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所知道的关于基金的一切都是错的(下)

(2007-08-14 11:09:02)
标签:

基金

分散风险

 

你所知道的关于基金的一切都是错的

策划/本刊记者 张曦元

(下)

 

多个基金就能分散风险?

笔者是一名理财顾问,三年前开始投资基金的人还不多,可选择的基金也不算多。随着赚钱效应的凸显,更多家庭和个人开始购买开放式基金。多数家庭都认识到了基金有风险。我亲自接触和辅导过的一些家庭,就有买超过十支基金的,并认为可以分散风险。

但事实却非如此!因为投资于股票方向的开放式基金无论是所谓混合型,平衡型还是股票型,相关性都超过70%,也就意味着在一支基金在无论是一年还是三年赢利,其它基金不可能会是亏损。而他们的区别仅仅是收益或亏损水平的不同。并且股票基金主要的风险是市场风险,配置其中的债券并没有贡献多少收益。而更多是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作为避风港。这样的结果,就是当用一个长久一点的眼光来看,基金中股票的比例最终决定了投资的潜在收益和风险,而不在于到底拥有几支基金。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合理的分配投资,把适当比例的资金分别配置在股票(股票基金),债券(债券基金)中是应该由家庭的财务状况决定,而不是由不同类型的基金去分配。清楚家庭的财务风险承受度并合理的进行理财吧。

 

买卖基金要“数星星”

眼下,众多投资者将基金评级机构的基金评星结果当成选择基金的标准。“买基金,数星星”成为不少“基民”的必然选择。普通投资者也许不了解基金是什么,不知道基金由谁管理,但只要看到被评为四星或五星,便踊跃购买,更有甚者,一些以基金销售为主的公司自己也搞起了基金评级,这种自己销售且做评级的事,竟然很少有投资者去怀疑。对于投资人而言需要清楚的是,评级只是挑选基金的起点,提供了筛选的工具,星级评价是动态调整的,而且某只基金获得五星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星星也会变 你注意到了吗

目前国内值得重点参考的基金评级机构有:晨星、理柏、天相等。基金评级机构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专业机构的基金的星级评价通常是以基金过往业绩为基础的。一个新基金成立之初是没有任何评价的,当运作满一段时间(通常是一年)时,才开始给予一年评级。同时,随着运作时间的延长,基金评级机构会逐步提供两年、三年的评级。多数基金评级机构每月更新,因此,星级评价是定期调整的,有的基金或许短期取得业绩辉煌,长期却难以为继。因此,无论面对销售人员的推荐、还是基金的营销广告,投资者都要仔细分辨评级的期限和评级的日期。此外,基金具有高的星级,也不等于其就适合每个投资人的基金组合,也不代表未来可以带来更高的回报。

星星代表过去 我们买的是未来

基金的星级评价仅仅是个开始,而不是一个结论,更不是买卖基金的建议。

  有时候基金尽管不是五星级,或者星号在变少,但仍然是值得投资的。笔者在海富通精选拆分前始终坚定的把它推荐给投资者,虽然中短期的业绩看来这支基金都不曾有过辉煌。晨星在基金配置型基金组中给它的两年评价是4星。天相在7月的最新评级报告中把它归在了混合型中也是给予了4星的评价。但它平稳的表现始终如一。我宁可选连续2年的4星基金,也不会选2年一次获得5星的基金。亲爱的投资者,你呢?

  

最后,读者一定很是恼火,上面都只强调了我们的种种问题。却没给出个清晰的答案。其实答案真的很简单:去找一家你感觉亲切,规范的基金公司,去找他们成立了一段时间。无论股市的下跌还是上涨,都一如既往的出色的基金。在的第一时间买进去。然后安心去工作和享受生活。每隔一个季度看看有没业绩大幅下降。就好了。

频繁的买卖基金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费用,给基金管理人带来更多的麻烦甚至影响基金也间接影响了您自己的回报。

牛市买老基金,调整时买次新基金或新基金?

