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成宮醴泉銘》注釋與今譯

(2020-05-18 16:24:46)
标签:

书法

欧体

九成宫

欧阳询

分类: 痴园随笔

《九成宮醴泉銘》注釋與今譯

說明

一、 文本採用與碑帖拓本最接近的字形,如用“扵”不用“於”,與碑帖用字保持一致(限於字庫能夠支持的範圍內)。凡屬此類今視為異體的用字在第一次出現時加括弧標明規範繁體字形,如従(從),之後不再標明。拓本所使用為現在通行簡體字的不再標明對應的繁體字,如“随”“属”字等。

二、 分句注釋與今譯,以字體大小相區別。注釋後今譯部分前加“句譯”二字。

三、 注釋部分多採用網絡已有資源,但每條都經過網上搜索功能逐一查對。引文為簡便雖多有刪減,但皆標明出處,或提示見網絡詞條,以便查驗。字詞應用、典故出在唐代及唐以後的一律未採用。另對官職部分未加注釋。

四、 凡未經注釋的字詞,在今譯中均有對應。個別句子如與今語基本一致或注釋已經全部釋出,亦有不再加今譯處。

五、 今譯對因文言用法而省略的部分加以補齊者不加括弧,對為語句表達完整而加進去的部分加括弧以示與原文無對應關係。

六、 銘詞部分在換韻處皆用【換韻】標記。

七、 有幾處注釋未盡言明處加*,見後備註說明。

九成宮在今陝西省寶雞市麟遊縣新城區。詳見網絡詞條。醴泉甘泉。文體一種。本指鑄刻於金石之文,見《文心雕龍·銘箴》,以規戒為主頌賛為輔,如座右銘。今所見碑銘實際分兩部分,前為記序佔大部分後銘詞較少。如墓志銘,志識(一般稱序)部分記述墓主履歷,但也不乏褒揚,最後為銘詞,實際是頌揚之辭。記序多用四六駢體,銘詞用四字韻文。

秘書監挍(校)侍中、鉅鹿郡公,臣魏徵奉勑(敕)撰。

敕:皇帝詔令。

維貞觀六年孟夏之月,維,虛詞發語也。孟仲季排列季節,即傳統四月。

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皇帝,唐太宗也。乎,於。

句譯:貞觀六年孟夏,皇帝避暑來到以九成命名的離宮。

此則之仁壽宮也。随,即隋朝。仁壽宮,隋文帝開皇十三年二月始建,竣工於開皇十五年三月,為避暑離宮。則:原來,表示強調。

句譯:這裡原來是隋朝的仁壽宮。

冠山抗殿,絕壑為池。冠:冠壓也,即超出。抗:抗衡。

句譯:它(指仁壽宮)冠壓山形抗衡山勢營造起殿宇,斷溝壑截留為池沼。

跨水架楹,分竦闕。分,開闢也。,宮門外兩邊瞭望的臺樓。

句譯:跨水架豎廊柱,闢山崖聳立雙闕。

高閣周建,長廊四起。,這裡應指連接樓閣的迴廊。

句譯:高閣建於周圍,長廊四面相連。

棟宇膠葛,臺榭差。膠葛交錯紛亂貌,又深遠廣大貌。此處皆通。:臺上之屋。這裡是泛指。

句譯:棟宇錯落紛呈,台榭參差有致。

仰視則迢遰(百尋,下臨則崢嶸千仞。迢遞崢嶸皆為高峻貌,尋、仞同長,俯仰之間豈有十倍之差?此皆渲染也。如今譯莫如:仰視有百尋之高拔,俯則有千仞之險峻。

珠璧交暎(,金碧相暉。珠璧,寶也;金碧,色也。即今語之:珠聯璧合,金碧輝煌也。

照灼雲霞,蔽虧日月,虧日月:指日食、月食。

句譯:照之則覺灼燒雲霞,蔽之則若日月有虧。

觀其移山澗,窮泰極侈,以人従(從)欲,良足深尤。此句非駢儷。泰侈,驕縱奢侈。從,縱也。良足,實在夠得上。深尤,大罪過。《南史·蔡廓傳論》:至于矜倨之失,蓋其風俗所通,格以正道,故亦名教之深尤也。

