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专家告诉你与医生高效沟通的秘籍

(2011-06-07 19:33:40)
标签:

丁力

健康之友

医患关系

健康

看病

林紫心理咨询

丁丁糖

分类: 丁丁糖最近的参加的活动

心理专家告诉你与医生高效沟通的秘籍

                            

《健康之友》6月刊   编辑:宴子

心理专家告诉你与医生高效沟通的秘籍
     

专家支持:

丁力:美国东西方健康科学学院“性心理咨询和性教育”专业研究生,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IACMSP)会员。长期担任MSN与第一视频的合办栏目《午夜讲坛》的客座主持人。2008年因在抗震救灾中做出突出成绩,获得国际莫尼卡人道主义鼓励奖。林紫北京心理咨询主任级咨询师。

王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妇产科  主任医师  精神分析法治疗师   

 

如何与医生高效沟通?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并不比“如何与老板沟通”的少,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心情更复杂——忐忑不安、恐惧担心、烦躁无奈……虽然我们与医生面对面的机会并不多,只是,与医生过招,的确需要点心理学的智慧。

在本文开始前,请大家先阅读六六的《心术》中的一段典型对话,也许在这段对话中,可以轻松地看出我们与医生沟通的某些端倪或者死穴:

"医生啊,俺们那边的医生让俺过来看看,说俺有垂体瘤,麻烦你给看看。"

吴教授:"你没有垂体瘤,CT里没有任何明显指征说明你有垂体瘤。"

"可俺为啥不怀孕呢?"

"这个你要问妇科大夫。"

"妇科大夫说了,俺不怀孕是因为长了垂体瘤。"

"可我说了,你没有垂体瘤。你相信我还是相信她呢?"

"俺不是不相信你,可俺要是没有垂体瘤,为啥不怀孕呢?"

"同志,你到底希望长瘤还是不希望长瘤?"

"俺不希望。"

"那我跟你说了,你没有垂体瘤啊!你去妇科再看看,你们当地如果妇科能力有限,你就在上海红房子、一妇婴这样的地方再看一看。首先我这里确定地告诉你,你没有垂体瘤。"

"可他们也跟我说没有问题,就怀疑是垂体瘤。"

"你丈夫查了吗?"

"查了呀。他没问题。大家都怀疑我是垂体瘤......"

 

听心理专家说:

在医院里通常即使再有经验的大夫,也是一定要做各类检查看到数据才能下诊断,对于不能确诊需要转到其他科室再检查的病人,会告知病人生病原因的可能性,让病人继续排查到原因后对症下药。而我们习惯有先入为主的想法,认为上一任医生说的都是对的,下一任医生应该像接力棒一样,按照上任医生的说法继续给自己看病。如果现在的医生和上一任医生说得不一样,你就会产生困扰,不知道该听哪位医生才好,对自己的病就更茫然了,不知道再挂什么号,找什么医生。对于这样的情况——

 

首先→要接纳每一位医生的建议。听听医生都怎么说,虽然感到很奇怪,内心很着急,也不要进入思想的死胡同,找身体生病的原因就像是做选择题,有很多的可能性,每条似乎都模凌两可,但不代表是正确答案。我们的心态应该是,每找到一位医生帮助我们排除了一个可能性,我们就应该感到高兴,少一个选择就离正确答案更近了。

 

下一步→就是再问问医生是不是还有别的可能性,继续排除下一个问题,直到把正确答案找出来。

 

How:如何面对不同的医生给出的不同建议

很多时候医生都是从自己专业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给出专业意见,或许我们会感到有矛盾的地方,两个医生为什么说的不一样啊?这不是医生的问题,而是专业视角的问题。相信每一位医生给自己专业指导,不要让自己掉进思维的死胡同。

 

了解4个为什么让你知己知彼

面对医生,我们的心理很复杂,所以,我们习惯找熟人,还喜欢找不同的医生确认,更经常抱怨医生为什么那么冷酷……,可是,你知道在这些背后是哪些心理因素让你如此纠结么?

 

为什么即使小病也要找专家?

