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看待基金集中分红

(2010-03-08 10:47:29)
标签:

红利

基金分红

马雷

财经

分类: 投资

 

    2009年一些基金被戏称为“铁公鸡”加以批判,而2010年1月4日至2010年2月4日,据不完全统计共133只基金宣布分红。这波汹涌而来的基金“分红潮”又不免让人疑惑。基金经理的想法难以揣摩,最重要的是搞清楚分红给我们的基金带来了什么影响。


    2008年初,马雷刚买的某基金在经过大额分红之后,净值从四元多变成了一元多。由于对分红不甚了解的马雷选择了现金红利,买入的11万多元变成了市值4万多元。“五天前买进去的资金转了一道手,现在又回到了我的账户里,还白交了1千多申购费。基金公司简直是没事找事!”


    一年多以后,马雷对于基金公司的不满变为了感激。当时一气之下他把6万多的现金红利转投了银行理财产品,结果在2008年的大跌中幸免于难。


    当时也有基金公司并未预测到市场风险,并且对管理费收入比较在意,因此大量的已实现收益没有以现金红利的形式发放出去。而投资者也没有关注到这一点,或者把不分红认为是好事——省去了红利再投这一步骤。


    个别基金在2008年的熊市中把本来按规定应当分红的盈利亏损殆尽,2009年还闹出了这样一个新闻:一名律师声称要为投资者追讨这些红利,目标对准了深圳的一家基金公司的某复制基金。

 

    分红不一定是基金看空


    上面的例子发生在2008年大熊市的背景下,当前开放式基金的分红,是给投资者二次选择的机会,在市场下跌时减少损失。但请注意,一般而言基金分红几乎没有任何实际的好处。


    银河证券王群航认为:“分红对于流动性良好的开放式基金投资意义不大”。分红的说法是从西方的投资市场中照搬过来的。对于实业投资、限制流通的股票等流动性较弱的资产而言,分红有一定意义,可以提升资产的流动性。而当下的开放式基金具备良好的流动性,非特殊情况,每个交易日都可以自由地申购、赎回,分红根本就没有必要,广大投资者要实现自己的收益,只要赎回所投资的基金就可以了。


    我们从相对分红规模和绝对分红规模两个角度,来大致看下基金公司历史分红情况。根据Wind数据整理,截至2009年年底,累计分红总额占期末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比例从高到低排序,前十家基金公司依次是银河、宝盈、东吴、富国、长盛、建信、海富通、国泰、国富和南方。从绝对规模看,博时基金以超过508亿元的累计分红额,在业内暂列榜首。


    此次分红潮并非是基金经理对后市没有信心。一般而言,基金分红的理由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 遵循基金契约和证监会相关规定。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封闭式基金在盈利的前提下,每年应最少分红一次;开放式基金也应在基金合同中约定每年分红次数和比例。2009年4月证监会颁布了分红新规,其中关键的一条是说,红利发放日和基准日不能超过15个工作日。拿今年来说,基金要分配2009年度的分红,必须在1月22号之前分完,这可以与1月份的基金分红潮相印证。


    ● 没有好的投资标的,通过分红来加大客户回报力度、保留胜利成果。在市场机会不明显的时候,分红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闲置资金。如果没有持续营销跟上,分红会减少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进而降低管理费收入。因此这种分红主要是出于稳健考虑,在回避市场风险的同时树立基金口碑。不分红可能被投资者认为是“铁公鸡”,更有可能在市场下跌后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基金公司情愿将选择是否落袋为安的权利交给投资者。


    ● 作为长线营销活动的支持。一些基金在推出分红的同时,伴以公司旗下基金的定期定投推广业务。这种分红动机不值得提倡,分红本身不会给投资者带来直接好处。基金公司也不宜将分红宣传成给予投资者的回报,基金公司管理好投资者的基金资产,给投资者创造收益,基金复权净值增长率才是实实在在的回报。

 

    算算分红这笔账


    基金分红的实质是把一部分的基金资产转换为红利,投资者可选择红利再投资或者现金分红,对投资者而言只是将所持有的部分资产转换一种形式。

 

    ……

 

    (更多内容,请关注《钱经》3月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