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理财红筹股a股h股股票 |
6月26日,《证券时报》报道8月份将会有红筹股回归A股;7月5日,《中国证券报》也做了类似的报道,而且更明确地预测将有4家红筹股先行回内地上市。但并不是所有回归内地上市的股票都会出现上涨,那么我们在内地的投资者该怎么把握红筹股回归的投资机会呢?
红筹股回归A股,你能获益更大么?
文/Winsky
6月26日,《证券时报》报道8月份将会有红筹股回归内地上市;7月5日,《中国证券报》也做了类似的报道,而且更明确地预测将有4家红筹股先行回归。
如此,继H股回归A股后,红筹股也将拉开登陆A股的序幕。其实,无论H股,还是红筹股,都是中资背景,在回归A股后,市场表现具有一定的类似性。而中国人寿(HK2628)、中国平安(HK2318)、交通银行(HK3328)都是在香港上市的H股,由于这三家企业的注册地均在内地,所以回内地上市也顺理成章。但对于红筹股,则没有这样简单,由于注册地在海外,虽然身为中资背景,但根据中国现在的法律规定,外资企业不能在内地A股上市。所以,相对于H股,红筹股回归内地上市在一定的法律障碍,不过这些障碍已经消除,正如内地媒体所报道的,这些红筹股回归只是时间的问题.
H股回归A股,谁收益非凡?
如果说,H股是红筹的先例,那么我们先来看看H股回归,谁受到的影响最大,谁的收益最丰厚呢?
2003年12月18日中国人寿(HK2628)在香港上市之后,股价稳步推升,从3.6港币左右涨至2006年12月18日的22港币以上的位置。上市3年,股价涨幅超过600%;中国另外一支保险股中国平安(HK2318)上市三年后涨幅也接近了600%的水平。
从中国人寿(HK2628)、中国平安(HK2318)过去两年的走势图中我们看到,在2006年12月中旬前,两支股票保持了缓慢向上的走势。2006年12月15日,这两支中国保险股突然启动,截至到2007年1月3日,在短短的10个交易日内股价大幅上涨超过45%。而这两支保险股的大涨绝非偶然,在2006年12月15日,中国证监会对中国人寿首次公开发行A股申请进行审核,这一利好消息引发大量资金买入香港的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这两支保险股,由此致使股票价格连连上涨,而回归后的两只保险股,其中中国平安(601318)表现出色,达到100%收益率,中国人寿(601628)虽表现平平,收益依然超过20%。
而交通银行(601328)就似乎没有那么走运, 4月27日交通银行回内地上市,但是之前的一个月,香港的交通银行(HK3328)表现平平,虽然也出现了上涨,但与当初中国人寿(HK2628)、中国平安(HK2318)回内地上市前的大幅上涨无法相比。
交通银行(HK3328)2007年6个月走势图:
从上图中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交通银行(HK3328)基本没有对回归A股这一利好消息做出反应。是因为交通银行的业绩不好么?恰恰相反,交通银行(HK3328)2007年一季度业绩同期相比大增30%以上。交通银行(HK3328)股价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是2006年底,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在香港及内地上市的股票出现大幅的拉升,之后又同时走软,两只银行股的走弱对其它在香港上市的银行股产生负面效应。交通银行(HK3328)在2006年底跟随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快速上涨后,也是出现大幅度下跌,跌幅达到27%,交通银行(HK3328)的大幅下跌直接影响了它在内地A股交通银行(601328)上市后的表现。从开盘第一天的收盘价13.54元/股,一路下跌,到7月6日跌到了最低价10.37元/股。这样看来,从交通银行的情况说明,并不是所有回内地上市的股票都会出现上涨,而交通银行的大幅高开也成了它持续走低的诱因。
红筹股:在90年代,担心以国有企业的名义直接在香港上市很难为投资者接受,所以才采取了“曲线救国”的策略,将上市公司的注册地转移至海外,从而打消投资者投资中国国有企业的疑虑,香港人则把这些境外注册但实为国有企业的公司股票称为“红筹股”。
H股;近些年,尤其是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海外上市企业,尤其是国有控股企业的出色表现,使投资者对投资中国的兴趣大增,所以,在2003年后,很少有国有企业以海外公司的身份在香港上市,基本上都以国有企业的身份直接上市,这些企业则被称作“H股”。
把握红筹回归A股的机会
近期传言的4家红筹股先行回归的公司主要是:中国移动(HK0941),中国海洋石油(HK0883),中国网通(HK0906)、中远太平洋(HK1199)。从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的近期表现看,他们的股价走势与中国人寿(HK2628)、中国平安(HK2318)回归前有着非常类似的地方,即出现连续拉升的走势,投资者可以把这样的上涨视作他们回归内地上市的先兆,根据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远洋、交通银行、中国铝业在回归内地上市前香港市场股价的表现情况我们推断像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网通在回归内地上市前都会上涨,只是上涨的幅度会有区别。
H股回归A股收益表现
从上面的图表中我们看到,这5只股票回归前,涨幅最大的是中国远洋,涨幅超过140%,涨幅最小的是交通银行,涨幅为28%,其它的三支股票涨幅都超过40%。
对于普通的投资者,H股、红筹股理论上没有分别,但买入股票是为赚钱。那么在红筹股即将回归的情况下,投资者应该考虑的是买入哪只或哪几只企业作为自己的投资对象?
