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雪吟
测试
1.你的月薪在五位数以上?
2.你不是单身?
3.除了薪水,你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包括投资行为。
4. 总有其他机构愿意支付你一笔额外的收入?
5.收入增加了,你却发现生活水平其实没有什么变化?
6. 你热衷于各种投资?名下的账户金额变动频繁?
7.你总需要跨城市、跨地区、跨境工作?
8.你每每看到自己的税单都会心痛?喜欢用“这个月又缴了一台液晶电视”来衡量那个数字?
9.你讨厌计算,更不喜欢照着一大堆复杂的公式输入数据?
10.
像前文中我们提到的Jeef一样,你也总有各种固定开支,让你生活在“城市平均收入”以下?
答案:
如果有3个问题你回答“是”,就说明,你应该去见一位“税收规划师”,听听他的建议了。
如果有4~6个问题你回答“是”,就说明,也许你应该马上做一份“税收规划书”了。
如果回答的“是”超过7个,那完成税收规划后,也许你就可以多一套家庭影院了。要知道,消费上交的税金,也是支持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部分啊。
如何让财富最大化
但是,必须要提醒的是,税收筹划同样存在风险:
简单的“筹划模型”
DIY策略之一
例:TOM和JERRY在同一个部门工作,分别是项目组长和业务骨干,由于业绩出色,公司在年终分别一次性给了他们125万和12万的奖金,两人的当月工资一样是10000元。但扣过税后,却是JERRY的钱数高一些。问题就出在,年终奖的纳税方式上。
TOM的税单:
年终奖缴税
(1250000/12)*45%-15375=547125元
对应的税率为45%,速算扣除15375(一次性发放奖金,可以按月扣除,但不能再减1600)
当月工资缴税
(10000-1600)*20%-375=1305元
当月共缴税:548430元
税后收入:711570元
JERRY的税单:
年终奖缴税
(1200000/12)*40%-10375=469625元
对应的税率为40%,速算扣除10375
当月工资缴税
(10000-1600)*20%-375=1305元
当月共缴税:470930元
税后收入:739070元
专家点评:TOM和JERRY的奖金数目相差不多,但却差了一个税档,所以扣除数也发生了变化。这个例子中,如果TOM的奖金是121万或者是120.01万,净收入仍会比JERRY低,所以应主动调整收入结构,可以把相差的5万元奖金以其他形式(如津贴、补助)或选择在下月发。这种模式的巧妙就在于控制累进的税档,一旦超出限定范围,税率就会提高5%。
DIY策略之二
例:HELEN新面试的报社正处在上升期,给出的薪水优厚,公司的HR表示,可以付给她3万元的月薪,但HELEN的财务规划师却劝她,不要与这家公司签约,只作为长期稳定的供稿人,这样一来,一年可以多收入。
HELEN如果签约成为报社员工:
应缴所得税按照工资薪金的标准扣税:(30000-1600)25%-1375=5725元
税后收入:30000-5725=24275元
HELEN如果是杂志的撰稿人:
应缴所得税按照稿酬标准扣除:30000×(1-20%)×20%×(1-30%)=3360元
每年的总收入将增加:(5725-3360)*12=28380元
专家点评:按照规定,受雇于报纸的记者编辑,在本单位的报纸上发表的作品所得,要记入工资收入;按照第二种方式,不但个人节税,报社还可以节省一笔企业所得税,是双赢的方式。但这样的付酬方法要建立在双方信任的基础上,而且要确保这家报社的收入结构是稿酬收入占有较大比例,如果这家单位实行的工资收入中不包含稿酬部分,就没有办法使用这个模式了。
DIY策略之三
例:会计师周鹏的家人发现,他们总也见不到她的面,一个星期以前,她为一家青岛的民营企业做了一份年度审计报告,获得了7万元的报酬;昨天,她又给一家事务所翻译了一套英文资料,翻译费2万元;她还固定为一家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会计课,每个月的收入是1.5万元,当然,偶尔还会有其他的小额进项,比如发表一篇小文章,得到780元稿酬。
因为是会计师,周鹏早就把自己的税目理得清清楚楚了:
审计报告是一次性提前付款的,周鹏预估到青岛之行的所有花销大约在3万元左右,于是与企业协商只收取现金4万元,由这家企业代为扣缴,其他3万元的花销,她可以提供票据,让企业以报销的形式支付,这样一来,仅此一项,她就可以节税:
30000*(1-20%)=24000元
此外,其他收入纳税情况如下:
翻译文件:20000*(1-20%)*20%=3200元
授课:15000*(1-20%)*20%=2400元
稿酬:0元
如果这项收入合并,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缴税的话,税款为:
(15000+20000+70000+728)45%-15375=31875元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节税:29275元
专家点评:这是巧用按“次”征税的规定,分笔取得收入。周鹏以上的这些收入,全都是由不同性质的劳务获得,本身没有连续性,所以可以分笔计税。如果给这家民营企业的审计报告作了三个月,每个月企业分3次支付7万元,因为有连续性,不论是按月取得还是一次取得,扣税仍旧要按照“一次”进行。
DIY策略之四
例:一位香港的工程师受雇于一家美国公司,在2005一年度,他回美国总公司受训,共有80天不在国内,此外,他还回香港探亲,一共10天。这一年度,他的年薪是96000元。
2006年度,这位香港的工程师受总公司委派,在其香港分公司工作了185天才回到内地,但根据他的行程记录,在香港分公司工作期间,他有6个休息日回到深圳打高尔夫。
他这两个年度,要不要缴税呢?
专家点评:不征收非居民的境外所得,这是国际惯例。但是,区分离境时间和非居民身份非常重要。这位工程师是香港人,尽管他受雇于美国公司,仍要以180天的标准衡量。所以,在2005年,他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年薪/12-扣除基数)*税率15%-速算扣除=每月纳税额
(96000/12-4000)*15%-125=475元
全年需纳税5700元。
在2006年,他离境时间超过180天了,虽然有入境记录,但是以游览为目的,而不是工作,这一过程中不产生利得,所以不记入“境内工作时间”,所以,无需缴税。
Tips
“年12万自行申报纳税”是国家加强对高收入者的收入调节力度的一个手段,也是为将来施行全民申报铺路,对真正需要监控的人群,有关部门已掌握了相应的信息来源,但对广大普通纳税人来说,只有借此提高了纳税意识,才能真正理解税收筹划的意义。
文章源自《钱经》杂志3月号,更多理财文章敬请登陆《钱经》杂志博客首页:
http://blog.sina.com.cn/qian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