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需要有才能的人,同时也需要普通员工、消费者及供应商的支持,企业的领导还必须善于吸取众人的长处,使自己成为一个战略管理者,从而使企业不断扩大。《吕氏春秋》之《孟夏纪·用众》指出“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所以立功名也。”“夫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众人的力量是巨大,因为这种力量凝聚了所有个体的智慧与长处,企业家必须懂得依靠众人的智慧,吸取其他企业的经验与教训,这样就能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不依靠众人智慧的企业将成为无根之木,企业的稳定与发展就会产生困难,正如《用众》所指出“君立已定而舍其众,是得其末而失其本。得其末而失其本,不闻安居。”《吕氏春秋》认为最关键是必须依靠人才的论断,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建立和发展的中心是人,没有人就不可能成就事业,企业的经营应该大开人才之门,让新观念和新的人才不断地流入。人才问题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发展产品、产品销售、技术进步都离不开人才,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入,对企业而言,人才可分为生产、技术、营销、公关、财会以及管理等不同方面的人才,一个企业缺少任何一方面的人才都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同时对于企业而言,不但需要不同领域的人才,还需要高、中、低不同层次的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人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胜的法宝。
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
人才难选难识,自古以来就有人把美玉当成顽石,将沙石当成黄金,良莠不分,忠奸不辩,对企业来说选拔人才总希望能淘汰劣才,抛弃佞才,远离奴才,却退歪才,发现人才,举才思想是《吕氏春秋》的又一闪光点,积极应用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利于企业发现、选拔人才。
1知人不易
中国有句古话“眼见为实,耳听是虚”,然而亲眼所见并非可信,《吕氏春秋》记载孔子有一次见到自己弟子伸手抓窝里的饭粒吃,以为是弟子偷吃,孔子于是抱怨,后才明白原来是弟子将粘了烟灰的饭粒挑出来,舍不得扔掉而吃,孔子不禁感叹:“所信者目也,而且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可见知人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识人知人过程中也必须有这样意识,真正认识一个人不能凭一件事、一个印象而下结论,这样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错失人才。
如何知人
中国有句古话: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如何知人历来是一个难题。《吕氏春秋》在《论人》中列举了考察了识别人才的方法,值得借鉴,知人之法有“八观六验”,即“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持,哀之以验其仁,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八观六验”中的“八观”通过观察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的行为表现来判断一个素质及才能,如观察一个人“通达时--以礼待何人,当权时--推荐何人,有财富时--赡养何人,先听其意见再看以后的行为表现,无事时-观察他的爱好,成为近臣时-就听他说什么,穷困时-看他不接受什么,贫贱时-看他不做什么”,“六验”就是通过“高兴、快乐、发怒、恐惧、悲哀、困苦”分别检验一个人的“节操、邪念、气度、品行、仁爱、意志”,“八观四验”这些方法变通后用于企业领导来衡量、认识、选拔员工无疑也是一种好方法。《吕氏春秋》知人之法已不限于单凭相貌与言谈举止,而通过内外两方面,对于现代企业正确地选择人才无疑有重要意义,若能正确运用,对企业而言才能选出真正有用之才,同时此点也很强调企业中要有做事执著、客观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只有通过他的长期努力才能选拨出合格的人才。
2
选拔人才应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吕氏春秋》之《孝行览·慎人》讲述一秦国大臣公孙枝用五张羊皮换得百里奚后很喜欢他,于是推荐给秦王并主动要求秦王委任他官职,秦王认为用五张羊皮换来却要委任百里奚官职,怕天下人笑话。公孙枝回答:“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这故事表现公孙枝有一颗爱国报国之心,更有一种敢于正确对待自己的勇气,有勇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吕氏春秋》之《不苟论·赞能》又以孙叔敖和沈尹茎为例,孙与沈两人为好朋友,沈懂得顺应社会,附会世俗,善于迎合君王的心意,而孙叔敖具有能使国王称王天下,使将军称霸诸候的本事,但名气没有沈大,当楚国的国王想任用沈为令尹时,沈说:“有孙叔敖者,圣人也。王必用之,臣不若也。”最后楚国任用孙叔敖为令尹,终于成就霸业。沈尹茎的伟大之处也在于能实事求是举荐人才。然而人们通常是一旦涉及到个人的利益,心中那台天平便向自己方向倾斜,不能实事求是,要成大事就得大公无私地对待人才。现代国家、社会、企业选拔引进人才更要实事求是,举才者当实事求是,用才者不问其出身,这样国家才能富强,企业才能不断发展。
3
培养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是无价之宝理论断越来越广泛地被接受,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对企业而言,使自己比竞争对手学的更快更好,从而获得真正持久的优势至关重要,诚如美国《财富》杂志预言,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学习型的公司,而学习型的企业文化表现使员工不断学习,企业奖励进步,大家共同分享所学知识并用所学习知识创造新的商业机会使每个人受益,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教育培训,并愿意投资培训,例如:IBM,MORTOROLA,SAMSUNG等都是不断增加对员工的培训的投资,有些企业甚至规定每一个员工每年必须参加多少培训,这都是一种很好的倾向。。《吕氏春秋》中的育才思想对现代人力资源也有重要的意义。
1)善于学习