笔者一直坚定的推荐老基金,但是从短期表现来看,经常是三到六个月内,新基金的回报会好过老基金。于是,总有人质疑,或者觉得值得尝试购买新基金。笔者对基金的理解是这样的:基金是通过严谨的投资决策流程,大量的分析而出现的标准金融工具。不同基金间区别是有的,但不会是天壤之别。基金,哪怕是所谓最激进的基金,也不过是基金。从超过两年的投资期限来看。基金的风险完全可以由普通投资者承担。买基金时就应该知道这不是个让我大富大贵的金融产品。基金的表现一定会是中规中矩,中庸才是王道。说的直白点就是闭着眼睛买一支都不会错。也许会少赚一点而已。曾经和一些国外回来的普通投资者交流,她们选基金就好象吃饭一样简单,事实也是如此:选基金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我们只能依据基金的之前表现去评价它的过去,没人会知道它的未来。到这里一定会有很多人不能认同:那么研究基金还有什么价值呢?基金评价机构的价值在于他们通过对基金数字的完整采集,经过计算和整理把结论性的数字呈现给大众。而任何宣称可以借由这些数字,或者通过对基金重仓股分析而预测未来某些最赚钱的基金都是很可笑的事。毕竟基金对公众披露重仓股的频率是季度,就算是对机构,也不过是每月一次。有能力研究基金重仓股的话,还不如投资股票来的直接。下面笔者简单做了一个统计。

 

你所知道的关于基金的一切都是错的(下)

 

其中涉及基金公司共计19家:易方达,广发,鹏华,国泰,华夏,嘉实,海富通,华宝兴业,华安,上投摩根,长城景顺,长城,富国,融通,银华,中信,兴业,博时,光大保德信。

也许对一些投资者来说有点眼花,所以我没取前20名来统计。来让我们把问题简单化,从中选择被多次提名的公司和基金。我猜如果拿着这个结果,和不少专家说的基本没什么大的出入了。看,现在咱们都是专家了。

如果有些“专家”硬要推荐其它基金,来问他敢不敢把他推荐的那支或者那组合和这个表上的任何一支基金在某个时间段来比较回报。无论3个月还是1年或者更久。

新老基金在我看来,一个是为我们努力了一段时间的队伍。我可以了解他们,信任他们。

一个是全新的组合,我只能猜测,而不确定最终是什么结果。我不期待什么惊喜,也知道基金不是带来惊喜的选择。当然首选就会是老基金了。

一些投资者所谓牛市买老基金,调整时买次新基金或新基金,纯粹是因为次新基金或新基金还在建仓期间,较小的股票仓位可以在震荡行情中净值体现的波动较小而已。就好象基金不适合波段操作一样,投资者又凭什么判断市场的牛与熊呢?不如塌实选择老基金就好了。笔者的工作内容包含了为投资者挑选和设计基金组合,但始终坚持的原则是选择投资风格与投资者相配的基金而非回报为标准。就象在股市中几乎每天都有涨停的股票,但是我们没能力也不需要去抓住每个涨停。去试着建立自己的投资信念和模式,才是最重要的。

 

关注基金的各种费用

作为投资者,清晰的了解投资时发生的各种费用,似乎是每个人都认为天经地义的事。但果真如此么?我们以当前比较被投资者普遍关注的主要投资于股票方向的开放式基金为例:认(申)购费,赎回费,基金转换费似乎多数人还清楚。有多少人会了解管理费,托管费呢?再说到基金的证券交易费,审计费、律师费、上市费、信息披露费、分红手续费、持有人大会费用等相信80%以上的个人投资者都没听说过。

你没必要弄清楚基金的所有费用 那是审计干的事

我们到底该不该把这些费用搞清楚呢?在这里,我非常肯定的说:不!不需要!

因为前述的这些费用,除了认(申)购费,赎回费,基金转换费,其它的都包含在了基金整个运作和管理的过程中,与投资者没有直接的关系,被摊在了每天的净值中扣除了,而且占投资额的比例并不多。其中占比最高的算是管理费了。也不过是每年1.8%,被分散在了每个交易日中扣除了。这笔钱同时也是基金公司最主要或者说是几乎全部的收入来源。

在与投资者直接有关的认(申)购费,赎回费,基金转换费中,通过寻找不同的销售渠道,大笔的资金能节省的费用不会有机会超过2%。多数人无非是选择了网上交易,有机会给认(申)购费打上四或六折,自认为有了便宜可占。殊不知,投资方向以股票为主的基金,无论是股票型还是混合型,年度的波幅都接近20%,这类型的基金半数以上的时间里每天的价格波动是超过1%的。

