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云裂帛荡气回肠
——李娜《青藏高原》的演唱评析
范义付


著名歌手李娜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歌坛风云人物。她1963年7月生于河南郑州,1976年入河南省戏曲学校攻读表演专业,1984年入河南省豫剧院一团,1982年以出演《百岁挂帅》中佘太君一角色获“河南省第一届青年演员表演一等奖”,1986年转入河南省歌舞团,1988年获全国“如意杯”歌手大赛通俗组第一名,1990年获“第二届全国影视十佳歌手”大奖,1992年获“第三届全国影视十佳歌手”大奖,1993年获“中国十大最受欢迎歌手”并成功地举办了“李娜个人交响演唱会”,1995年获罗马尼亚世界流行歌手大赛“金鹿杯MTV”大奖,1996年获“歌坛辉煌二十年”成就奖及“歌坛流行十年”成就奖。
李娜唱了十年歌,提起《青藏高原》、《好人一生平安》、《苦篱笆》、《嫂子颂》、《女人是老虎》、《走进西藏》等影视歌曲,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都耳熟能详,可谓家喻户晓。特别是《青藏高原》、《好人一生平安》,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点歌率最高、流行时间最长的歌曲。十年里,她先后为160多部影视作品配唱了200多首歌曲,几乎那些年来所有当红电视剧都有李娜演唱的歌曲。其富有磁性的嗓音和出色的表现力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在宗教主导的文化中,“粗犷、淳朴、神秘、和谐,构成了西藏自然景观与藏民精神的基本色调,悠远而深厚”。李娜在谈其演唱《青藏高原》感受时曾说:“你一旦顿悟,会觉得拥有的远多于你失去的。在录制《青藏高原》时,唱到最后我泪流满面……我觉得自己终于体验到了一种内涵,和我现在的追求非常吻合。”而其后,李娜也卸下俗世烦恼,遁入空门,其本人认为那“不是出家,是回家”
。
《青藏高原》歌曲的曲式结构为带前奏的二段体。引子曲调是全曲的基础,并富有浓郁的藏歌风格。其曲调高亢,以一个五度和一个八度的跳进,在高音区纵横驰骋后,于高音属音上无限延长,极富震憾力,一如耸立在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让人敬畏!
第一段四句句式结构遵循起、承、转、合原则,音区不高,结束在主音上。第二段音区更高,气息更广,基调更为庄严,大气。高潮形成于结尾部分,在经过充分地铺垫后,音调从中音区迂回冲刺到全曲的最高音,然后一气呵成,结束在高音区自由延长的主音上,情绪高昂热烈,宣泄出一种高山仰止,独步天下的神圣和霸气来,令人回味无穷。
李娜《青藏高原》的演唱,在渗透原作精髓基础上,鲜明地反映出其技巧表演与艺术表现的统一,音乐历史风格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1、技巧表演与艺术表现的统一
本曲演唱者在以下技巧上准备尤为出色。首先是音色的准备。音色的产生自于声带和共鸣腔体的变化。作为一个声音本色较为宽厚、柔润、暗淡的汉族女歌手,要发出较为地道的高亢、明亮、热情的藏族民族女高音的音色,其反差是相当大的。这里声带和共鸣腔在技巧上的准备,必然是非常充分的。它要求喉头位置稍高(比其本人演唱《好人一声平安》等歌曲时),声带发声点前三分之一意识更明确,喉咽腔和口咽腔共鸣相对减少,头脑共鸣相对增多,喉咽腔和口咽腔共鸣管道收缩,相对变窄,质地更为坚硬,气息密度加大等等,这些技术上的调节达到自如的境地,才能在歌唱中完美地予以应用。在歌曲引子部分和结尾部分的高音区上,李娜的音色与传统藏族女高音歌手的音色非常接近,藏歌风格较为浓郁。
其次,高音的发声是本曲技术和表现结合的一个亮点。在歌曲的最后一句,从“高”字始,其高音的发声效果令人振奋,有着强烈的震撼性和感染力。此时的发声状态要求喉头位置稳定,发声腔体稳且打开要小,用气息的力量把最高音high
C抛至脑后。李娜的最高音透露出藏族歌手熟悉的更明亮集中真色色彩。在这种穿云裂帛气势恢弘的声音中,我们能接收到一种荡气回肠的激情,这也是对青藏高原原始庄严生命力的崇高礼赞,极富审美价值。
以上两处主要技巧运用在歌唱中是极有难度的,这彰现了演唱者的天赋和勤奋。同时,也正是由于对它们的熟练运用,才使演唱者有如此完美的演绎,从而达到了技巧和表现的统一。
2、音乐历史风格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该曲又充分利用了李娜的音域特点,在旋律进行中能大开大合,体现出歌曲极强的张力。其演唱较好地阐释了原作精髓,在演唱风格上也是既有传统藏歌风骨,又有创新之举,欣赏者很难把它归类于纯民族唱法或纯通俗唱法。如她的声音音质极富民族色彩,她的咬字行腔又富有通俗魅力。这一继承和发展使本曲的演唱在当时深具艺术魅力,也体现出历史和时代的统一。
李娜《青藏高原》的演唱对藏族歌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其一,李娜的演唱是在全国掀起的又一次藏族歌曲演唱的高潮。
其二,在演唱技法和风格上,李娜不拘一格,既有所继承,又敢于发展,使其藏族歌曲的演唱独树一帜。在歌曲表现上,李娜的演唱渗透了藏族质朴、率性、怡然的民族个性,用情专注深刻、恣意汪洋、或浓或淡,自然地流露出藏族文化的天性;在音色的运用上,李娜能一改自身声音宽厚、圆润、柔暗的特点(如演唱《嫂子颂》、《好人一生平安》等作品的音色),向藏歌所要求的明亮、高亢色彩靠拢,成功地演绎出高原音色,这种改变是对藏歌因素的继承,也是其良好天赋和勤奋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音区的运用上,李娜恣意挥洒着其宽广音域上的优异禀赋,为塑造音乐形象提供了极好的声音素材;在整体唱法风格上,李娜没有把自身的演唱定位在单纯的民族唱法或通俗唱法上,而是自如地运用各因素,为歌曲的情感表达服务,体现出艺术的终极目的性。在《青藏高原》演唱中,富于藏民歌特色的音质特点,松弛自然的通俗咬字特点等等自然融合在一起,模糊了唱法的区别,而使演唱清新洒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