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是得失之间的权衡,可以理解为在评估风险基础上做出判断并执行的过程。投资理财从本质上说,就是让钱在每一阶段都更有效率。一生的投资理财过程要在权衡风险的情况下不间断的做出选择。
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大盘指数还在3000点左右徘徊,就当前的趋势而言,短期内仍看不清突破的方向。选择向上还是向下,市场很混沌、投资者很纠结。
选择,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但鲜有人真正理解选择的内涵。选择是得失之间的权衡,这是直观的定义,如果放在经济范畴里,则可以理解为在评估风险基础上做出判断并执行的过程。
除了股市的方向外,近期世界范围内重大选择性事件很多。欧元区成员国选择救助希腊、美国国会众议院选择通过医改法案,谷歌选择退出,而人民币汇率面临是否升值的选择。这些选择的得与失,短期内很难显现出来,甚至最终都无法给出一个客观的评判,这也正是我们身处的风险世界的魅力所在。
选择与风险是孪生兄弟,正因为风险无处不在,所以选择也就无处不在,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认清了这一点,就能够看清事件的本质,并把握其未来发展的脉络。拿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来说,不救助的结果很可能是面临欧元崩溃的风险,而救助的结果则会产生道德风险——懒惰和浪费得到鼓励。但两者风险一权衡,短期内来看前者的风险更大,于是最终选择了救助,将风险转嫁和顺延。
中国的情况亦是如此。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面对GDP急速下滑、失业率大增的风险,我们选择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和天量的货币投放,而将经济结构加剧失衡的风险往后推。目前这些风险并没有完全消化掉,它积聚在房地产泡沫中和未来的物价水平上,假如这两者风险未来再做权衡,那一定是力保后者稳定。
我们一生中会面临诸多选择,比如求学、就业、买房、结婚生子、投资消费,这些选择都改变着生命周期曲线的形态。为了实现一生的富足,在做出选择决定前要权衡利弊,尽管你有选择的权力,但你必须考量身处的经济社会的风险,这也就是说要将生命周期曲线和经济周期更好的结合。更具体点说,在你做选择的时候,制定规则的人也在做选择、身边的人也在做选择,前者意味着政策导向,后者表明市场取向,而你的选择一定要顺势而为,在管理好风险的基础上实现最大收益。
投资理财,从本质上说,就是让钱在每一阶段都更有效率。度量效率需要时间和速度两个维度,一生的投资理财过程要在权衡风险的情况下不间断的做出选择。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面临着选择的难题。在未来货币紧缩政策的压力下,无法指望大牛市出现,但通货膨胀在默默侵蚀着你的财富。如果不选择、更确切的说是不行动,显然是失败的策略。因为在长期盘整的局面下,身边人正积极的做着选择,你的钱的效率遭受损失。
房市的情况亦很复杂,政府已经将其作为泛滥流动性的蓄水池,在快要容纳不下的时候,接下来的选择就是想办法把水抽出。这时候,人们再把钱投入这个领域显然是低效的,除非你能很快的撤出。
选择先是判断,然后是执行,但很多人的判断与执行并不一致。明明判断一只股票是很有成长性的,却涨一点就抛,而另一只股票是炒概念的,但刚出现一点损失就死抱着不放直到深套。这是散户最常见的毛病。房产市场同样如此,现在很容易判断房产的金融属性更强,但仍按着大件消费品来做出购买决定,导致承担的风险更大,钱的效率损失更多。
政府用房产吸纳流动性的选择产生了一个意外的结果,就是新一轮的区域规划加速了城市化进程,这催生出人们在生命周期中另一种重要选择——选择适合你的城。这个选择的重要性不亚于“和谁在一起”以及“从事什么行业”,因为它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意识到这一点,对未来的财富人生意义重大。

wang_dong@vip.sina.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