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盘调整,仍有热点可挖

(2007-06-07 14:11:57)
标签:

理财

股票

大盘调整

煤炭股

大盘调整,仍有热点可挖

文/汪贻文

大盘调整,仍有热点可挖


     无论市场处于什么环境中,都不会缺乏投资的热点。很多投资者担心大盘会出现调整,其实,大盘即使有调整也不会影响市场热点的发挥。
     从整体情况来分析,股市运行仍将向上是未改的趋势。但大牛市并不能说明高收益。如果说,在整个2006年,大部分个股的走势与大盘趋同的话,那么在这一个阶段,如投资者所看到的,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了。在分化的格局中,应该加强对版块或者概念的把握。
     
     在牛市行情中,大盘与市场热点之间存在着一些规律。整个上涨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认为,一轮牛市是由多个阶段性的牛市组成的,在每个阶段性牛市行情中,市场热点是不相同的。因此,参与牛市行情不能只跟随一个热点,而是要把握好热点轮动和转换的规律,选择不同的热点,这样才能获取最大的收益。
     另外,在行情的不同阶段,热点的表现也有不同的规律。
     
     每一轮牛市行情初期,市场呈现出普涨行情,这时的热点表现为“百花齐放”的现象;出现调整时,大盘往往是慢涨快跌,所以调整往往以暴跌的形式展现,这时候大多数个股下跌,只有极少数热点逆市上涨,此时的热点表现为“万绿从中一点红”的现象;随着行情的不断发展,个股行情逐渐走向分化,部分强势股会一涨再涨,而弱势股的表现将落后于大盘——目前的市场环境恰恰属于这种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指期货推出以前,获利毕竟不是靠预测指数的涨跌而是依靠选择热点,进而把握投资机会获得的。
     如何分析和把握下一阶段市场热点?介绍一个热点——目前煤炭行业市场集中程度偏低,未来煤炭行业将进一步整合,走向规模化和集中化,行业中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龙头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契机从而带来投资机会。

  
  为什么要选煤炭股?
  经济高速发展中能源消耗总体水平的提升是必然趋势,对煤炭资源的充分和集约化应用将是我国长期的能源战略。如果将石油价格与煤炭价格的变化曲线图放在一起比较的话,不难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因为石油价格与天然气价格变化方向是一样的,所以随着石油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导致了全球燃气机组选择了燃煤机组,从而推升煤炭需求,进而影响到煤炭价格。
  我国“富煤少油贫气”的能源赋存格局决定了煤炭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的明显的不可替代性。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的煤炭产量为23.8亿,比2005年增长8%;2006年煤炭消费量23.7亿吨,比2005年增长9.6%。今年的数据仍将稳定上扬。
  大盘调整,仍有热点可挖

 

大盘调整,仍有热点可挖
 
  
  
  根据有关研究机构的测算,如果“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增速保持9%左右,通胀率1.5%,2010年名义GDP将达到30万亿元,能源需求总量为29.3亿吨标煤。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70%计算,系数0.714算,2010年的煤炭消费将达到28.7亿吨,比较十一五规划产能,尚有2.7亿吨的供需缺口。
  
  煤炭行业股的投资优势:
  从行业分析和市场分析的角度理解,煤炭股主要具有以下一些投资优势:
  
  煤价高位运行总体运行状况良好   煤炭价格持续创出历史新高,目前仍维持高位运行态势。2007年1-2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商品煤累计平均售价310.89元/吨,同比增加11.58元,增长3.9%;供发电用煤平均售价223.48元/吨,同比增加11.95元/吨,增长5.7%。自2006年11月开始,国际煤价如期出现大幅反弹,并创出阶段新高。
  大盘调整,仍有热点可挖
  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中国正处于重工业发展的上升周期,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继续推动煤炭需求增长。煤炭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来源,其需求与国民经济增长,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国家统计局3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1-2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23.4%,与2006年全年水平基本一致。可以预期2007年我国煤炭需求仍将维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下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环境  煤炭行业作为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等行业的上游产业有望持续景气,这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0%左右,其中,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动力煤)占总消费量的50%以上。因此,煤炭行业主要受电力企业的影响。预计“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用电的年均增速在9-10%左右。近几年在建项目主要是火电机组,预计到2007年,火电比例将上达80%左右。随着煤电联动,煤炭价格与电价关联度增加。
  相关下游行业的发展为煤炭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正在加快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同时,电力实现“南北互供,全国联网”,使得在全国范围内高成本输送煤炭改为在网上迅捷调度及输送电力成为可能,这将加速煤炭向二次能源—电力的转化,促进煤炭行业加速增长。