句譯:目睹(眼前舊宮),隋帝之移山改澗(大興土木),窮盡了驕縱奢侈之能事,為了一己放縱慾望,實在夠得上是大罪過。

炎景流金,無欎(鬱)蒸之氣;微風徐動,有淒清之涼。

信安體之佳所,誠養神之勝地。漢之甘泉,不能尚也。扵:轉折語。炎景:炎日。曹植《槐賦》:覆陽精之炎景,散流耀以增鮮。安體:安養也。使身體安適也。《莊子·盜跖》:夫見下貴者,所以長生安體樂意之道也。班固《竹扇賦》:來風辟暑到清涼,安體定神達消息。甘泉:漢甘泉宮也,武帝之避暑離宮,見詞條。

句譯:至於說(氣候,在盛夏),炎日流金,(此地)卻無悶蒸熱氣;微風徐來,倒有淒清涼意。實為安體佳處,養神勝地。縱然是漢武帝的甘泉宮,也不能超過它。

皇帝爰在弱冠,經營四方,逮乎立年,撫臨億兆。弱冠:古男子二十加冠,稱弱冠,未壯也。弱冠與立年,皆為略指。撫臨,安撫;臨,自上觀下為臨,這裡指統治。經營四方:出自《詩·小雅·北山》旅力方剛,經營四方。即以武力統一天下。

句譯:當今皇帝自弱冠之年,便(輔助高祖皇帝)統一天下,到而立之年(登基為帝)統御萬民。

始以武功壹海內,終以文德懐(懷)遠人。

句譯:先以武功統一海內,再以文治懷柔化外。

東越青丘,南逾丹jiao4,皆獻琛奉贄,重譯王;此處四至皆指極邊之地,除“輪臺”,皆非實際地名。青丘之名見《山海經》,晉葛洪《抱樸子內篇》:昔黃帝東到青丘,過風山等語。見晉崔豹《古今注·都邑》:南方徼色赤,故稱丹徼,爲南方之極也。:珍寶。拜見尊長所禮物,贄見重譯”見《尚書大傳》卷四:成王之時,越裳重譯而來朝,曰道路悠遠,山川阻深,恐使之不通,故重三譯而朝也。重譯:輾轉翻譯,另外也指譯使或南方荒遠之地。來王,見《書·大禹謨》:無怠無荒,四夷來王。指古代諸侯定期朝覲天子。

句譯:往東越過(傳說中)的青丘,南下深入,皆奉獻珍寶致敬,輾轉譯使朝覲。

西暨輪臺,北拒玄闕,輪臺,西域古國,為漢所滅,地在今新疆輪臺南。玄闕,傳說中北方極遠之地。《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遺屯騎於玄闕兮,軼先驅於寒門 。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玄闕,北極之山。,抵也。

句譯:向西直至西域輪台,北上抵達玄闕。

並地列州縣,人充編戶。

句譯:在這些地方(中央統一)都設立起州縣(實行有效管轄),人口編入國家戶籍。

氣淑年和,安遠肅,氣,氣象,指天地陰陽之氣象,非具體氣候。

句譯:(天下)氣象清明年景和順,近畿安瀾遠地整肅。

群生遂,靈貺kuang4畢臻。前句自《後漢書·逸民傳序》群方咸遂,志士懷仁,斯固所謂“舉逸民天下歸心”者乎群生”,一出《國語·周語下》:儀之於民,而度之於生。指百姓;又見《莊子·在宥》今我願合六氣之精,以育生。指一切生靈。句意應為後者。也。靈貺神靈賜福出自曄《後漢書·光武紀贊》世祖诞命,灵贶自甄。畢臻,畢至也,如祥瑞畢臻。此處亦暗指甘泉之祥瑞也。

句譯:萬物生靈皆遂其願,神靈皆來賜福。

雖藉二儀之功,終資人之慮。

句譯:雖然憑藉於天地(造化萬物)之功德,終究要耗費人主一人深謀遠慮(之憂勞)。

遺身利物,遺身,捨身也。利物,見《周易•乾•文言》: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孔穎達疏:言君子利益萬物,使物各得其宜。又《史記·五帝本紀》:普施利物,不於其身。

句譯:捨一己之身而利天下蒼生萬物。

櫛風沐雨,成語,自《莊子·天下》:沐甚雨,櫛疾風。形容奔波勞碌。又《淮南子》曰:禹沐淫雨,櫛疾風,決江疏河,鑿龍門,辟伊闕,乘四載,隨山刊木,平治水土,定七百國。

