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剧艺术节一起走过的七年

标签:
钱后吟王锦文《借妻》甬剧 |
分类: 心情笔语 |
又是一年甬剧艺术节圆满落幕。。。。。。
学习甬剧整八年,甬剧艺术节却是参加了七届。而这七年来,每年的甬剧艺术节都会在每年的十二月,如期与观众相约宁波逸夫剧院。因为甬剧艺术节、因为逸夫剧院,一个业余的甬剧演员在慢慢成长、慢慢为广大的戏迷观众认识并认可,他们见证了我的成长和精彩!感恩甬剧艺术节、感恩宁波逸夫剧院!
http://s3/mw690/001mKZktzy7qarlxJCy72&690
http://s6/mw690/001mKZktzy7qarlE5qBb5&690
二O一二
2012年的12月,宁波甬剧团建团六十周年优秀剧目展演之后,迎来了八个宁波业余甬剧团体优秀剧目展演。这也就是所谓的首届宁波甬剧艺术节,当时还叫“展演”,之后几年才慢慢更名为“甬剧艺术节”。这也是我接触甬剧、学习甬剧的第二年,是我第一次带着两台甬剧大戏登上宁波逸夫剧院。与之前越剧《家》在逸夫剧院公演不同,接触甬剧时间实在太短,故而首次参加诸多业余甬剧团的展演,压力颇重。记得那一年展演前夕,父亲急救入院,一边下班要照顾住院的父亲,一边要安排排练、参加展演,整个人有点心力交瘁。
http://s6/mw690/001mKZktzy7qarq1HuJd5&690
2012年正是我业余开始与乡音艺术团合作的时期,展演剧目为轻喜剧《借妻》 。这也是我业余从事甬剧艺术排的第一台甬剧大戏,当时为我导戏的导演是宁波甬剧团的张磊老师、艺术指导是宁波甬剧戏迷俱乐部的张海波老师,她也是甬剧名家曹定英老师的学生。可以说,这两位老师是我甬剧的“启蒙”老师。
戏中张海波老师饰演“沈赛花”,我演“李成龙”,许多的宁波甬剧观众应该就是在那一年的甬剧展演中认识了唱甬剧的钱后吟。而之前的一些越剧观众也从那时开始了解,原来钱后吟现在是越剧、甬剧一起唱了。在张海波老师舞台上的带引下,《借妻》在逸夫剧院演出圆满。记得那一年,王锦文老师、杨柳汀老师、严耀忠老师都来剧院观看了演出,予以肯定并提出了建议和祝愿。那时还记得张海波老师说我气质比较儒雅,很符合“李成龙”的书生形象,而在舞台上和张海波老师的合作演出,也促进了我甬剧艺术上的慢慢进步。很感谢她为我打开了“堇风”之窗,让我领略到真正的甬剧“味道”、甬剧“韵味”,也让我从此一心投入,钻进了“甬剧”这一方天地。
因为2012年也是宁波甬剧戏迷俱乐部的成员,故而那年展演还出演了甬剧戏迷俱乐部展演剧目《半把剪刀》中的“曹锦棠”和“徐天赐”父子。上半场青年时期的“曹锦棠”和下半场的儿子“徐天赐”,相信这样的角色安排,无论在专业剧团还是业余剧团都是少见的。我自己倒还蛮喜欢这样的角色安排,在一台戏中可以塑造不同个性的人物,很过瘾!何况,扮相上儿子象老子,应该也可以理解。儒雅俊秀的“李成龙”与书生意气的“徐天赐”自认比较适合我,风流纨绔的“曹锦棠”应该不是我的本性,因而首届艺术节中两台剧目,《借妻》更满意一点,而《半把剪刀》更难忘一点。
二O一三
2013年12月迎来第二届甬剧业余剧团优秀剧目展演,参与的剧团从首届的八个增加到了十八个。而做为我个人来说,参加展演的剧目也从首届的两台,增加到了四台。与宁波市文化馆群星群剧社合作了经典甬剧《半把剪刀》,广德湖剧院出演全场“曹锦棠”,从十八年前演到十八年后,两位“金娥”分别是钟应和张旦恒。因为首届展演中对“曹锦棠”这一人物个性有点排斥,所以在与宁波文化馆群星甬剧社合作时,对这一人物进行了深刻的挖掘和理解,从排斥到认识、到理解、到喜欢。此次与宁波市文化馆的合作,让我对《半把剪刀》这个戏加深了别样的感情,因为我感觉自己走进了“曹锦棠”的人物里。
http://s12/mw690/001mKZktzy7qarxrDcvfb&690
与横溪甬剧团合作的展演剧目为《半夜夫妻》,因为第二届展演剧团很多,许多剧目都是抽签而定,而横溪则与《半夜夫妻》有缘。从剧目上来说,不是很喜欢《半夜夫妻》这个戏,不算正戏、也不算滩簧风格,经典性不够。但却要感谢这一次的展演,让我留下了《半夜夫妻》的演出视频和一大批“王文龙”精美剧照。而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半夜夫妻》落幕,“王文龙”逸夫舞台收到了十三束鲜花,一连串的抓拍谢幕照,只看到我“眯过眼笑”的满满幸福感!
