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每日成交总金额约一千亿元人民币,当中认股证成交额便往往占逾三百亿元,约占股市总成交30%,这也表明不少投资者喜欢以小博大,利用认股证的杠杆效应,寻求更高回报。而是否还有类似的杠杆投资工具呢?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另外一种衍生品―――――牛熊证。
巧用牛熊证,涨跌市场均赚钱
文/香港御峰
认股证,即涡轮,在香港已十分普及。认股证
则较受引伸波幅影响,因此有时相关资产正股价格上涨, 认购证
反而下跌,令投资者大感不平,会经常觉得很难获益操作,风险也难以承受。不过认股证并非香港股市唯一能提供杠杆效应的工具,投资者如欲参与此类杠杆式投资,亦可考虑历史较短的牛熊证。
牛熊证属于衍生工具,大约于5年前于欧洲面世,推出至今广受欧洲及澳洲的投资者欢迎,2006年6月香港交易所亦推出牛熊证,此类牛熊证,是由第三方发行,发行商通常是投资银行,与香港交易所和相关资产正股没有任何关联。顾名思义,“牛证”适合看涨相关资产的投资者,“熊证”则适合看跌相关资产的投资者。
牛熊证与认股证有颇多相似之处,同样属于有杠杆作用的投资产品,只需投资相对少量的资金,便可追踪相关资产价格的表现。牛熊证与
认股证最大的分别在于影响价格的因素,其次还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强制收回机制”,价格紧贴相关资产正股价格走势,结构比较简单易明等等。
牛熊证结构简单易明
香港的认股证市场本已十分畅旺,交易所之所以仍要推出牛熊证,当然因为牛熊证有比认股证优胜之处。相对认股证而言,牛熊证的结构比较简单易明,计算价格时候的透明度亦较高。
有买卖认股证的投资者曾有以下“惨痛经历”:因看涨某股票而买入其认购证,其后该股票果然上涨,但该认购证价格竟然不升反跌!此“股票涨、认购证跌”的情况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认股证价格除了受正股走势影响外,同时受引伸波幅(指市场预期正股未来的波幅,而引伸波幅越大,认股证的价值越高。)等因素左右。一般来说,引伸波幅下跌会拖累认股证价格,而其走势透明度较低,亦较难预测。
从与正股的相关度来说,牛熊证不涉及引伸波幅,价格走势可紧贴相关资产之走势,减少不明朗因素。
牛熊证的发行价格,一般是以相关资产现价与牛熊证本身行使价之间的差价,再加上财务费用计算。而其价格一般会受到其基本供求、财务费用、距离到期时限相关。牛熊证为投资者提供杠杆效应,与借贷融资作投资相似,为得到此杠杆效应,投资者当然要付出代价,此代价即为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会随着牛熊证在二手市场买卖及趋近到期日而逐步消耗,换句话说,假如正股于一段时间内不涨不跌,其牛证及熊证之价格均会因财务费用消耗而渐渐下跌。若牛熊证被提早收回(详见以下所述“强制收回机制”),持有人更会损失整笔财务费用。
牛熊证的最低的购买数量一般为5千至1万份,价格通常不高于$1,即是用数千元便可购买。费用包括经纪佣金、交易征费及结算费,但豁免了印花税,而财务费用已包含于牛熊证价格内,不须另缴。
究竟牛熊证如何运作,价格如何厘定,以及如何发挥杠杆效应呢?为方便说明,请看以下一个虚拟例子。
R类牛证
相关资产:中移动(2007年12月27日正股价:140港元)
行使价:110元
收回价:120元
财务费用:5元
换股比率:100比1
牛证价格:= [(正股价 – 行使价) +
财务费用] /权益比率
= [($140 – $110) + $5]/100
= $0.35
假设中移动单日上涨14元至154元,牛证理论价便应为:
[($154 – $110) + $5]/100 =
