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4月《心理月刊》调查:谁在考心理咨询师?

(2011-04-13 14:24:00)
标签:

心理咨询师

心理月刊

丁力

丁丁糖

糖果生活

心理咨询

杂谈

分类: 丁丁糖最近的参加的活动

20114月《心理月刊》

调查:谁在考心理咨询师?

来源:《心理月刊》 2011-03-14 18:15 编辑、文/张茵萍 资料来源/Isabelle Taubes Laurence Lemoine

2011年4月《心理月刊》调查:谁在考心理咨询师?

  编辑/王小屋 采访、文/遇苓 图片统筹/梁辰

  每年的5月和11月,都将进行心理咨询师的全国统考,这个2003年由劳动部作为再就业的职业品种开发的考试,已经进行了8年,考证的人逐年增加,据说今年将有60万报考者。虽说通过这个考试拿了证就具备了执业资格,但一个共识是——拿到这个证,你会郁闷地发现你根本干不了!

 

  正月里,大老远先打的后坐10号线站了十几个站,到了北京北土城华夏心理网——我本来是去采访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和报考的,没成想,我自己反倒坐到培训部里,把钱交了,两本考试用书也领了!我,也成了一个报考者——今年5月,我将坐在考场里。

  越晚参加考证,竞争者越多。华夏心理网培训部韩老师介绍,华夏网每期报考的人数都增长好几千,不过以2008年为分水岭。“2008年不是汶川大地震吗,人们意识到心理危机干预对重建生活的重要影响,这一年也被称作中国心理学元年。”华夏心理网的报考者中,9成是医院的医生、护士及大中小学的教师,“他们中大多数有工作需要,也有的是想转行。”

  我一开始觉得,我也报考这事,就像是说了一个相声!就好比送亲人上火车,结果自己跳上去被火车带走了。后来意识到,这是我做《谁在考心理咨询师》专题的副产品,我越接近完成我的采访和稿件,我也越清晰地看到我心底的愿望。

  作为《心理月刊》的编辑,5年前我就知道这个资格考试了,也被人经常问拿不拿证。我一直坚持不考证,因为敬畏。这一行,乍一接触,觉得挺简单,谈谈话,就治疗了,就把钱挣了。其实,这是把心理咨询想得太美太简单了,以为像街道大妈调解家庭和邻里矛盾一样。越多了解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就越觉得怕,觉得这么重要、重大、重中之重的职业绝对不可以随便就做。仅仅300~500个小时的学习,通过考试拿了证,就能执业吗?劳动部的这个资格考试被垢病之处也在这里——在有证与能够执业之间,起码得二万五千里长征打个来回才敢做啊。

  而且这个职业也是危险的。《危险的心理咨询》一书中就有这样的警告:“从业人员需要认识到这个行业的诸多风险——临床实践中的、伦理方面的、法律方面的、情绪方面的,而且他们需要相应的引导,来规避这些风险。只有通过学会并践行自我关怀,治疗师们才能够保护他们自身,不会出现危险的后果,如倦怠、成瘾、抑郁以及越界等。最后,这种自我关怀也会对患者带来最好的保护。”但这些危险并不为许多报考者所知。

  下面是我采访的5位已经拿证的心理咨询师的口述实录。拿了证,从资格上来讲,他们都是可以执业的,但他们的选择却不同。他们在报考者中颇具代表性,他们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他们为何报考心理咨询师,如何理解心理咨询师的执业标准……

 

谁在考心理咨询师?

                                           丁力

 

不知不觉在这个行业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想想一路走来,当初一起学习的同学们已经是寥寥无几了。常常有朋友感慨,从事这个行业就是一条修行之路,先修自己再渡他人。

 

还记得当初就像很多人一样对心理学没有什么概念,想学习多是为了“好奇”,好奇自己多余好奇他人,就像很多心理学的大师们一样,自己某一方面存在问题,经过多年研究自己,再研究别人,慢慢就研究出一套方法一套理论来,成为这个领域里的专家。是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只是有时我们容易忘记自己谁?忘记自己可以理解自己?忘记其实自己可以接纳自己。

 

回顾自己职业生涯的成长史,青涩的自己对于满足自我的需求甚至超越其他,需要当事人的喜欢、欣赏与赞同,害怕面质当事人,怕对方就此离去,比当事人更强烈的想要去除当事人的痛苦,对于当事人产生判断和评价,强迫推销忠告,命令式的告诉当事人如何应对问题

等等,现在想来这些应该是每位咨询师必经阶段。

 

既然是修行之路,必然需要老师指点,同行陪伴,才不至于面对艰难险阻转身离开,这个职业最特别的也是在此,个人的成长没有终点,一路前行都是在挑战自己,先把自己的问题一一解决,才能解决别人的问题,这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也是能够继续前行要扫清的障碍。用设置保护自己,进行心理评估,而不做道德判断,和当事人不建立超越咨询之外的关系,不当他们的“完美父母”,完全完整地接纳而不对当事人产生任何情绪情感,不把自己的目标当作当事人的目标等等,说起来简单,坚持不懈的做到不容易啊。

 

惊心动魄地走了这么多年,对于职业危害有了更多更深地体会,看到在同行们身上发生事情,被当事人情绪感染问题触动,受到的伤害其实都已经算是小问题了,而经历当事人敌对移情,自杀事件带给咨询师的巨大影响以及巨大改变,让咨询师无法再从事这项职业,甚至有些当事人的攻击行为(侮辱、威胁、攻击),依赖性人格,因咨询不当而被控告或起诉等等,在这个行业走的越久,就越觉得需要提醒那些正想往这个行业发展的朋友们,不要被外表的光环所迷惑,多和在这个行业从事多年的老师们交流,问问自己是不是适合从事。

 

如果下定决心从事,那么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例如:时间,学习专业的时间,个人成长的时间,接受督导的时间,实习的时间等等,最少3-5年;金钱,专业学习所花费的金钱是不能少的了,个人成长接受督导都是按照小时计算,一小时200-500元不等,最少100个小时的体验是必须的;家人支持,在学习的这个阶段,收入低或没收入是很正常的,学习那么贵,又没收入,家人不支持,就连生活都很艰难了,即使学习完了,让通过咨询这项工作挣得相应投入的收入,起码需要3-5年;这些都是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地比较好的咨询师经历的,如果中途放弃,或者从事一段时间发现不适合,那么所消耗的时间和金钱,虽然有相应的回报,但是职业生涯又要做改变,从头开始。

 

从爱好来说,学习心理学的确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帮助的,从个人成长来说,收获也无疑是巨大的,从解决问题来说,想通过学习来解决这是非常漫长的……这些需求不妨通过参加一些心理学的工作坊,找到合适自己的咨询师,参加由专业机构组织的成长小组来实现,想通过考心理咨询师来实现,其实是不合适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