百姓為心,憂勞成疾。“積勞成疾”。憂勞,憂慮勞苦。見《管子·牧民》:民惡憂勞,我佚樂之。

句譯:以百姓之心為心,積勞成疾。

同堯肌之如,甚禹足之胼pian2zhi1

腊,乾肉。如腊,形容枯瘦。典見《太平禦覽八十卷·皇王部五》引鄧析言曰:古詩云:堯、舜至聖,身如脯臘;桀、紂無道,肌膚三尺。*1胼胝,老繭。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勞有功者也。《荀子·子道》:有人於此,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然而無孝之名,何也?皆辛勞之狀。典故見《藝文類聚卷十一·帝王部一》引晉皇甫謐《帝王世紀》曰:舜進之堯,堯命以為司空,繼篰治水,乃勞身涉勤,不重徑尺之璧,而愛日之寸陰,手足胼胝,故世傳禹病偏枯,足不相過,至今巫稱禹步是也。

句譯:身形如堯君一樣枯瘦,腳掌上打起的老繭超過夏禹

針石屢加,腠zou4理猶滯。

腠理中医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语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這裡指病情。

句譯:雖屢加針灸砭石導引,肌膚四肢依然凝滯不通。

爰居京室,每弊炎暑。爰居:詞條有二,一為遷居,《三國志·吳志·鐘離牧傳》:少爰居永興 ,躬自墾田。二為居住,《詩經·小雅》:爰居爰處,爰笑爰語。此處實際是說自皇帝登基以來。文句宜與前“爰”字同,取自、從義。京室王室,帝王之居。《詩·大雅·思齊》:思媚周姜京室之婦。毛傳京室,王室也。

句譯:自從皇帝登基以來,常常為炎暑所困擾。

群下請建離宮,庶可怡神養性。

句譯:群臣奏請興建離宮(以避暑),希望(皇帝)可以怡神養性

聖上愛夫之力,惜十家之,指成人男丁,是計口授田的對象和徭役的承擔者。十家,即什伍戶籍下的一什。力、產,即徭役稅賦的承擔者。

句譯:聖上愛惜一丁之力所承擔的徭役,一什之家所承擔的賦稅。

閇(固拒,未肻(深閉固拒,成語,堅決不接受別人的意見。従:敬語,聽從。

句譯:堅決不肯答應(興建離宮),拒絕聽從群臣的奏請。

以為氏舊宮,營nang3代,棄之則可惜,毀之則重勞。:以往。重勞:增加勞累負擔。見《左傳·襄公十五年》:(向戌)見孟獻子,尤其室,曰:子有令聞而美具室,非所望也。對曰:我在晉,吾兄為之。毀之重勞,且不敢間。

句譯:認為隨代舊有之仁壽宮,營建於前代,棄之可惜,毀之有要增加人力負擔。

事貴因循,何必改作?因循:順應、承襲。改做:重制、另制。見《詩·鄭風·緇衣》:緇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

句譯:凡事貴在承襲前例,何必重建另造。

是斫彫(為樸,指去掉雕飾,還以質樸。出自《史記·酷吏列傳》:漢興,破觚而為圜,斫雕而為樸。《後漢書·皇傳序》及光武中興,斫雕為樸,六宮稱號,唯皇及貴人。損之又損,減之再減也。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莊子》也有引用。

句譯:於是其華美雕飾,還以質樸,減之再減。

去其泰甚,葺其頺()壊泰甚太甚,過甚。《漢書·循吏傳·黃霸》: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頹壊:傾倒崩壞。《三國志·蜀志·張嶷傳》:始嶷以郡郛宇頽壞,更築小塢。

句譯:去掉舊宮過於奢華的部分,修葺其傾倒坍塌的地方。

雜丹墀以沙礫,閒(粉壁以塗泥。丹墀殿赤色臺階或地面也指官府或祠廟的臺階。塗泥:濕潤的泥土,這裡指新夯土墻。

句譯:殿前台階用砂礫(與原有石階)相雜,粉壁白墻與新夯土墻相接。

玉砌接扵圡(土)階,茅茨續瓊室。玉砌:對石階指美稱。茅茨亦作“茆茨”茅草蓋的屋頂亦指茅屋,君主居茅茨是帝德。《墨子·三辯》昔者堯舜有茅茨者,且以為禮,且以為樂。《韓非子·五蠹》: 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瓊室,指帝宮。

句譯:以土階連接石階,用茅屋延續宮殿。

仰觀麗,可作鍳()扵既往俯察卑儉,足垂訓後昆。,鏡也,引申為警示。卑儉:謙卑儉樸。後昆後嗣子孫,如垂範後昆。

句譯:仰觀(隋營建舊宮之)壯麗可以引既往為鑒,俯察(今沿用取捨之)謙卑儉樸,足以垂示後人。

此所謂至人無為,大聖不作此處所引為《莊子·知北遊》: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觀於天地之謂也“至人”、“大聖”:皆指具有高深智慧和修養的人。意思是:他們都知道順其自然,不會胡亂作為。