0.49元。正股上涨幅度为10%,此牛证的升幅高达40%,发挥了杠杆效应。相反,假设中移动单日下跌14元(跌幅10%),此牛证同样有杠杆效应,理论上会跌至0.21元(跌幅40%)。若中移动跌至收回价120元,该牛证便会被强制收回,价值为O。
牛熊证可能随时 “0”价值
牛熊证的一大特色,是其“强制收回机制”。牛熊证有“收回价”
(牛证的收回价必定低于或等同行使价;熊证的收回价高于或等同行使价),当相关资产正股价格在牛熊证到期前任何时候触及到收回价,牛熊证即提早到期,由发行商收回,买卖立刻终止,即俗称的“即时死亡”。就算其后相关资产价格大幅反弹,投资者亦不会从反弹中获利。
此亦可算是牛熊证相对于认股证的主要缺点,因为认股证“一日未到期,一日未绝望”,牛熊证却会实时死亡,丧失反击的机会。由于有此强制收回机制,当相关资产价格十分接近收回价时,牛熊证被收回的风险大增,潜在买家会转趋观望,很可能令该等牛熊证缺乏承接力,流通量或会减低,价格亦可能因而格外波动,买卖此类牛熊证时要特别小心。
牛熊证的强制收回机制,香港投资者已见识得多。2007年8月17港股大跌,一度跌穿2万点,但当日收市后内地宣布”港股直通车”计划,股民憧憬内地资金将涌入港股市场,恒指连日上涨,两个多月后冲破3万点,期间多只熊证触及收回价已被实时收回,港人俗称为”打靶”
(鎗毙)。其后恒指虽大幅回落,但这些熊证的投资者已无法归本。
要了解牛熊证的实际运作,最好看看实例。图1是一只恒生指数牛证(6377)的价格走势。此牛证于2007年12月20日上市,2008年7月30日到期,行使价点位25800点,收回价点位26500点。它上市时,恒指约处于27000点,并于其后三个交易日走涨,在12月27日最高触及28343点,升幅近5%。该牛证(6377)期间由上市价$0.185升至最高$0.315,升幅达70%!成功捕捉到此升势的话,便能赚大钱,这便是杠杆效应奇妙之处。
至于熊证,运作原理基本上与牛证无异,差别只在于价格方向。当相关资产上涨,理论上熊证会下跌;当相关资产下跌,熊证应会上涨。
你能在牛熊证海洋中冲上浪尖么?
在香港股市中,目前有十多种相关资产的牛熊证,比如恒指和恒生国企指数、在交易所上市的高流通量港股如汇丰控股,中国移动等,甚至海外指数,在网上你就可以找到在港股市场所有的牛熊证。而同一只相关资产往往有多只牛熊证,特别是恒生指数及恒生国企指数,相关的牛熊证数目分别就约
80 只和 60 只。
在面对这么多的牛熊证,可能就是专业投资者也会头昏眼花,但是我们在怎么挑选有“升值潜力”的牛熊证,又怎么在操作中稳操胜券大赚一把呢?
步骤一:对相关资产的短期走势有明确的看法
牛熊证是衍生工具,本身没有资产价值,其价格走势主要视乎相关指数或股份的走势,因此,
要透过牛熊证获利,最重要是对相关资产的短期走势有明确的看法,值得提醒的是,因为就算正股或指数长期走势看对了,若短期看错,随着时间流逝,是会白白损失财务费用,甚至被强行收回。例如,若看涨恒生指数,便可以选恒指牛证;若看跌中国移动,当然是选其熊证。
步骤二:拣选时留意收回价及到期日。
牛熊证拥有“强行收回制”,由发行商在到达收回价时,强行收回时买卖即会提早到期,在挑选时应避免那些太贴近相关资产现价的牛熊证,以免缺乏买家承接或被强行收回。十分接近到期日(俗称“末日”)的亦不适宜拣选,因为可能相关资产还未升/跌,该牛熊证便已到期。
步骤三.比较各牛熊证的杠杆比率。
投资牛熊证,无非为了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若杠杆比率过低,买来干啥?多少才算低,并无绝对标准,一般认为3倍以下就是偏低的杠杆比率。杠杆比率可以于各发行人(荷银、德银、瑞银等等)的网页查阅,亦可自行计算,粗略的计算方法如下:
牛熊证价格的变动 = (相关资产价格变动 /
换股比率);
牛熊证杠杆比率 = (牛熊证变动百分比 /
相关资产变动百分比)。
再以前文提到的模拟例子,如中国移动上升$14(+10%):
牛熊证价格的变动 = ($14/ 100) = $0.14;
即是上涨了40%;
牛熊证杠杆比率 = (40% / 10%) =
4倍
步骤四.