  新型煤化工行业兴起   甲醇、乙醇、二甲醚和煤制油等行业的兴起,未来耗煤量有望超过传统煤化工行业的煤炭需求。根据国家发改委2007年3月份发布的《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未来几十年我国新型煤化工将获得大力发展,2010、2015和2020年,煤制油规划年产分别为150、1000和3000万吨(2015和2020年,煤制油占成品油的比例分别为4%和10%);二甲醚的规划是,在上述三个时间点上年产分别为500、1200和2000万吨。
   据统计,目前在国家发改委挂名的国家重点煤转油项目有27个,若全部投产将增加煤炭需求1.1亿吨,而甲醇、乙醇项目的投产也将带来0.5亿吨煤炭需求。这些项目的投产时间主要集中在2009和2010年,也就是说,到2010年我国新型煤化工行业的煤炭需求将达1.6亿吨,加上传统煤化工行业,全国煤化工行业煤炭需求预计为3亿吨。我们认为,未来对于煤化工行业突如其来的巨大需求仍将助推煤炭价格持续增长势头。
  
   煤炭行业估值水平提升  2007年一季度煤炭股涨幅居后,处估值洼地。国内市场A股市场市盈率平均水平已经达到37倍,2007年以来,煤炭股平均上涨36.7%,涨幅居于各行业最后几位,按4月4日收盘价及2006年业绩计算,煤炭行业平均市盈率为17.37倍,居于A股市场各行业市盈率之末。
  相比于美国市场煤炭股动态市盈率为17.4倍,我国煤炭股的估值水平属于合理范围,其相对于国内市场而言,较低的市盈率将为投资者提供较大的安全系数。
  煤炭股前期处于估值洼地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2006年以来因国家政策性成本的增加导致煤炭上市企业盈利增速趋缓;二、市场对煤炭行业未来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仍可能存在疑虑。
  从煤炭市场一季度的表现也可看出,政策性成本对煤炭企业盈利能力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国家在控制煤炭总产量的同时,加大了整顿小型煤矿的力度,大中型煤企定价能力将逐步提升,未来煤炭市场供求还将保持基本平衡。因此,随着政策面的明朗,预期市场对煤炭股的估值压力将会逐步得到释放。
  关注到煤炭价格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的上涨趋势一直持续到2007年一季度。预计煤炭上市公司业绩将会有较大提升,煤炭股估值水平的提升值得期待。
  
  
  煤炭行业股的投资策略

 

 

大盘调整,仍有热点可挖
     2007年,煤炭企业的业绩增长将主要来源于煤炭产能的扩张和煤电、煤化等产业链延伸。煤炭产能扩张方式包括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现有矿井产能的内部扩张和通过整合、收购其他煤矿(包括大股东资产)的外延式扩张,其中后者是煤企产能迅速提升的最主要方式
     未来,随着部分煤企进行整体上市或者煤矿收购,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有望大幅提高,具有良好的成长空间。
  在市场对于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题材深度挖掘的大背景下,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具有此类题材的煤炭上市企业。而且,进行产业链延伸的煤炭生产企业将受惠于国家的扶持政策,对公司的业绩将有带动作用。
  煤炭行业结构调整中,对于具有资源整合能力的优势企业而言是机遇,对于国内上市的优势龙头煤炭企业;中长期来讲,在中国走向工业化的过程中,仍然应该看好相对稀缺的主要炼焦煤的价值。因为全球炼焦煤资源只占煤炭资源的1/10,而且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储量和盈利能力仍然是煤炭上市公司价值的主要衡量指标,可以P/每股储量价值作为参考。按此指标,兰花科创、西山煤电、上海能源、国阳新能、开滦股份、兖州煤业等均值得关注;选股方面,储备丰富、产能扩张迅速、产业链延伸的公司,推荐兰花科创、神火股份、开滦股份、大同煤业和西山煤电。另外,盈利能力不断增强的焦炭生产企业煤气化和山西焦化等也值得关注。

大盘调整,仍有热点可挖


《钱经》理财讲座免费参与热线:010-65661587-209/244


 

Tips:《钱经》杂志订阅方式

1.银行汇款
北京账号 户名:马炜
开户行: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东单支行光华路分理处
卡号:6014 2869 9102 63900

2.邮局汇款
汇款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甲10号赢嘉中心A座15层《钱经》杂志社
邮编:100022

3.优惠政策

订阅2007年《钱经》杂志:15元/月,全年订阅价格180元,团体购买享受8折优惠,只需144元。

注:汇款后请将汇款凭证及读者的个人信息(姓名,地址,邮编,起刊日期,止刊日期,联系方式,订阅方式)一并发传真至《钱经》杂志社,并来电与我们核对资料。

订阅电话:010-6566378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