http://s11/mw690/001mKZktzy7qaryRgeK6a&690
2013年开始跟董阳焕老师学习甬剧唱腔,因而经董老师牵线搭桥,应洞桥甬剧团邀请,一起合作《天要落雨娘要嫁》出演下半场“杜文”,参加第二届甬剧展演。之前自己排的《落雨》系沃幸康老师赴港交流演出的版本,而洞桥甬剧团的演出版本是杨柳汀老师的老版本,故而在此次合作中,让我对两个版本的《天要落雨娘要嫁》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比较,而从中也对“杜文”这一角色的表演和个性进行了些微调整,提高了对角色的认识。印象最深刻的是“羞母”一场,因为业余剧团不比专业剧团,对道具的准备不是很充分,于是在杜宗书要手捧绝命书和血衣之时,居然道具没有到位,于是幕侧一位工作人员一把脱下自己的羊毛衫,扔到了台上,于是我手捧着热气腾腾的羊毛衫,一边热泪盈眶,一边差点笑场。甬剧艺术节促进了我的成长,也让我见证了快乐!
http://s1/mw690/001mKZktzy7qarCD07C20&690
第四台参演剧目是和江北文化馆北岸甬剧社合作的《甬剧经典折子戏专场》,出演了《借妻》中的“定计”、“索饰”、“结拜”和《天要落雨娘要嫁》中的“探兄”、《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密室相会”几折戏,也快够上个人专场的节奏了。
http://s11/mw690/001mKZktzy7qarFpGyeda&690
第二届甬剧业余剧团优秀剧目展演引入了评奖机制,设置了“最佳演出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新人奖”等奖项。最终,与宁波市文化馆合作的《半把剪刀》荣获了“最佳演出奖”、个人荣获了“最佳男主角奖”。
二O一四
2014年的展演名为“2014宁波甬剧月”,专业的宁波甬剧团及十八个业余甬剧团都有相应的剧目展演。2014年,与小堇风甬剧团(也就是之前的横溪甬剧团)合作,以《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戏参加优秀剧目展演。《杨乃武》一戏由我和王秋萍主演,是小堇风甬剧团2014年重点打造的一台经典甬剧,由浙江越剧团的黄剑勋老师任复排导演和艺术指导。其中的“姐弟牢会”和“密室相会”两折戏,在2014年赴中央电视台参加过“一鸣惊人”的节目录制。整台大戏逸夫剧院既是展演,也是小堇风甬剧团的公演,可以说这一台《杨乃武与小白菜》逸夫公演之后,让我收获了一大批铁杆的戏迷朋友。而这台戏也是我个人最为喜爱、认为最具代表性的个人甬剧舞台艺术作品之一。
http://s12/mw690/001mKZktzy7qarNmErxcb&690
2014年的甬剧月活动最重要的一场演出自然就是沪、甬合作版的经典甬剧《半把剪刀》,正如甬剧掌门人王锦文老师说的,这是甬剧发展以来第一次合作演出,这次演出必将载入甬剧的发展史。由原上海堇风甬剧团徐敏、柳中心两位艺术家和宁波甬剧团及小堇风甬剧团、姜山甬剧团、下应甬剧团等诸多业余剧团一起合作,我出演“狭路遇仇”中十八年后的“曹锦棠”。因为《半把剪刀》一直是我平时常演的剧目,故这一折戏于我也是驾轻就熟。虽然其中“曹锦棠”的唱腔设计不同于我自己常演版本,但排此一折戏,多了解了不同版本的“曹锦棠”唱腔,亦算是一次学习的过程。荣幸的是,《半把剪刀》合作过程中,还有幸认识了上海堇风的柳中心老师,并寄语我好好学习、不要离开甬剧这片土地,并希望我们“小堇风”有机会去上海演出。跪拜的是,时融数年,不想柳老师己驾鹤西去。
http://s2/mw690/001mKZktzy7qarPUwgx11&690