句譯:這就是所說的至人無為,大聖不作”呀。

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我享其功,即坐享其功。見《後漢紀·章帝紀下》:鮮卑奉順威靈,斬獲北單於名王已下萬計,中國坐享其功,而百姓不知其勞。漢興功烈,於斯為盛。

句譯:隋帝竭盡民力,吾皇坐享其功

然昔之池沼,引谷澗,宮城之內,本乏水源。

句譯:然而舊宮內的池沼,都引自山谷澗溪,宮城之內,自身缺乏水源。

求而無之,在乎物。求而無之:語見《左傳·文公六年》:秋,季文子將聘於晉 ,使求遭喪之禮以行。其人曰:將焉用之?文子曰:備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無之,實難。過求何害?原文是說有備才能無患(備豫不虞),這裡引用意在說舊宮原本就沒有預備,現找(水源)是不可能的,來襯托下文皇帝發現甘泉之奇妙。在乎:在於。一物:同事、同類。

句譯:古人說所說的(備豫不虞),求而無之,與現在的情形是一樣的。

既非人力所致,聖心之不忘。

句譯:既知(此水源)非人力所能及,聖上(還是)心懷難忘。

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己亥,粤,發語助詞。四月,即前文貞觀六年孟夏之月”。甲申朔:初一為甲申日。旬有六日己亥:即十六日當己亥。即於貞觀六年(632)四月十六日。此處鄭重是為了記載唐太宗發現醴泉的準確日期,不是皇帝首次進入九成宮的時間。據網絡“九成宮”詞條顯示,唐太宗這次避暑自貞觀六年三月十五日(63249日)至同年十月五日(6321122日)。銘文記載是在孟夏,三月十五日至四月應該是路途時間。

上及中宮,歴(覽臺觀。

句譯:聖上來到九成宮中,遍覽樓臺亭觀。

閑步西城之,躊躇高閣之下,西城之隂:網上有譯為西城的背面者,其所指不甚確定。吾意此處“城”指城墻,“陰”指南面或墻內。即在沿西城內墻往南走,以為在圍墻之下建築物邊上發現泉水的概率會大。躊躇:停留,徘徊不前。

句譯:漫步在西城墻之南,徘徊於高閣之下。

俯察厥,微覺有潤,因而以杖導之,有泉出。:其

句譯:俯視這裡地上土質,略感有濕潤,於是用手杖開導,便有泉水隨之湧出。

乃承以石檻,引為渠。其清若鏡,味甘如醴。

句譯:於是將泉水接進石砌圍欄,引導為一。泉水清澈如鏡,其味甘甜。

丹霄之右,東流度雙闕。貫穿青瑣,縈帶紫房。丹霄:帝王所居宮殿名。據網絡“九成宮”詞條顯示宮內有此殿名。雙闕:見前註。青瑣裝飾皇宮門窗的青色連環花紋《漢書·元傳》曲陽侯根驕奢僭上,赤墀青瑣。借指宮廷。紫房皇太后所居的宮室。《後漢書·竇武何進傳贊》:惟女惟弟,來儀紫房。青瑣紫房二者皆是對帝王宮殿的習稱,未知九成宮內是否有具體宮殿名對應。

句譯:(泉水沿著修葺的水渠)向南注入丹霄殿之右,向東流過雙闕門。貫穿青瑣環繞紫房宮。

激揚清波,滌蕩瑕穢,

句譯:激揚清流,蕩滌瑕疵污穢。

可以導養正性,可以澂(瑩心神。導養攝生養性,見嵇康《養生論》至於導養得理,以盡性命,上獲千餘歲,下可數百年,可有之耳。正性:自然、純正的稟性。《漢書·律歷上》:所以作樂者,諧八音,蕩(滌)人之邪意,全其正性,移風易俗。澄瑩清澈明亮。心神:心思精力語出《莊子·在宥》:解心釋神,莫然無魂。