《吕氏春秋》之《孟夏纪·尊师》指出“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能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能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能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能智,不学,其知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善于学习关键在于天性通达即融会贯通,而不是原原本本,一成不变地学习,只有理解后才能创新,创新是源泉是动力,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可以借鉴这个道理,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另一方面企业要引导员工进行创新。
2)尊师
中国自古有“事师之犹事父也”之良习,今人也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佳句。学习,就必须有老师,老师从某种程度上是人生的路标,是社会前进的加速器。尊师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来说同样是重要的,企业的教育与培训需要讲师,只有尊重讲师才能使老师倾诚相教。《吕氏春秋》之《孟夏纪·劝学》举例“颜回之于孔子,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老生常谈师尽智竭道以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4留住人才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除了认识、选拔、培养人才外,还必须创造一个能使人才留得住、有作为的环境。在这方面,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可借鉴《吕氏春秋》。
1)尊重职员
《吕氏春秋》强调民本思想,这主要是吸收了儒家思想,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吕氏春秋》之《务本》指出“安危荣辱之本在于主,主之本在于宗庙,宗庙之本在于民。”体现了儒家思想,获得民心的重要性。现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尊重职员,职工都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样有利于留住人才。
2)正确用才
现在社会员工在追求为企业贡献的同时,也在追求实现自身价值,员工在一个企业之中才能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对留住员工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发挥员工的才能,《吕氏春秋》值得借鉴:
* 正名审分
所谓正名审分就是指国王要设立百官,使职、权相符,同时要求百官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吕氏春秋》之《审分》曰“按其实而审其名,以求其情,听其言而察其类,无使放悖。”若“以牛为马,以马为牛,名不正也。故名不正则人主忧劳,而官职烦乱悖逆矣。故至治之务,在于正名,名正则人主不忧劳矣。”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企业首席执行官同样必须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企业组织机构,根据企业人才素质与能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审分》这一论述,反应出一种“能”“位”思想,每个人的才能都有质的区别,不同性质的人才不能相比,同一性质的人才,能力也有大小之分,所以现代社会必须根据不同的岗位对人才性质,能级的不同需要,选用具有相应能质能级的人才,并且保持能质、能级有机、动态地协调。只有这样企业管理才能有条不紊,领导就不必忧劳勤苦。
* 领导不必事必躬亲
领导事必躬亲不利于下属发挥聪明才智,《吕氏春秋》强调“无为而治”,实质上讲的就是人主不要越俎代庖,侵夺臣权,要自知其能与不能,自己不能亲自办到的事,要善于指使百官“尽其巧,毕其能”,《吕氏春秋·勿躬》指出:“非狗不得兔,兔化而为狗,则不为兔张。人君而好为人臣,有似于此。”领导者不必“事必躬亲”,而要知人善任,该文中还以管仲为例,管仲相齐桓公,“十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齐国霸业,功在管仲,而管仲治理齐国,并非每事躬新,在于“不任已之不能,而尽五子之能”,企业领导者也不必凡事躬亲,由于每个人的才能、专长有限,这样做不但累了自己,还不一定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领导者,要采用强过自己的人,员工某方面的能力强过自己,领导者才能有成功的希望,如果使用方方面面都比自己差的人,那就什么都甭谈了。
*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吕氏春秋·贵信》指出“凡人主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名臣吴起在治理西河之时,因小人在魏武侯面前底诋毁他,魏王召回他,吴起哭泣,其随从问他为什么,吴起说:“子不识,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吕氏春秋·仲冬纪》)后西河之地果然被秦国吞并。国家如此,企业亦如此。松下幸之助曾说:“任何人只有被公司信任,被公司大胆地委任工作,才能乐于施展自已的才干,才能取得显著的工作成果。如果用怀疑的目光,去死盯盯地监视他们,无论谁都不会主动地发挥其创造性。”所以企业任人亦须“用人不疑”。韩国三星集团前董事长李秉吉说:“疑人勿用,用人勿疑,如果采用有素养的人,并能加以教育、指导和信赖,就把一切都交给他。相反,如果不能交付工作的人就绝对不要用。我认为,这就是能有今天的三星集团的原因。”
*重号令
《吕氏春秋》在《仲秋季·论威》指出“凡军,欲其众也;心俗其一也。三年一心,则令可使无敌矣。令能无敌者,其兵之于天下也,亦无敌矣。古之至兵,民之重令也,重乎天下,贵乎天子。”对于正义军队,人民重号令比天下更重要。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对于企业来讲,应该厂有厂规,企业的有效运作离不开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制度让员工感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著名化妆品企业家玛丽·凯·阿什说:“要想管理一家规模宏大的公司,制定一整套的政策和制度往往是必要的,但政策必须具备公平性,人们是会遵守公平的政策的。”《论威》指出“号令强者其敌弱,其令信者其敌诎。先胜之于此,则必胜之于彼矣。”所以企业若能有一套严明的制度且使用过程之中赏罚分明、执法如一,则为企业在同行业之立于不败之地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吕氏春秋》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的,希望通过我们的挖掘和分析,帮助企业把其中优秀的、有用的部分运用到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企业领导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使更多企业的管理成效不断提升也使更多的人才得到一展身手的环境是我们所不懈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