《半把剪刀》合作演出意义非凡。虽然上海堇风甬剧团已然不在,但无可否认“堇风”曾经是甬剧的一重高度、也是诸多甬剧爱好者心中的一重辉煌。此次演出,上海只有柳中心、徐敏两位老艺术家参与,(柳中心老师因病最终还是缺席了此次演出)却是甬剧和上海甬剧第一次意义上的合作演出。另一方面,这次演出也是专业甬剧与业余甬剧的同台演出,不但让业余演员有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更让业余甬剧戏迷真正认识到,业余甬剧同样承担着甬剧发展的重任,他们同样是弘扬甬剧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再者,沪甬、专业与业余合作的经典《半把剪刀》,在甬剧掀起了一股“甬剧风潮”。甬剧、经典剧目、上海堇风、宁波天下第一团、业余中坚力量、首次合作演出、五位曹锦棠、七位陈金娥,这诸多的“标签”让有关甬剧的诸多期盼、回忆、亮点,都集中在一起,于是12月23日演出“一票难求”、“加座加站”,也就可以理解了。演出时爆满的剧场、谢幕时如潮的花海,相信难得上大剧院的业余演员心有震撼,专业演员也同样感慨万分。而甬剧掌门人王锦文一番肺腑之言,更是让现场的演员、观众群情激昂。这是一个集会、一个期盼甬剧再次振兴、再度辉煌的集会!而见证这一开端的正是这些心系甬剧、心系乡情乡韵的“爱甬之人”!
二O一五
2015年的甬剧“活动月”正式升格为2015宁波市甬剧艺术节。从单一的专业、业余优秀剧目展演,发展成集折子戏比赛、业余优秀剧目展演、专业新剧目展演、甬剧发展研讨会、专业与业余合作演出于一体的“艺术节”。虽为“宁波”的艺术节,但甬剧这一地方小剧种基本也就活跃在宁波地区,故而虽为“宁波”级别,实则有种“全国”的概念。
http://s4/mw690/001mKZktzy7qarUpBVp53&690
2015年的业余优秀剧目展演只选择了几家特别优秀的业余剧团参与,小堇风甬剧团有幸位于其中。因为2015业余剧目展演放在狮山剧院、广德湖剧院和五乡剧院,故而小堇风还是选择了剧团内最为优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戏,演出于姜山狮山剧院,八个字形容:“出票售罄,观众爆满”。
http://s13/mw690/001mKZktzy7qarVvHAg2c&690
火爆。我与张旦恒及孙常遇老师合作《杨乃武
http://s6/mw690/001mKZktzy7qarYi6Rn55&690
2015年甬剧艺术节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专业、业余合作的《借妻》演出。合作版《借妻》中,万分荣幸和“梅花奖”、甬剧掌门人王锦文老师合作压轴一场“结拜”,当时的感慨:“可谓此生甬剧业余玩票中,最为难忘的一次演出”。因为和“梅花奖”对手戏,自觉压力颇大。虽然《借妻》也是我们下乡的常演剧目,但对手演员的强大,还是让自己有了点拘束。印象中演出时吃了一个“小螺丝”,虽然马上就蒙混过去,但这就是压力和差距的体现。感恩逸夫剧院给予甬剧戏迷如此的展现平台、感恩锦文老师“艺术大家”甘与业余戏迷搭戏的博大胸怀、感恩甬剧这一乡土剧种腻予我们如此精彩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http://s1/mw690/001mKZktzy7qas2OMlG90&690
2016宁波市甬剧艺术节保留了专业剧团的优秀剧目展演和业余剧团的折子戏大赛。为了能够学一个全新的折子戏,毅然报名参赛。也正因为此次大赛,才让我真正融入“宁波大哥”这一戏、这一角色。学习甬剧若干年,得蒙沃幸康等老师的教学和辅导,自己才得以在甬剧这一方舞台上展现风采、不断进步。而沃幸康老师的代表剧目《宁波大哥》更是自己一直感慨并“艳羡”的作品。借着折子戏大赛的机会,选择了《宁波大哥
http://s13/mw690/001mKZktzy7qas9kwUY3c&690
2016年对于甬剧来说,也许是件好事情,因为多了一个甬剧研究传习中心。甬剧从“天下第一团”变成了两个剧团。2016年也恰是和甬剧研究传习中心合作的第一年,与王锦文老师合作、共同主演了滩簧大戏《呆大烧香》。从“滩簧七十二小戏”中挖掘、整理、改编而来的大戏,既保留了滩簧独特的韵味,又赋予了大戏时代的新意。公演之后,在宁波进行了一番巡演,并入选了浙江省第十三届戏剧节参评剧目,并在浙江省民营优秀文艺表演团队展演中荣获“优秀剧目奖”。2016年的甬剧艺术节,《呆大烧香》在逸夫剧院连演三场,场场爆满,一时风头无二。
