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谈 |
回首百年,长河一瞬。小小的民间"的笃班",沿着嵊县千年剡溪,流转杭嘉湖,进军黄浦江,进化成今天饮誉海内外,代表着美丽江南婉约特色的中国戏曲大剧种。浙江绍兴嵊州那棵大榕树下,民间艺人的初次登台说唱犹然在耳;这门年轻的剧种,却已经历了百年的风云。
百年芳华,史册载存。在全国各地纷纷纪念和庆祝中国越剧百年诞辰之际,宁波市小百花越剧联谊会也迎来了她建会十周年的庆典。为共同祝愿中国越剧的繁荣发展,与广大越迷朋友一起缅怀宁波市小百花越剧联谊会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宁波市戏剧家协会、宁波市小百花越剧联谊会决定联合举办“走过十年,同庆百年”系列戏剧展演、庆典活动。本次系列活动旨在乘中国越剧事业扬鞭奋进之东风,展示我市越剧名家和广大票友的艺术风采,为繁荣港城戏剧文化、提高越剧艺术鉴赏水平和实现中国越剧的更大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今天是“走过十年,同庆百年”宁波市小百花越剧联谊会十周年的庆祝演出,在演出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今天到场的各位领导,他们是:
接下来我们有请宁波市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同时也是我们宁波小百花越剧联的新任会长李钦祥老师为我们致词。
感谢李钦祥老师的讲话。确实越剧百年来的演变犹如一部成长史,昔日沿门说唱的民谣小调,如今登上了大雅之堂。中国越剧的百年发展历程,走过的是一条趋新求变、锐意探索、改革发展的辉煌之路。相信中国越剧这朵艺苑奇葩在广大爱越之人的支持和呵护下,会更加灿烂。
第一篇章《多彩校园》
宁波市小百花越剧联谊会成立十年以来,吸收的会员有近千个,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宁波的各大高校,都说越剧市场疲软,喜欢看戏的观众结构老化,但是在宁波却不然,经常是一台新戏、一台大戏上演,剧院门口总能看到许多满脸朝气、青春洋溢的大学生,这群象牙塔内的学子们,以他们的热情和执著见证着宁波越剧事业的繁荣和辉煌。
当然如今的大学生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欣赏,相当一部分的越剧爱好者,开始以自己的方式融入“越剧”这一江南独有的剧种之中。她们轻舞水袖、轻挽云鬓、轻启朱唇、轻歌慢舞,江南的“诗情画意”如水墨画一般写满了她们纯真的脸庞,弥散在她们婀娜的身影之中。
提起宁波这座海滨港城,人们自然会想到这座现代化的东方都市博大精深的“儒商”文化,宁波人聪明、儒雅、勤劳、富有创造性,数十辈的宁波人延续起了宁波的文明与发达。无论是身在大陆的宁波人,还是包玉刚、邵逸夫。。。这些在香港、台湾乃至国外的“宁波人”,同样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为家乡尽着自己作为一个“宁波人”的责任。下面我们有请宁波城市职业学院的顾立忠为我们带来越剧清唱《颂宁波帮》。
。。。。。。
关于越剧的传统戏里面,听得最多却无缘得见的就是《山河恋》了,这出在越剧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戏,是当初越剧“十姐妹”为了筹款创建越剧实验剧场和越剧学校,在上海黄金大戏院联合义演的。汇集了越剧界最具盛名的十几位优秀演员的这出戏,情节紧凑、流派纷呈,其中的“送信”一折更是为广大的戏迷朋友和专业演员所钟爱。
剧中人物申息一角,尹派的起腔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随着人物感情的转折,突然插入一个节奏舒缓、韵味醇厚的起腔,不但使人物感情得到充分抒发,而且使观众获得一种欣赏的满足感。《送信》中的“妹妹啊”就是这样,音调亲切婉转,充满深情柔意,真切表达了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
而季娣一角袁派唱腔质朴平易,委婉细腻,深沉含蓄,韵味醇厚,不追求曲调的花梢,以真情实感和润腔韵味扣人心弦。下面我们有请宁波万里学院的庞丽丽同学和“良渚杯”全国越剧票友大赛金奖得主施妙花为我们献上这段久负盛名的〈山河恋。送信〉。
。。。。。。
今天晚上宁波的“痞子蔡”黄剑勋将要和宁波的“轻舞飞扬”王瑶相约在麦当劳见面,一会如果你们见了她们千万不要惊讶,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你们听,“痞子蔡”这不就来了吗?