句譯:(常飲此醴泉)可以引導保養本性,可以清澈心境,恢復精力。

群形,潤生萬物。映:鏡照也。群形:千姿萬態,多種多樣。晉張華《鷦鷯賦》:何造化之多端兮,播羣形於萬類。

句譯:醴泉可以映照世間的千姿百態,還能滋潤萬物生長。

同湛恩之不竭,玄澤以常流。湛恩:深恩見《文選·司馬相如》: 漢興七十有八載,德茂存乎六世,威武紛紜,湛恩汪濊,羣生沾濡,洋溢乎方外。玄澤:玄,深也,指聖恩。應禎《晉武帝華林園集詩》:玄澤滂流,仁風潛扇。 李善註:玄澤,聖恩也。這兩句實際是一個意思。

句譯:如同皇帝對天下萬民的恩澤一樣,用之不竭,源遠流長。

匪唯乹(象之精,亦坤靈之寶。

句譯:非但是天象之精華,也是地靈之瑰寶。

謹案慎查考。引用論據﹑史實開端的常用語。《太平御覽》873·休征部二·“醴泉”條對下文所引皆有記載。《禮緯》云:《禮緯》漢無名氏撰。讖緯類典籍。漢代流傳下來的《禮緯》有《含文嘉》、《稽命征》、《鬥威儀》三種。詞語奇詭,內容神秘。舊有鄭玄、宋均二家註。

“王者刑殺當罪,賞錫當功,得禮之冝(,則醴泉出闕庭。句譯:為帝王者刑殺施於行相當者,賞賜給予功績相當者,實現了禮法的正當性,便會有甘泉出現在宮廷。

he2冠子》冠子》:先秦典籍,傳爲戰國時楚國隱士鹖冠子所作,後世列入道家。

“聖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則醴泉出。”太清、太寧萬靈:一,即道家之“三清”,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既是仙境,也是指道德修養的境界。二,指天地人。即上合天道,下合地道,中合人道。太清,指天空,可見漢劉向《九歎》:譬若王僑之乘雲兮,載赤霄而淩太清。太寧,指大地,後世見於《宋史·樂志壹》:茫茫坤載,粵惟太寕。萬靈,指人,而人為萬物之靈。其實兩種解釋,都是指德配天地,施與萬民。

句譯:聖人的德行,上合天道,下合地道,中合人道,便會有甘泉出現。

《瑞應圖》曰:《瑞應圖》南朝梁孫柔之撰三卷。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有輯錄所記動植器用,禎祥瑞應之類

“王者純和,飲食不貢獻,則醴泉出,飲之令人壽。”

句譯:為帝王者行事純正平和,起居飲食不需要(稅賦之外)百姓進獻,便會有甘泉出現,飲用它令人益壽延年。

《東觀漢記》曰《東觀漢記》:記載東漢光武帝至漢靈帝壹段曆史的紀傳體史書,因官府于東觀設館修史而得名,曆經幾代修撰方成書。作者有班固、陳宗、尹敏、孟異、劉珍、李尤、劉騊駼等。

“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師,飲之者痼疾皆愈。”

句譯:東漢光武帝中元元年(56),甘泉出現在京城洛陽,飲用了它的人痼疾痊愈。

然則神物之眀(明)聖。神物神奇,見《易·系辭》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寔:同實。:扶持,扶助。這裡也是在說只有明聖才配神物。明聖:明達聖哲。《管子·霸言》:國在危亡而能壽者,明聖也。《史記·太史公自序》:且士賢能而不用,有國者之恥;主上明聖而德不布聞,有司之過也。

句譯:如此看來,上天神物(醴泉)的到來,真的就是在扶助我明達聖哲的陛下。

既可蠲兹沉痼,又延彼遐齡。:免除。遐齡:高壽的敬語。兹:猶這那,這裡只是調節語氣節奏。

句譯:既可以免除痼疾之痛苦,又能延年益壽。

是以百辟卿士,相趍(動色。百辟卿士《诗经·大雅·假乐》有:百辟卿士,媚于天子。指百官公卿。相趨:趨走相問也。動色:謂臉上顯出受感動的表情。《後漢書·班彪傳子固君臣動色,左右相趨此班固典引篇盛讚祥瑞之辭。

句譯:因此百官公卿奔走相告喜形於色。

懐撝(hui1yi4后:君主。撝:謙遜

推而弗有。借用《老子》: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即推讓不自居。

句譯:我皇帝陛下固守謙遜,對此祥瑞推讓不肯自居。

雖休勿休,不徒聞往昔;前句為成語。指雖然受人贊美,但不認可贊美。 贊美也,意思是誡人保持謙遜。語出《書·呂刑》:爾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人,雖畏勿畏,雖休勿休。

