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在国外的标准定义是:
通过非公开方式、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募集的基金,它是相对公募基金而言的。由于它的募集对象很有限,因此在监管机构登记、报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不像公募基金一样严格。
提及“私募”,大多数人的反应是
——神秘。
提及“私募”,大多数人的反应是
——神秘。
他们是地下的、隐匿的、非法融资、地下钱庄,
种种莫衷一是的形容词加诸其身,
更专业一些的误读来自于业内,
私募基金必然是某次股价飙升的幕后庄股。
种种莫衷一是的形容词加诸其身,
更专业一些的误读来自于业内,
私募基金必然是某次股价飙升的幕后庄股。
但当我们深入这个群体,会发现许多的不可思议。
他们中大多数居然崇尚价值投资。
他们有清晰的组织架构。
他们投资委员会的人数不比公募基金的少。
他们的客户更加忠诚。
他们中大多数居然崇尚价值投资。
他们有清晰的组织架构。
他们投资委员会的人数不比公募基金的少。
他们的客户更加忠诚。
甚至,他们也是普通人。
《钱经》此次将会带着大家游历他们的世界,
细述你所不知道的私募基金。
《钱经》此次将会带着大家游历他们的世界,
细述你所不知道的私募基金。
对不起,市面无货
本刊记者/张曦元
谁够格买私募基金
在国外私募基金的投资者名单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如摩根士丹利、高盛、3M这些金融巨头的名字,同时还有数额不菲的养老基金。除机构投资者之外,哪些个人才够格投资私募基金呢?
美国基金业规定,私募基金的个人投资者必须拥有500万美元以上的证券资产,而且最近两年的平均收入最少在100万美元以上。只有资产在2500万美元以上的机构投资者才有资格投资私募基金。因此,投资私募基金实际上是”富人的游戏”,因为只有富人才能承受这种特殊的风险。在设立过程中,不允许私募基金对公众进行任何形式的广告宣传,特定的投资者只有通过送上门的买卖契约文件或投资咨询会、个别面谈等形式,了解和投资于私募基金。投资者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在签署《合伙人协议》时,一般都聘请律师参与全过程。
私募基金在中国
一般来说,中国的私募基金最典型的构成是券商的委托理财。不少券商等有交易席位的机构通过承诺保底或保收益来吸引资金,而这些资金多来自于国企的自由资金和散户。较之投资基金,这种形式更像银行存单,一般是一年期的存续期。
一位私募基金内部人士对记者透露了目前行业运作的其他模式,私募基金由市场需求自发成长,但实际运作有三种模式:公司模式,这种模式又分两种:一种以”委托代理”的方式接受外来资金;另一种本身就由股东投资,一般不接受外来资金,此类公司相对投资规模比较大,一般都在几千万元以上。个人模式,以较有名气的股评人士或研究人员命名的各类工作室,是目前最公开最常见的私募基金。在深圳,一些著名咨询机构下的工作室,只要有50万就可以达成合作的口头协议。精英型基金,这一类是一些基金公司或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纷纷跳糟出来自己做业务,有的是利用原来的关系从社会募集资金,有的是几个朋友凑钱委托其中一个人来操作。
创投基金
日前,让业界兴奋的一则消息来自于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吴在公开讲话中指出,应该给私募基金以合法地位,建立创投基金的筹集机制。其中的“创投基金”俗称VC(venture
capital风险资本),主要投资于未上市公司,在创业的不同阶段予以资金支持并博取一定的收益。最成功的项目莫过于google,这一单生意让风险投资家赚到了十几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纯粹的创业投资机构,追求资本增值的最大化,他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上市、转让或并购的方式在资本市场退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由有限合伙人(LP)、一般合伙人(GP)也即我们所谓的投资家组成,这些投资家用别人的钱进行投资,但是只能在将钱归还给LP之前有限的时间段内进行运作,这两个因素使得他们必须很专业,这样他们才可能获得高额的回报,同时获得良好的声誉,可以募集下一轮基金。
在国外,私募基金最多的形式是对冲基金,然后是投资于实业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无论是对冲基金还是风险投资由于其募集方式与公募基金相对,所以统统归在“私人募集”项下。独立研究风险投资有年的林先先向记者介绍,全球排名前20位的VC内部收益率大约为30%(我们可以把内部收益率简单理解为复合增长率),而每个项目持续的时间大不相同,有的基金投资于企业的成长期,可能1年左右就能撤出投资,而那些在创业阶段介入的风投一般需要3-5年的时间悉心浇灌。“因为投资领域大不相同,你很难让我比较VC和证券投资基金的区别”,林先先说:“单就流动性一项来说,证券投资的流动性很高,而风险投资要撤资就亏损。”
前一篇:人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