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灾后重建为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提供试验田

(2009-05-12 08:49:49)
标签:

房产

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日子就要来了,地震一周年来临之际,社会对四川的关注,除了缅怀地震死难者外,更重要的是幸存者的生存状况。在灾后重建这个浩大的工程中,住房重建是核心内容之一。

在地震核心区,住房90%以上住房损毁,如何在短时间内筹措大量的重建资金是政府面临的最大考验。以都江堰市为例,地震后需要重建的房屋为12万户,需要的资金则达100亿元。如果扩展到整个震区,重建资金缺口将达几千亿。显然单纯靠政府的投资和外地援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新的开创性思路。

都江堰市的办法是结合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引入社会资本进入灾后重建领域。农民以出让部分宅基地为代价,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形成农民出地、投资者出钱;农民获得住房、投资获得部分住宅使用权的联建模式,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灾后重建的资金问题。实际上,在去年“5.12”大地震之前,成渝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就是在农村土地产权流转方面实现突破,由于地震的因素,这项工作的进程出现转折。某种意义上,如果没有地震的发生,农村土地产权改革面临的困难非常大,农村模糊的产权结构和土地所有性质是这项改革面临的最大难点。而地震的发生,则给城乡统筹改革,农村集体建设土地流转带来的一个难得的契机。

在实践中,由于目前宅基地还不能直接流转,但村集体所有的农村建设用地可以在土地总体规划前提下流转,只要实现农民和村集体之间的土地顺利转换,那么整个农村土地流转的链条就可以打通。都江堰市就是在这样一个思路上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都江堰的灾后重建模式是这个震区灾后重建的一个缩影,其经验也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日前国务院下发了原则同意成都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进一步确认了成都已经先行开展的“土地流转”、“土地确权”以及“城乡规划”几个方面的改革试验。成都要“创新土地管理方式、探索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利用和土地利益统筹分配的新办法、创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办法,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和农用地规模流转办法,加快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城乡统筹改革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村土地产权改革被认为是我国改革的难点之一,也是未来我国社会经济能够平稳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汶川地震给四川带来了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但也带来了推进改革的难得机遇和决心。灾后重建中引入社会资本解决农民住房问题,证明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和改革是有市场的,也是可以成功的。同样,成功的经验模式也可以推广到我国更广大的农村地区,从灾区到外地,从局部到全国,四川地震灾区的创新与尝试必将推动全国农村地区土地产权改革,并极大解放农村的生产力。(回建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