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都需要一所这样的医院
目前在世界上实行了安乐死的国家只有瑞典,因而在全世界范围内想要选择这种离世方式的人只有远道而来求助于他国了。
关于安乐死有必要存在吗?争论过很久。我觉得这是一个忽容置疑的问题;它是文明社会的产物,它承认了医学的局限性,它解除了人们的长期痛苦,它减少了医学资源的浪费。总之,如果世界上有了安乐死的存在,人们对死亡就没有那么痛苦和恐惧了。怕就怕,人走到了临终,吃不能吃,喝不能喝,每日被疼痛折磨着欲死不得。
过去在医院工作的日子里,这样的场面我见得太多了。一边是患者的痛苦,一边是亲人的不忍和直视。因为没有立法,安乐死在中国是无法实的行,但对于一些根本治愈不了的疾病,当走到了临终阶段,患者非常需要一个安宁的环境,供他休息,供他回忆过往人生岁月,供他与亲人交待后事,甚至是供他痛苦呻吟而不打扰到其他病友。在这个期间,还应该有专门的心理辅导人员对患者进行死亡教育。
在中国,目前这样的安宁医院据说只有上海市静安区有这么一家。那么,相对于其它城市在医院死亡的患者来说,他们要么是在ICU的抢救室,要么是与其它患者同居一室,没有能接受安宁疗护。
有朋友告诉我,境外的安宁疗护是这样做的。让濒死的患者有一间温馨的病房,此时过度的治疗已经取消。期间他的家人可以随时探望他,专职护士24小时守护他,不间断安抚患者。帮助他喝水,排便,测体温、测量血压、抚摸患者,进行生命体症的观察。根据患者的要求,为其播放音乐,朗诵诗歌、散文。
总之,让将逝者自己感觉到自己是在昏睡中,是在有人陪伴的状态进入下进入到另一个世界的。
鉴于此,我们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一所这样的安宁医院,让患者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中能有尊严的告别世界。
地标北京也没听说有安宁医院
地标为贵阳的十里河滩公园
写到此,我就想到走了七年的哥哥。当他被确诊为肺部全身转移时,曾问过我有安乐死吗?当我说中国还没有时,他非常失望。哥哥在离世的20天内已进入腹式呼吸状态,不能吃,甚至水也不能喝,那种惨状在我记忆的脑海中无法抹去。最后,他是浑身力气耗竭,呼吸停止死亡的。如果有安乐死,兄弟不至于会那么痛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