留意牛熊证过往的成交额。
发行人有责任提供流通量,即是一直摆放买盘及沽盘,让投资者可以随时随意按照行情买卖。不过,如果一只牛熊证成交额甚低,难免有缺乏承接的风险,而且买卖差价可能较大,投资者或被迫以偏离合理价的水平买卖。
举个例子来说明我们如何在浩瀚的牛熊证海洋中冲上收益的浪尖。
我的投资战略如下:
1.我看好恒生指数短期可上涨,截至1月15日恒生指数位于25838点,市面上有关恒生指数的牛熊证有三十多只。
2.
在附表列出于1月15日有成交的恒指牛证19只,而成交较活跃、成交金额超过100万元的只有13只,集中看这些吧。
3.截至1月15日,恒生指数位于25838点,为免牛证被提及强行收回,应避免买入收回价太接近现价的牛证,收回价点位为25000以下的较为稳妥。符合條件的只剩
(6466)、(6459) 、(6445)、(6428) 、(6442)及(6294)。
4.再看杠杆比率,以高的为佳。
综合各项准则,(6459)
、(6445)及(6466)均为当时较佳的选择,当中后两者收回价较低,收回的风险较小,但杠杆不及前者,因而适合较保守的策略。
总括而言,对于较为资深的股民来说,如果想尝试投资衍生工具,可以由简单易明、透明度高的牛熊证开始。无论是牛熊证抑或认股证,均属于高风险的衍生产品,若相关资产走势一如投资者所料,固然能将回报扩大,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投资者站错边,可带来大幅亏损,甚至血本无归,因此投资时必须了解及控制风险,希望我们的读者可以在牛熊证的海浪中冲上收益的顶尖。
TIPCS:1
●
牛熊证名称解读
所有在香港交易所买卖的牛熊证代号均以“6”字开首,例如“6213”(但并非全部以“6”字开首的均为牛熊证)。每只牛熊证的中文简称均显示了其基本数据,“6213”简称“中移荷银八一零甲”,表示其相关资产为中移动(0941.HK),发行商为荷银,到期日为08年10月。结尾通常会以“牛”或“熊”标示牛证或熊证,但有时会出现相关资产、发行商及到期年月均相同的牛熊证,此时便要以“甲”
、“乙”等分辨。
中文简称提供的信息其实不多,反观英文简称则更详尽。“6213”英文简称“AA#CMOBRC0810A”,意思如下:
AA –
发行商名称
# -
表示此证券是牛熊证
CMOB –
相关资产名称,这里指中移动;“PETCH”代表中石油
R –
R类证,代表有剩余价值;另一种为N类证,代为无剩余价值
C –
C为牛证;P为熊证
0810 –
到期年月
A –
相等于中文简称的“甲”
TIPCS:2
●常见牛熊证问题:
1.
如何于香港买卖牛熊证?
买卖牛熊证与买卖股票及 认股证
无异,皆于香港交易所进行。投资者只要到银行或证 券行开立一般的 证
券户口,便可迸行买卖。交易时段为10:00-12:30及14:30-16:00,而交易一般是以T+2交收。
2.
有什么交易费用?
费用包括经纪佣金、交易征费及结算费,但豁免了印花税。财务费用已包含于牛熊证价格内,不须另缴。
3.
最低投资额是多少?
牛熊证与股票一样以“手”作单位,一般以数千至一万份为一手,最少买卖一手。
4.
港股有什么股份或指数有牛熊证?
牛熊证推出时间尚短,未及认股证普及,暂时市面上只有恒生指数、国企指数、美国道琼斯指数、中移动(0941.HK)、中石油(0857.HK)、中石化(0386.HK)、香港交易所(0388.HK)、新鸿基地产(0016.HK)、和黄(0013.HK)及汇丰(0005.HK)有牛熊证。预料未来会有更多相关资产的牛熊证。
5.
若持有牛熊证至到期会怎样?
牛熊证以现金结算,牛证的结算款项为相关资产的结算价减去行使价的差额。熊证的结算款项则为行使价减去结算价。港股牛熊证的结算价为最后交易日(到期日前一个交易日)的相关股票收市价,恒指及国指的牛熊证结算价则为当月到期的指数期货结算水平。
6.
R类和N类牛熊证有何分别?
在到期日前,若相关资产触及收回价而令牛熊证被收回,N类证会变成毫无价值,R类证可能会有一些剩余价值发还给投资者。现时市面上大部份牛熊证均为R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