句譯:雖受臣民稱頌,但不認可這種稱頌。認為不應該只(滿足於)聽聞以往這些關於祥瑞應驗的讚美。

以祥為懼,實取驗當今。

句譯:(而是)對祥瑞的到來心懷畏懼,與當下(的德政)來相互驗證。

斯乃上帝玄苻,天子令德,豈臣之末學所能丕顯玄苻:即玄符,天符,符命,謂上天顯示帝王應命的瑞征。《文選·揚雄<</span>劇秦美新>》:玄符靈契,黃瑞湧出。

句譯:這些都是上天顯示的符命,與天子的美德(相互感應),哪是臣這樣膚淺的學問所能彰顯的。

但職在記言,指魏徵秘書監的職務,主要是國家圖書管理,唐早期也兼史官,記錄皇帝起居言行。

属兹書事,不可使國之盛美,有遺)。重要典籍

句譯:但臣的職屬在於記言、書事,不能讓這樣的盛美大事在國家典冊中有所遺漏。

敢陳實錄,爰勒斯銘。其詞曰:敢:謙辭。:於是。勒銘:鐫刻銘文。這句連接上句,即爰陳實錄勒銘

句譯:於是,敢不陳言如實記錄,鐫刻此銘文。銘詞稱:

惟皇撫運,奄壹寰宇。撫運:順應時運。奄壹:猶統一,,覆蓋,指全部。

句譯:皇帝陛下順時應天,統一天下。

千載膺期,萬物斯膺期承受期運(機運),指受天命爲帝王。見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膺期誕德,絶後光前。覩:,表示確定。覩,看見,用法如“馬首是瞻”。

句譯:承受了千年的機運,為生靈萬物所矚目瞻仰。

功高大舜,勤深伯禹。絕後承前,登三邁五。伯禹夏禹 。《書·舜典》伯禹 作司空。孔穎達疏引賈逵曰伯,爵也禹代鯀爲崇伯入爲天子司空,以其伯爵,故稱伯禹。登,增加。邁,超越。三五:指三皇五帝。《楚辭·劉向<</font>九嘆·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絕《洪範》之辟紀。王逸註:言君施行,背三皇五帝之常典。

句譯:其功高過大舜,其勤甚於禹王。承前而絕後,超越三皇五帝。

【換韻】

握機蹈矩,握機:掌握天下的權柄。《後漢書·祭祀志上》昔在帝堯 ,聰明密微,讓與舜庶後裔握機。《文選·王融<</font>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我大齊之握機創曆,誕命建家,接禮貳宮,考庸太室。呂延濟注握機,執天下之柄也。蹈矩:遵守禮法。《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二·登歌三》:應規蹈矩,玉色金聲。

乃聖乃神。書大禹谟》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孔穎達疏:乃聖而無所不通,乃神而微妙無方,乃武能克定禍亂,乃文能經緯天地。

句譯:掌握天下權柄尊崇禮法,既通曉萬物之理又有精妙之策。

武克禍亂,文遠人。

句譯:以武功平定禍亂,以文德懷柔遠藩。

書契未紀,開不臣。這兩句是對仗。書契:本指指契約等書面憑證,見《易·系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這裡作動詞用,書寫、著錄的意思。與“開闢”相對應。

句譯:書寫下未曾記載的(歷史),開闢了不肯臣服的(疆域)。

冠冕並襲,琛贄陳。冠冕:有多義,這裡解為漢家服飾,喻華夏道統。琛贄:見前文註,喻遠地臣服。與前兩句對仗文意相接。

句譯:我華夏衣冠得以完整承襲,遠藩全部都進獻珍寶陳列(於朝廷)。

【換韻】

大道無名,上德不德。前一句出自老子《清靜經》,後一句出自老子《道德經》。

句譯:正如老子所說大道無以言名,至德是不被表現出來的。

玄功潛運,幾深莫測。玄功:影響深遠的,偉大的功績。《南齊書·明帝紀》玄功潛被,至德彌闡。幾:同機,之樞紐,機關。

句譯:上天的功效都是在潛影默化地發揮作用,其運行機理高深莫測。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靡謝天功,安知帝力。前兩句是引用古《擊壤歌》,後兩句是回答帝力于我何有哉”。靡謝天功:,分散;,凋謝。天功:直解為上天的功效,這裡實際是說天降祥瑞的功能。設問上天如果消失了降臨祥瑞的功效。*詳見備註2

句譯:古《擊壤歌》中唱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如果上天消失了降臨祥瑞的功效,又從哪裡去知曉帝王的作用呢?