我们对于医生的依赖信任与害怕担心是同时并存的,疾病会带给身体上的痛苦,而这种

痛苦会加剧心理上的焦虑,害怕自己好不了,或者不能很快好起来,特别希望能够赶快找一个有经验有医德的医生为自己解除痛苦。带着这样的害怕担心以及期待来到医院时,希望能够挂专家教授号,实在挂不到也要找老一点的医生,找专家或老医生看病从心里层面上看,其实是在安抚自己的情绪,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为什么总抱怨医生冷酷?

生病时我们的身体软弱无力,精神状态十分低迷,心中的无助感会尤为强烈。带着无助

的感觉去看医生,心中就会特别期待医生能够对我们更温柔一些,更理解一些,而医生每天会面对几十个不同的病人,有时可能无法细致地顾及到你的一些感受,这难免会让你觉得很委屈很失落。其实,一个职业的医生对病人是需要做一些情绪隔离的,过于情绪化的医生很容易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扰。

 

为什么习惯找“熟”?

也许你觉得医生没问自己几句就让去做检查或者就开方子,是不是太敷衍潦草了,自己觉得还没讲清楚呢!很多人愿意找熟悉的医生就是想避免这样的情绪冲突,希望能得到医生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实际上,作为医生来说,没有熟人和陌生人之分,只有听话的病人和不听话的病人。

 

为什么喜欢找不同的医生反复确认?

有时候也会有这样的状况,去了好几个医院,看了好几个医生,甚至跨越了千山万水,

医生说你有事你要质疑,医生说你没事你还是要怀疑,而这源于对医生的不信任。请相信每位医生都在尽全力帮助病人。对于自己的家庭状况也可以让医生有些简单的了解,医生会在你的家庭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给你开药治病,并不会胡乱开药增加你的家庭负担。

 

Notice 请正确、客观理解媒体报道的医疗事故

我们对医生的怀疑,还来自一些医疗事故的报道。觉得医生越来越不负责,医疗事故越来越多。其实,不是医疗事故越来越多,而是因为通讯手段越来越发达,以前不知道的,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而且被曝光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罕见!谁听说过吃饭要放盐这事被反复报道了!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任何一个医生都不愿意发生医疗事故,因为这样就几乎断送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

 

绿色通道→与医生沟通无障碍

     与医生沟通其实并不难,下面的3招就为你提供了简单快捷的沟通通道,包学包会——

好心态相互传递

看医生是为了让我们更健康,这个健康不仅仅包括身体上的,还包括心理上的,现在躯体化的疾病越来越多,吃药吃不好,就是因为症结在心上,不能好好的看待周围的环境,周围的朋友。相信专业人士,就是相信自己会好起来,怀疑他人,就是怀疑自己无法康复,好心态收获好心情,好心情可以相互传递,医生看到好心态的病人自然会受到影响,对于你的治疗就会更加有信心有耐心。你希望医生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医生。

把医生当做人而不是神

是人就会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医生虽然职业是给大家看病的,不代表医生自己不会生

病,任何时候都阳光灿烂,有时医生偶尔发发牢骚抱怨一下属于正常,你完全不用担心他会因此而怠慢你的病,而且,也请你问下自己,当你去见医生时,你是带着怎样的情绪呢?

问什么答什么

许多人容易纠缠在自己的情绪里,不管医生怎么问,依然在自说自话打断医生的问诊思

路,或者为了让医生了解自己的更多情况,把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一一详细描述。和医生交流不是讲故事,医生问什么,就回答什么,不要添油加醋地描述,更不要东扯西拉闲谈。医生问的问题,都是和诊断最有关联的,每一个为问题都很重要。

 

TIPS:那些令医生反感的表现

●在网上查很多资料,半懂不懂,然后医生说什么都质疑,并说:“网上说……”还没完没了地问,一个接一个,越解释问题越多。

●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判断医生好与坏。

●掩藏事实,在医生面前骗自己,尤其是涉及隐私的问题,回答得含糊其词,让医生猜。

●摆架子。觉得自己是某某,就应该享受特权。疾病和我们的财富、荣誉、成就、年龄、容貌等等都没有关系,不管是谁,以前所拥有的一切在疾病面前都是零。

●欺负年轻大夫。

 

 

 更过精彩尽在《健康之友》2011年6月刊

心理专家告诉你与医生高效沟通的秘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