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IDG资本组织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峰会,认真聆听了五道口金融学院廖理院长、Lending
Club陈超美和宜信唐宁三位专家的演讲,帮助我梳理了互联网金融的很多认识,也有了一些体会。
1、互联网金融概念所涵盖的内容。
廖理院长给出一个四种业务类型的划分:一是传统金融体系的互联网化,如网上银行、保险电子商务、网上证券、网上基金等都属于这一类。二是互联网公司利用自身或者第三方平台和客户资源提供支付和金融服务,如支付宝、阿里小贷、kabbage等。三是独立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全新金融服务模式,如P2P网络贷款、众筹模式。四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与金融有关的搜索、社区、咨询与教育、账户管理和金融产品营销。
当然,廖院长并没有分析这四类业务类型的结构。从我个人的分析来看,第一类,就是十年前就提出的在线金融(Online
Finance),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它已经是互联网金融的主流。它不仅仅是提升了传统金融体系的运营效率,而且推动了金融体系的变革,是金融体系业务创新、产品营销、成本节约、品牌提升、风险管控的重要力量。事实上,企业和个人用户通过在线金融(如网上银行、移动银行、电话银行、网上证券、微信基金、保险电子商务、保险电销等)进行金融交易的比例逐年上升,逐渐成为用户的一种习惯。第二类是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向金融产业链的延伸和渗透。起初以第三方支付为主,逐步扩大到小微信贷、理财、基金等业务。坐拥平台、渠道、用户、技术、数据等能力和资源,互联网公司的金融诉求就显得十分合理和自然,既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也是为了自身价值最大化。 在马云“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的呐喊声中,互联网公司金融化的浪潮汹涌澎湃,BAT都已加入其中,其在互联网金融中的比例将逐步提升,让传统金融的神经大大紧张起来。这将是互联网金融发展最快的领域,也是传统金融体系和互联网公司密切合作的领域。第三类,虽然说是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但从我一个外行人来看,它很像是民间金融(如民间借贷)的互联网化。通过互联网聚集借贷多方,通过大数据分析提高信用风险防范能力,以P2P为代表的这类互联网金融正成为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难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前三类涉及金融核心业务,都要受到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第四类是金融外围服务业,监管限制较少。
2、P2P企业的运营
陈超美女士对Lending Club的运营介绍的比较详细,多用数据说话,让大家对这类企业运作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
1)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小额贷款,大约额度是在35000$以内。从贷款人收取4-5%的利率,从投资人收取1%的管理费。
2)借贷客户:信用卡支付、买车等需求客户。客户申请贷款通过率:10%。80%被淘汰,20%中选出10%给予贷款。还是比较严格!
投资客户:起初以个人为主,后来发展到家庭、金融机构加入,目前个人投资占25-30%。投资客户每年获得8-10%的投资回报率,但投资有风险。
3)业务优势:低利率、网络方便、银行未顾及的。
4)风险管理:FICO信用评分700分以上、收入$70000以上的客户,平均贷款额度$13354。采取FICO等第三方信用数据和自身数据所积累的信用数据相结合的评级模式。
5)运营成本:此类金融机构平均运营成本是5-7%,Lending
Club的运营成本是2.5-3.5%。
3、逼出来的业务模式创新
唐宁讲述了宜信如何起家。他投资的一家IT培训机构,有学生有边培训边付款或者培训会付款的需求,催生了他P2P的业务。有意思,培训机构-互联网金融!看来,只要是人扎堆的地方,都是资本看重的地方。
在致开幕词时,熊晓鸽对互联网金融创新峰会的火热很出乎意料,他即兴讲了他的投资四要素:有较大的市场、有核心技术、有好的产品、有好的团队。这是我们创业人都要牢记的四个要素。他也认为好的人脉或者合作伙伴关系是做伟大的事的基础。 下午要见客户,没有整场听下来,漏了移动支付、金融大数据等内容。但仅上午2小时,收获也很大。与我以前从事的网上银行、保险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的课题和项目相比,互联网金融有了更丰富的内容。
新浪官方微博:@赛智时代 期待关注!
个人微博:@赵刚
公司网站:http://www.ciomanage.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