【換韻】

上天之載,無臭無聲。句出《詩·大雅·文王》,讚頌文王語。載:施行、行事。

句譯:上天行事,無味無聲。

萬類資始,品物流形,《易·乾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孔穎達疏以萬象之物,皆資取乾元而各得始生,不失其宜,所以稱大也。

句譯:借以發生、開始,萬物被賦予各種形態。

感變質,應德效靈。應德:應驗皇帝德政。見·班固《白虎通·封禅》陰陽和,萬物序,休氣充塞,故符瑞並臻,皆應德而至。效靈:顯靈。南朝宋顔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晷緯昭應,山犢效靈。

句譯:它們隨著感應會發生形質上的變化(顯示為祥瑞),來應驗皇帝德政顯示靈驗。

介焉如響,赫赫眀眀介焉:細微貌。介,通“ 芥 ”。《列子·楊朱》量十數年之中,逌然而自得亡介焉之慮者,亦亡時之中爾。如響:回聲。赫赫明明:成語,光亮奪目,聲勢顯赫。出自《詩·大雅·常武》:赫赫明明,王命卿士。

句譯:這種感應變化雖然細微,所見到的(祥瑞)回應,卻是赫然在目,明明白白的。

【換韻】

雜遝景福,葳蕤繁祉。雜遝:紛雜繁多貌。景福洪福;大福葳蕤:枝葉茂盛。繁祉:多福。即景福雜遝,繁祉葳蕤。這裡說的還是祥瑞感應,降臨福祉的事很多。參見《梁書·武帝紀中》晷緯呈祥,川嶽效祉。下文是例舉。

句譯:洪福紛至沓來,祥祉如枝葉叢生。

雲氏龍官,龜圖鳳紀。這是記載中的四種上古帝王對應的祥瑞。雲氏:以雲為氏。事見《左傳·昭公十七年》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爲雲師而雲名杜預注黃帝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雲瑞雲呈祥瑞之色。龍官:以龍為官名。太皞、伏羲時有龍瑞,故以龍命官。《左傳·昭公十七年》:大皥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杜預注:有龍瑞,故以龍命官。龜圖:語自《緯攟·龍魚河圖》:堯時與群臣賢者到翠妫之川,大龜負圖來投堯,堯勅臣下寫取如瑞應,寫畢龜還水中。南朝陳沈炯《歸魂賦》:岐周景毫之地,龜圖雀書之秘。後以爲歌頌帝王瑞應之詞。鳳紀:猶鳳曆。見《左傳·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皥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爲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曆正也。後因用“鳳曆”稱歲曆。含有曆數正朔之意。 南梁簡文帝《大愛敬寺刹下銘》:功昭鳳紀,德契雲名。 北周庾信《周宗廟歌·昭夏》:龍圖革命,鳳曆歸昌。

日含五色,緯書集成》有《禮鬥威儀》曰政理太平則時日五色。《太平禦覽天部·卷三日上》《易傳》曰:聖王在上,則日光明而五色備。*3

烏呈三趾。漢緯書《春秋緯元命苞》:日中有三足烏。《藝文類聚》引《五經通義》曰:日中有三足烏。《太平御覽卷三·天部三日上》引《春秋元命包》曰:陽數起於,成於三,故日中有三足烏。*4

頌不工,筆無停史。,歌頌,指《詩經》之頌,詞曲相配,工指樂官。

句譯:(以上關於這些祥瑞的)頌歌相傳樂官未曾停歇,著錄相因史官焉能停筆。

【換韻】

上善降祥,上智斯上善:至善。降祥:《書·伊訓》: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上智大智之人。《孫子兵法·用間》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爲間者,必成大功。上善、上智,皆指皇帝。

句譯:聖上至善(感應上天)降下醴泉祥瑞,聖上的大智慧(帶來了)這樣的喜悅。

流謙潤下,潺湲皎潔。流謙《周易·謙彖》:天道盈虧而益謙,地道盈虧而流謙。漢劉向《說苑·敬慎》:夫天道毀滿而益謙,地道變滿而流謙。後以“流謙”謂極其謙抑。潤下:水性就下以滋潤萬物。《書·洪範》:水曰潤下,火曰炎上。 孔傳:言其自然之常性。