按有些相关媒体的说法,中国移动(HK0941),中国海洋石油(HK0883),中国网通(HK0906)等红筹股将会从8月份陆续回归内地上市。下面我们以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网通为例分析这些红筹股的回归是否可以给投资者带来赚钱效应。
从上图中我们看到中国移动(HK0941)近几年一直保持着不断上涨的走势,按中国移动目前市值计算,它已经超过恒生指数第一大权重股汇丰控股,而且按用户数计算,中国移动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同样按市值计算,中国移动也是全球市值最大的电信运营商。相对于2007年一季度中国联通(HK0762)所公布的冗长的业绩公告,中国移动的业绩公告却简单许多,只2页纸,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净利润增长等几个指标列在业绩公报的首页,业绩的增长符合市场预期,依然是大幅增长。从主营业务分析,中国移动营业收入与2006年一季度同期比较增长超过19%,相比之下,中国联通的业绩增长却只有4%,如果不是大幅度降低管理费用,中国联通的利润增长会远远落后于中移动。
从全球范围来看,移动语音业务继续保持其高速增长的态势,像美国这样成熟的市场,移动业务的增长依然保持双位数,尤其是移动增值服务业务增长达到68%以上。从这样的角度分析,中国移动的业务增长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业务中,业务增长最快的,一个是移动增值业务,一个是移动语音业务。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移动业务是由其控股的CINGULAR这家公司负责的,CINGULAR是美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拥有6000多万客户;那中国移动的客户是多少呢?--超过4个亿,现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到第五的移动运营商(中国联通除外)的客户总和也远落后于中国移动。
相对于中国移动业务的快速增长,2006年中国第二大固定电话业务运营商中国网通首次在年度业绩公告中提到固网语音客户数量的下降及净利润的下滑。”
由于中国内地存在行业管制,中国网通无法进入它所向往的移动运营业务领域,虽然中国网通的宽带业务增长很快,但是不足以抵消它在固定电话业务方面的低迷。那可能有投资者会说,如果中国网通拿到3G牌照则其业绩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这样分析有一定道理,不过依然有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中国网通面前,抛开中国移动这样一个移动巨人的竞争威胁不谈,中国另外一家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HK2823)也会在同时拿到3G牌照,届时,中国电信带给中国网通的压力不会小于中国移动。根据2006年业绩公报数据,中国网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中国电信的1/2(查数据),利润也只有中国电信的1/2,2007年一季度,中国电信利润出现了4%的增长,而中国网通业绩继续下滑。
中国目前有三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HK0857),中国石油化工,中国海洋石油。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业务重点集中在上游的石油开采,而中国石油化工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炼油,石油化学产品及终端加油站这样的零售业务。
由于全球经济继续温和增长,在美元长期贬值的预期下,石油价格将会持续走高,目前美国汽油价格为3美元每加仑,是历史的最高水平,但从数据看,美国家庭并没有因为汽油价格的上涨而减少对汽油的消费支出。此外,5-9月份是美国飓风期,可能促使油价上涨,而且从过去的数据看,油价往往在8月份左右达到高点,油价的高企有利于中国海洋石油的业绩提升。不仅仅外部因素有利于中国海洋石油业绩的提升,从中国海洋石油本身的企业经营能力来讲也是少见的优质企业,只有1000多人的员工队伍,却在2006年创造出300亿人民币以上的利润。而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即大陆架面积的广阔为中国海洋石油提供了采掘的外部条件。