。。。。。。
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是我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于是《白蛇传》就顺理成章成了越剧舞台上屡屡上演的保留剧目。人们憎恨法海对美好爱情的推残,更感动于白娘子对许仙的爱,仿佛《白蛇传》也和西湖一样成为了人们心中挥不去的一缕江南烟雨。
众多的越剧大家演绎过《白蛇传》这个题材,袁雪芬、傅全香、戚雅仙、毕春芳,还有我们浙江和“白娘子”一样美丽的张茵老师。也许人们可以忘记张茵,但一定不会忘记她那段经典的《西湖山水》。
“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山边枫叶红如染,不堪回首忆旧游。”满腹伤情的白娘子,神色黯然地游走在断桥边上,眼前的景致让她想起了那个细雨绵绵的午后,与许仙在湖边的偶遇。一折悲情的《断桥》,将越剧的美提升到了极致。今天为我们重现这幕经典折子戏的是来自宁波老年大学越剧表演班的徐莉芸、王秀娥和陈倩平,有请她们上场。
宁波大学第二届宁波帮文化节,
包兰苏,一位来自浙江东阳的企业家,酷爱越剧徐派艺术,在刚才的《金玉良缘》中,大家已经领略了她高亢的嗓音和俊美的扮相。想必大家都不知道,就是这样一位醉心于越剧艺术的业余票友,去年下半年竟然在上海逸夫舞台举行了她的个人艺术专场,加上在浙江东阳和安徽合肥的两场专场,她一共举行了三场个人专场,实在令人感慨。近两年,在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老师的指点下,包兰苏在越剧表演和演唱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此次恰逢宁波大学举行第二届宁波帮文化节,包兰苏带着她的《北地王》选段前来道贺,让我们将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位业余越剧界的名票。有请。
“东海明珠”宁波,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清清的甬江水更是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甬城儿女。流传在宁波本土的甬剧,以她淳朴、清新的唱腔深受宁波人的喜爱。而一出《典妻》,更是令甬剧这一充满乡土气息的艺术,焕发出了青春和时尚的光芒。下面我们有请宁波大学的江丹、谢增增、许康,为我们带来《典妻》中的精彩片段《回家路上》,其中江丹同学在刚刚结束的“顾锡东杯”越剧票友大赛中被授予了“群星奖”的称号。
听过了宁波的本土戏曲甬剧,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江南的传统戏曲越剧。以诗意、惟美为特点的越剧艺术,从诞生到现在也就百余年的历史,在诸多越剧前辈的努力下,越剧一跃成为中国的第二大剧种。其中的尹派名剧《沙漠王子》,更是为广大的戏迷朋友所钟爱。“十生九尹”的尹派唱腔深情婉转、缠绵隽永,和江南烟雨蒙蒙的景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下面我们有请宁波大学的王蓓丽老师,和包俊晓一起为带来这段经典的《沙漠王子。叹月》。
“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满腹伤情的白娘子,神色黯淡,游走在断桥边上,眼前的景致让她想起了那个细雨绵绵的午后,与许仙在湖边的偶遇。人们憎恨法海对美好爱情的推残,更感动于白娘子对许仙的爱,仿佛《白蛇传》也和西湖一样成为了人们心中挥不去的一缕江南烟雨。一折悲情的《断桥》,将越剧的美提升到了极致。接下来让我们有请宁波大学越剧社的姑娘们,为我们重现这一哀怨而凄美的《西湖山水》。
宁波大学越剧社这几年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但培养了一批业余的越剧表演者,更为越剧形成了一个年轻的观众群,为越剧在新世纪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这一“培养”的进程中,甬城的艺术家们,包括洪芬飞、张小君、陈珊明、李钦祥等,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让我们对艺术家的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宁波越剧界的“长青树”洪芬飞老师也来到了我们演出的现场。为祝贺宁波大学第二届宁波帮文化节,她为我们带来了《梁祝》中的《我家有个小九妹》,掌声有请洪芬飞老师登台。