花时间挑基金比侃价划算

同时来关注这么一组数据:2007年7月12日之前的3个月,基金回报第一名是41.22%,第十名是33.76%  2007年7月12日之前一年回报的数据第一名是188.79,第十名是163.00(数据来源:晨星)。笔者没有拿第一名和第二百名去比,而只有十名的区别,我们就发现,回报的差距远远的超过了1%。新基民如果能够把多一些精力用在请一个好些的顾问,自己做些基金方面正确的研究都会好过花时间琢磨如何给自己省下一点点可怜的手续费。但是,对于很多投资者,对未来的基金走势,价格波动缺乏足够的认识。就只能把注意力放在一些能够确定的方面了。

由于认(申)购费通常是各渠道销售基金的收入,这个费用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销售人员所提供的服务。海外基金通常的费率是5%左右。这笔费用远远高过了国内水平,以香港的一些基金为例:专业的理财顾问会提示投资者投资风险具体什么水平。要求投资者完成风险偏好测试及简单的家庭财务分析才可以开始投资。

而笔者三四个月前在某银行网点办理业务时听到的对话,一对年轻人与这个银行大堂经理的对话:

投资者:现在有什么好基金?

大堂经理把显示器转了180度,对着客人:这些都是,随便挑一个吧。

投资者:我们不会,你就帮我们挑个好的吧。

大堂经理:那就买南方积配吧,这个才拆分,一块多,别的都贵了。

两分钟后,这对年轻人一个开始坐下来填表,并且在商量用谁的卡开户。

......在基金成风的今天,相信多数投资者已经明白了基金净值的高低并不影响投资收益。而这位大堂经理却一点普及基金知识的耐心都没。连推荐的基金全称都没说。更谈不上服务了。所以,能够节省一些费用不是坏事,但怕就怕除了如何省费用,其余都不清楚的糊涂投资者。

 

一支基金好不代表你能赚钱

曾经为一些富有家庭设计过基金组合,但结果却让笔者大出意料。不同风格和类型的基金本来是作为互补的。却被每天关注净值变化的投资者去进行了横向比较。接下来,他们依据这段时间内这些基金的表现,要求笔者把全部资金换到表现最好的那支基金里去。有趣的是,这个家庭股票基金只占金融资产的20%左右。仅就投资回报来计算,最坏的基金也远远超过了这个家庭其它的投资:一些信托项目,大量的国债,储蓄等等。

投资者没必要关注某支基金的表现而忽略整体投资组合的投资效率。

基金两年内的净值变化通常没有代表性,只看基金短期的表现就评判基金的好坏是有失公允的。过往业绩最多只能拿来参考,而不能作为买卖基金的依据。通常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换手率低。也意味着这些基金并不做短线的炒买炒卖。那么市场上的板块轮动以及个股表现的差异都足以在短期影响一支基金的表现。

但家庭的投资计划绝对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规划,而不是三个月或者到08年的投机而已。所以当我们还在大谈:这个基金不错,最近涨的挺好,那个基金最近没有怎么涨的时候。花点时间让自己对基金明白一些,远远好过只关心净值的变化。家庭的财务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来看,而不只是单纯的关注某一个金融产品。否则,容易导致家庭的投资失蘅。

买基金需要关注股市的走势做波段操作

主要投资于股票方向的开放式基金势必与股市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会随着市场的波动而波动。于是,很多投资者都希望能够在波动中做到低买高卖而获得更好的收益。这确实是个美好的梦想,股市中多数的投资者也是这样希望的,但最终多数人却失望而回。一,两次的判断正确也许更坚定了我们做波段的信心,但没人可以确保次次正确。能够确定发生的只有每次操作时交易的费用。

无数聪明才智之士毕生在做分析,希望投资收益可以超越市场,超越其他投资者。做到投资收益最大化。有趣的是,目前最受尊敬的投资家之一:沃伦·巴菲特却直接称自己短线操作很糟糕,并不擅长。这是一种智慧,把精力和时间用在更有效的分析上,而不是企图预测市场后期的走势。价值投资的创始者格雷厄姆曾经说:股票市场短期是投票机,从长期来说,却是一个称重器。

也有短线操作出色的人与笔者聊天:只要对着电脑就会赚钱,但是时间长了会发现这么做消磨意志。当钱来的太容易,你就会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从正常的生活与工作中转移过来。耽误工作,也影响了生活。所以做个能够忽略基金的短期波动,放心交给基金公司的专业人士去打理,尽情享受生活的长期投资者吧。

  (本文作者:吴霁 润诺理财首席规划师)

 

《钱经》祝每个投资者选到自己的基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