从2006年12月15日至2007年7月4日,中国移动(HK0941)涨幅超过35%,中国海洋石油(HK0883)涨幅超过25%,而中国网通(HK0906)涨幅只有21%。如果我们以已经回归内地上市的上面五只股票的股价变化作为参考,那像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的股价涨幅还没有到位,中国网通虽也有投资获利的机会,但获利的机会可能远不如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那么大。
从过去3年的情况看,内地A股在每年的6月至10月初没有过大幅上涨的纪录,即便在行情火爆的2006年,6月至10月也是勉强维持了震荡整理的走势。如果红筹股在6月至10月份之间发行,低迷的行情会令新股不会以太大的幅度高开,这恰恰是投资者介入新股的好时机。
虽然内地投资者不能象香港投资者那样先买入即将回归的红筹股,但是依然可以把握住一些机会,比如如果油价持续在高位,买入中国海洋石油获利的机会比较大,而对于中国移动这样的移动电信运营商,应该是非常好的长线持有的股票。
回归A股前,投资香港红筹股收益更大
同样一只股票,香港、内地收益区别巨大。相对于香港市场的大幅走高,在国内陆续上市的中国人寿(601628)、交通银行(601328)表现很难用满意来形容,截至到2007年7月6日,中国人寿(601628)保持一个箱体震荡的走势,而交通银行(601328)则持续走低,已经比上市初的14元的价格下跌了20%以上,而7月初中国铝业(601600)A股的大幅下跌令投资者损失巨大。从2007年初到现在,回归内地上市的股票中除中国平安表现还不错,其它的股票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相对于沪综指超过35%的涨幅计算,结果的确让人失望。假如一个投资者在中国人寿(601628)、中国平安(601318)、中国铝业(601600)、交通银行(601328)上市之初做平均的投入,那他的投资收益率平均只有不到15%,这样的结果是远低于投资指数的收益率;换句话说,从2007年初开始的火爆行情并没有让投资回归A股的这些优质蓝筹股的投资者受益。
那么这到底实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们又该怎么应对才能获取更高的收益呢?
正如在文章提到的,单单两只保险股,中国人寿(HK2628)、 中国平安(HK2318)去年底在香港的收益率就已经很好,而10个交易日令投资者大赚45%以上的利润,这样的收益率已经超过投资内地A股指数的收益率。如果我们再看中国铝业,中国远洋两只股票,国内投资者可能会更加羡慕香港投资者的幸运。从中国铝业(HK2600)的走势看,在12月15日,中国人寿(601628),中国平安(601318)启动的同时,中国铝业(601600)也开始了长牛的步伐,从不到7港币的价格上涨至7月初的14港币以上,涨幅超过100%,这样的涨幅与回归内地上市的中国铝业(HK2600)形成鲜明的反差,中国铝业(601600)的收益率上市至今不到5%。而提到中国远洋(HK1919)这只股票,相信内地的投资者对持有A股的中国远洋(601919)不会认为是明智的选择,不仅仅是香港的中国远洋股价大大低于内地上市的中国远洋(601919),更为令内地投资者觉得不平衡的是中国远洋(HK1919)在香港的涨幅。也是从12月15日开始,中国远洋(HK1919)便一路向上,股价从4港币以下一直涨到12元港币以上的位置,累计涨幅超过300%,在A股上市的中国远洋涨幅上市以来不到10%;从投资收益的对比我们看到,投资香港与投资内地收益率的分别是如此的巨大。
结语:
2007年7月13日,美国道琼斯股指已经攀上13900点以上的位置,而中国移动则引领香港恒生指数上冲至23000点以上,随着未来一两年内更多的红筹股回归内地,投资者将有机会让自己的财富得到进一步增加,也就是说,投资香港的红筹股收益将可能远远大于投资其内地上市的新股。
其实,通过对香港上市的H股及红筹股回归内地前表现的分析,内地投资者已经非常清楚地看到,在香港买入这些股票所获得的利润要远远超过在国内买入这些股票的收益,一方面建议投资者选择行情低迷时买入,另一方面,如果有条件,最好还是买入香港上市的这些股票,以获取更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