句譯:(醴泉)盈滿而溢,順著水性謙恭向下滋潤萬物,潺湲不絕,清澈皎潔。

蓱旨醴甘,冰凝鏡澈。:同萍,浮萍。美味,這裡作動詞鏡澈:清澈。

句譯:(就連醴泉上的)浮萍也盡嘗了醴泉的甘美,冬天的寒冰凝結了醴泉的清澈。

用之日新,挹之無竭。取。

句譯:天天效用,日日新流,取之不竭。

【換韻】

時泰,慶與泉流。:通。如天地交泰。

句譯:大道應時而通泰,福慶如同醴泉源遠流長。

夕惕,雖休弗休。夕惕:至夜仍懷憂懼,懈怠。《周易·乾卦》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後句見前雖休弗休”註。

句譯:我皇帝陛下時刻心懷憂懼,不肯懈怠,雖受到臣民稱頌,卻不認可。

居崇茅宇,樂不般遊。茅宇,茅屋。般遊遊樂。漢張衡《歸田賦》:極般遊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

句譯:起居崇尚茅屋,行樂拒絕縱遊。

黃屋非貴,天下為憂。黃屋古代帝王專用的黃缯車蓋。《史記·秦始皇本紀》子嬰度次得嗣,冠玉冠,佩華绂,車黃屋。也是帝王,帝位的代稱。整句民為貴君為輕的意思。

句譯:(皇帝認為)黃屋籠罩下的君王榮耀和地位並不值得珍視,天下百姓才是最值得憂慮的。

【換韻】

人玩其華,我取其實。:同花。

句譯:他人喜歡玩賞鮮花,我更願收穫果實。

還淳反本,代文以質。前句與成語“還淳返樸”同。:同返。文與質:文華與質樸。晉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史有文質,辭有詳略。孔穎達疏:史文則辭華,史質則辭直,華則多詳,直則多略。

句譯:回歸到人本来的淳厚本性,以質樸取代華采。

居高思墜,持滿戒溢。前句與居安思危同。

句譯:身居高處要想到有墜落的危險(保持戒備警覺),手端著裝滿的水就要小心溢出來(防止自滿驕傲)。

,永保貞吉。兹:成語,念念不忘某件事情。《尚书·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貞吉:易經中的常用語。,正也。吉,好也。又謂人能守正道而不自亂則吉。這裡理解為純正美好。

句譯:皇帝對此念念不忘,要永遠保持這種純正與美好。

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歐陽詢奉書。

*****

備註:

*1堯肌如腊的典故,在宋《太平御覽》中查到,在唐《藝文類聚》帝王部未記載,今存《鄧析子》中沒有這幾句話。

*2、注釋將“天功”解釋為天降祥瑞的功效。來源於以下記載。據《藝文類聚卷十一帝王部一》引晉皇甫謐《帝王世紀》曰:(帝堯)故二十而登帝位,都平陽,置敢諫之鼓,命羲和四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掌四時方嶽之職,故名曰四嶽也,諸侯有苗氏,處南蠻而不服,堯征而克之於丹水之浦,乃以尹壽許由為師,夔放山川谿谷之音,作樂大章,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五十老人,擊壤於道,觀者嘆曰:大哉,帝之德也,老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何力於我哉,於是景星曜於天,甘露降於地,朱草生於郊,鳳皇止於庭,嘉禾孳於畝,澧泉湧於山,焦僥民來貢沒羽,廚中自生肉脯,其薄如翣形,搖鼓自生風,使食物寒而不篯,名曰翣脯。

上文完整的邏輯是:天下太平百姓擊壤與道,觀者稱謂帝德,百姓應歌卻唱道,“帝何力於我哉”,於是天降祥瑞顯示以帝德感應。因此《擊壤歌》也就成了後世太平景象的代表。  

*3《太平預覽》中所引這段話,在現在的《易傳》並未記載。查《文獻通考》卷二百八十四·象纬考七·日晕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京房《易传》曰:祭天不顺,兹谓逆。厥异日赤,其中黑。闻善不予,兹谓失知,厥异日黄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故圣王在上,总命群贤,以亮天功,则日之光明,五色备具,烛亡主;有则为异,应行而变也。色不虚改,形不虚毁。观日之五变,足以监矣”。下劃線部分記載在《易傳文言》乾卦下,但後面的沒有。後面的話應該是京房的解讀,而非出自《易傳》。又《大唐开元占经》五《御览·天部》《事类赋》記載:圣主在上,则日光明,五色具备。說明在唐代,聖主在位,日含五色的記載並不鮮見。

*4烏呈三趾,即三足烏。注釋中只是說明了三足烏出處。其被稱為祥瑞,未查到記載。反倒是《藝文類聚》卷“災異”中引《黃帝占書》:日中三足烏見者大旱赤地。而書寫此銘者歐陽詢就是《藝文類聚》主要編纂者之一,不可思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