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就44个汉字整形提点意见

(2009-08-23 22:14:55)
标签:

原创

文字改革

杂谈

分类: 汉字书写

 就44个汉字整形提点意见

 

 

昨天从呼市回京,从广播里听到44个汉字整形的话题。晚上回到家上网看到确实信息。今天周日在家休息,就写了一篇个人见解:

 

就44个汉字整形提点意见

 

李石文

 

    8月19日,教育部推出文字改革的新方案,公示《通用规范汉字表》, 给“琴瑟”等44个宋体汉字整形,并从当天开始至8月31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看后,我想提点意见。

 

    首先,我赞成教育部搞的这项工作。社会的进步,汉文字的沿革,是历史发展之必然。从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章草、今草,直到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楷书,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再过几千年,我们的后人是否还象我们现在这样写汉字,汉字的形态会变成什么样子,我想谁也不会做出准确的判断。上世纪50年代,国家语委推出第一套文字改革方案,就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工程。它凝聚了无数专家学者和普通老百姓的智慧,是中国汉字发展之路上的里程碑。这套方案已经使用了几十年,一方面,人们已经认可了这项成功的改革,另一方面,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这套方案中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那么,如何改进,这是一个首先必须想明白的问题。鄙人不才,就我曾经做过一点汉字书写普及教学的体会,阐述一下我的想法。

 

第一,大前提是考虑应用,还是考虑书写美观。

 

    现在的信息化时代,电脑打字已经普遍化。为了进一步适应科技的进步,汉字的整形是必然的。如果不以书写为前提,汉字的整形应通盘考虑。那就不仅仅是这44个汉字了。比如,恿中的 “甬 、杀、亲” 去掉钩的问题。钩是哪儿来的,是先人在汉字隶变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钩是汉字书写的痕迹,是书写汉字的连带关系使然。篆隶之前,汉字书写本无钩,到了草书阶段,为了便于快速书写汉字,就产生了笔画之间的应带关系。我们现在使用的规范字把这些绝大部分保留了下来。如果为了顺应科技时代的变化,确实对提高电脑打字速度、或规避因为这些汉字给日常生活带来的某种不便,创造一种专门用于电脑打字的“宋体”字,也不是不可以考虑的事情。就拿钩来说,尽可能把钩都去掉(除了极少数不能去掉的),仅以44个汉字带钩的字为例:

 

                  就44个汉字整形提点意见

 

 

它们被抹掉了书写的痕迹,但并不影响辨认。如果这样考虑整体整形的话,“恿”去掉小钩的问题就不必单说了。

 

第二,建议汉字整形首先要从楷体入手为好

 

    如果没有上述第一点的考虑,那么我觉得,汉字改革应首先从楷体入手为好。琴在楷体里本来第四笔就是一个提画,宋体按照楷体的笔画套用过来就是了。宋体字是活字印刷的产物,是以楷书为蓝本创造出来的。那么我们要对宋体字进行修改完善,也应该以汉字楷书为依据。因此,要想给宋体字整形,就必须先给楷体整形,不能本末倒置,弃本求末。我认为这是原则问题,恕不赘言。

 

第三,汉字整形要尊重汉字书写习惯

 

    从书写角度看,我赞成宋体“琴”字第四笔改为提画。这样即符合书写习惯,又和楷体的“”写法一致。如果采纳上述第一点的考虑,那么,宋体“琴”的第四笔就不必改动了。我想,当初“琴瑟琵琶”铸字的时候可能就考虑到这不是楷体,或许是疏忽了。

 

第四, 汉字整形要考虑汉字的沿革过程

 

    从发现甲骨文至今的汉字沿革,总体上从来没有脱离汉字本源。也就是说,许慎提出的六书之说,一直是维系汉字沿革的基础。我认为,在当今使用汉字,整形汉字,仍要遵循这个基础。如:“茶、亲”是上中下结构和上下结构的两个字。它们最下面的部件,原本不是“木”,我们就应该保留原来的写法,把它们写成木。如果改变了它的形态,会给学习汉字带来诸多麻烦。如果把它写成 就44个汉字整形提点意见 ,人们很容易误以为“茶”字本身就是木本,其实它本是个象形字。古人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我建议凡原来制定的有关木字底,不要改动为好

 

第五,汉字整形考虑审美的问题

 

    我赞成把“ 籴 汆 褰 衾 ”写成  就44个汉字整形提点意见 (改过之后的“籴”第六画应该是竖钩 就44个汉字整形提点意见 第七画应该是撇点就44个汉字整形提点意见,而不应该是撇就44个汉字整形提点意见)。这是从审美角度考虑的,并且依照传统的书写规律,按燕不双飞的说法,使在一个汉字中,只保留一笔捺画。既然如此,我建议将“ 众 趁 淼 鑫 逾 ”等字(不仅仅这些)都要一并考虑在内,把他们写成 就44个汉字整形提点意见

汉字整形审美问题,仅就近日公布的44个汉字中阐述一点个人见解。这方面的问题需要探讨的很多,在此打住。

 

第六,汉字整形要尊重前人的改革成果

 

    1956年128日,国务院审定通过的《汉字简化方案》,把 “条 杂 亲 杀” 等字下面的部件,写成 就44个汉字整形提点意见 而不写成 木 就44个汉字整形提点意见 就44个汉字整形提点意见 。我的理解是,第一,它们原本不是“木”,第二,它们原本不是独立的汉字,第三,它们按书写习惯,都是要挑出小钩。这样做的结果是,避免了后人望文生义,把它们混同于“木”质。对这类字的简化,体现了当时确定它们形体的先生们的智慧,我是十分佩服的。我极不赞成把它们改成木。

 

第七,汉字整形要依照结字规律

 

    我赞成把 “唇”改为 就44个汉字整形提点意见 、把“蜃”改为 就44个汉字整形提点意见 ,类推“缛褥 溽 ”等都改为右部为上下结构。这个整形是必要的,这样就使这部分不规范的地方规范了。而现行的写法按结字规律是没道理的。“辰”字本身就没有承担包围部件的资格。把它纠正过来是正确的。

 

第八,汉字整形要统一规范

 

    如果没有上述第一点的考虑,我是不赞成把“恿” 字的小钩省却的。和这个小钩相关的字很多,如果一定要改,那么就要统一规范起来,统统改过来。比如: “用 甬 勇 涌 庸 俑 慂 踴 拥佣蛹 慵 痈 鳙  镛 墉 牗 砽 愑 悀 嫞 槦 踊 鄘 鷛 筩 鲬 硧 勈 銿 滽 傭 ……”,仅在 yong 读音的电脑字库里就有这么多字,是否都要改为去掉小钩的形态。我认为要改就要都改,不然就都不改。这里有个“痈”字,如果按照规范,是否也应该把下部的“用”写成  就44个汉字整形提点意见 ,这个字应改为 就44个汉字整形提点意见 。44个字中有个“魅”字,把其中“未”字的末画改成了点(反捺)。我想可能是修改者考虑到要和竖弯钩避让,才把捺改成点的。那么,从这个道理讲,“辱”字上部的“辰”最后一笔也应改成反捺。因为下部的“寸”中的一横是这个字的主笔,这笔最长。为了避让这一横,上边的捺按理也应改为点(反捺)。

 

    最后一点,我赞成把“毂”字中曾经遗忘的横加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