真可谓是“呖呖莺声”,只是相比较现场观众的掌声,这美妙的莺声似乎短了一点,我想在场的观众想必都和我一样,对洪老师的演唱还没有过瘾,你们说是吗?那么是不是有请洪老师再为我们来一段?好,让我们继续聆听傅派花旦洪芬飞老师的精彩演唱。
宁波商人的生意头脑在全世界都是闻名的,而宁波商人的爱国情怀更是令世人赞不绝口,“无甬不成商”,一语道破“宁波帮”对商界的巨大贡献。包玉刚、林杏琴这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宁波帮”,他们的义举和壮怀,无一不在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的宁波人。为颂扬这些爱国的“宁波帮”,宁波大学的王蓓丽老师亲自作词,填写了这首励志的《颂宁波帮》,下面让我们有请宁波大学的袁国平、徐肖东两位同学,为我们带来这段根据越剧曲调谱成的《颂宁波帮》。
宁海越剧团这几年在创新和探索中,不断前进,涌现了《劈山救母》、《银瓶仙露》、《碧波仙子》等优秀剧目,更涌现了一批以吕娅娜、薛巧萍为代表的优秀青年演员,她们文武兼备、功底扎实,所到之处无不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越女争锋”中的优异表现,更令戏剧界深深地记住了这一批年轻的“后起之秀”。夹杂着长水袖、耍牙等高难度技巧的《李慧娘。见判》便是这样一出令人百看不厌的经典折子戏。下面让我们有请宁海越剧团的吕娅娜和薛巧萍,为我们带来这段叹为观止的《见判》。
越剧是一座桥梁,她架起了南北两地的友谊;越剧是一声呼唤,她召唤着游子回到儿时的故乡。欣闻宁波大学举行宁波帮文化节,远在北京的高月仙、李文明夫妇,自行驾车从北京赶到宁波,就只为了参加这个“宁波帮”的聚会。同时为表示对宁波大学越剧社的情感,她们还捐了五套精美的戏剧服装给宁大越剧社。下面我们有请高月仙、李文明夫妇上台。
虽然是个不礼貌的问题,但我还是忍不住,请问高女士今年贵庚啊?
哦,七十多岁了啊?
那李先生呢?
哦,一对贤伉俪,都是古稀老人了,可我一点也感觉不到他们七十多岁的年纪。
再向大家透露一点,其实我们的高女士是一位教授,而李先生则是一位劳模,两位老人都对越剧非常痴迷,今天为祝贺宁波帮文化节的举行,他们为我们带来了《红楼梦》中的精典唱段《问紫鹃》,让我们将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一对远道而来的越剧朋友!
晚会的节目并不多,也就十来个。但包兰苏一个人就占了三个节目。之前没有听说过这个戏迷,但据王蓓莉介绍说是全国名票,而且还是徐玉兰的弟子。这位来自浙江东阳的戏迷,是安徽合肥的一位企业家,四十来岁,曾在上海逸夫舞台、东阳、合肥各地举办过三场个人艺术专场,若真是如此的话,实在是一个超级戏迷了。此次她带来了《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红楼梦。金玉良缘》、《北地王。哭祖庙》、《孟丽君。游上林》等几个节目。分别和宁波大学越剧社的社长陈超男和宁波小百花的王派花旦张志红合作。因为宁波大学剧场音响效果不是特别的好,因而为保证演出质量,几个节目均是录音现场对口型。作为一个业余的越剧票友,包兰苏在演唱和表演上均有一定的水准,若称为全国名票确实也是该当的。任静慧在一边说,“这个票友的扮相还和徐玉兰老师有几分相似”。我不知道宁波大学是如何和包兰苏接触上的,但作为一名业余票友,从安徽过来道贺宁波大学的文化节,也确是难能可贵的。
已经好久没有看到张志红上台了,从当初的《红楼梦》“林妹妹”到如今的淡出越剧界,这几年她也算是“销声匿迹”了,看过她最初的“林妹妹”,形象很好,王派韵味也不算,但在人物的塑造上似还稍有不够。是晚的《孟丽君》本来是鄞州越剧团的郑燕出演,后来不知什么原因,郑燕没有前来,刚好宁波小百花从外地演出回来,于是联系了张志红前来救场,李美霞老师给张志红化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妆容,很是光彩照人。但现场的录音和音响效果却让人联想不起这是一个专业的演出。也许是事出匆忙,录音只是录了唱段部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