2017宁波市甬剧艺术节由宁波甬剧团团、宁波市甬剧研究传习中心和三家“甬剧联盟单位”在逸夫剧院进行优秀剧目展演。
2017是我的舞台“民国年”,《雷雨》、《小城之春》和《甬港往事》,三个民国戏构成了我的2017“民国三部曲”。十年前将巴金老人的《家》搬上业余越剧舞台之后,一直想再演绎一部文学名著,曹禺先生的《雷雨》就一直是我的目标。不想十年后,跨了一个剧种,终于将自己融入了那一个毁灭人性的雷雨夜。综合小堇风2017下半年特殊的团队状况、以及小堇风一贯的创作定位,《雷雨》成了唯一的选择。我想,从《半把剪刀》到《杨乃武与小白菜》、再到《雷雨》,小堇风在历年宁波市甬剧艺术节上的剧目选择,应该会是一个攀升的过程。有幸邀请到了甬剧名家钟爱凤出任《雷雨》的导演、邀请了越剧名家孙常遇出演“周朴园”,八个人一台戏,让《雷雨》在逸夫舞台的公演产生了一个“火爆”效应。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创作品格和艺术定位都是绝对不能迁就的。而我更应该感谢《雷雨》,让我结识了懂我、疼我的师长和朋友!
http://s15/mw690/001mKZktzy7qasoMGEm6e&690
http://s16/mw690/001mKZktzy7qaseIQkD4f&690
甬港联谊会联合出品原创现代甬剧《甬港往事》。受宁波市甬剧研究传习中心邀请,继《呆大烧香》之后,再次和甬剧名家、“梅花奖”获得者王锦文老师合作主演,出演剧中男一号“郑少伟”。因为国家一级导演王乃兴、国家一级编剧蒋东敏、国家一级演员王锦文、沃幸康、陈安俐的加盟,《甬港往事》整个创作过程都吸引着各界的关注。虽然之前也经历过原创剧目的尝试,但《甬港往事》的创作过程,还是让我不胜感慨、受益非浅。二个月的时间,编剧和导演对剧本几度修改,边修改、边创作,角色从无到有、剧目从无到有。
http://s13/mw690/001mKZktzy7qasgPiCofc&690
一方面时间紧迫,另一方面剧本给予“郑少伟”的戏份,甚少见华彩笔墨,再则和“郑少伟”对手戏的不是王锦文、就是沃幸康。《甬港往事》的两个月,我只能把自己化为一块“海锦”,能吸收多少就吸收多少。好在有王乃兴导演一直在给予辅导、剖析和鼓励,二个月的时间还是让“郑少伟”这一人物立了起来。虽然自知有许多不足,但“原创作品”的标签,还是让自己有了一个不断修改、不断进步的“允许”。
七月一日、二日,《甬港往事》公演于宁波大剧院。十二月份,《甬港往事》参加2017宁波甬剧艺术节,连演两场,票房爆满!
二O一八
昨天晚上,12月21日 逸夫剧院赴港版《甬港往事》演出结束,也就意味着我2018年宁波市甬剧艺术节划上句号。2018宁波市甬剧艺术节除了宁波甬剧团和宁波甬剧研究传习中心各两台剧目参演,还邀请了诸多剧种的地方戏,形成了一个地方优秀剧目展演,包括婺剧、淮剧、黄梅戏、沪剧等。
http://s8/mw690/001mKZktzy7qasl32FV67&690
《甬港往事》虽然2017年甬剧艺术节时曾经在逸夫剧院连演两场,但该台剧目在2018年10月赴香港参加欧亚国际艺术节时,进行了又一版的修改和打磨,可以说比去年的版本更加动人、更加让人回味。昨晚的《甬港往事》依旧是满座,依旧是谢幕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乡音、乡情。。。。。。这一刻,演员与观众都以“宁波话”为荣!
http://s16/mw690/001mKZktzy7qasnl1Btdf&690
http://s6/mw690/001mKZktzy7qasmYVaBf5&690
宁波市甬剧艺术节一路走来,己经七载。而这七年,恰是见证了我业余甬剧舞台成长的七年!感恩逸夫剧院、感恩我们的甬剧艺术!祝愿甬剧这朵地方戏苑中的质朴小花,长开长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