断这里是非专业操作的。


    每次博览会正式开幕之前,都会举办一个VIP预展,很多现场的成交就发生在那里吧?


    是的,会占到整个现场成交量的一半以上。


    进场的VIP贵宾都是什么样的人?


    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知名的收藏家、有良好纪录的大买家;二是社会名流、业内精英们。现在有钱人很多,但有资格成为知名艺术博览会VIP贵宾的人不多。比如,今年CIGE参加贵宾预展的人数就控制在3000人之内。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钱经》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