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质资源集中的大城市,各地的人们蜂拥而至,拼命争抢这些优质资源,于是很多领域都出现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怪现象:医院生孩子难、生了孩子上幼儿园难、上小学难、小升初难、大医院就医难等等,似乎每一步都变得那么难!想起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家里都不富裕,那时候是买东西难,买台彩电都要批条子走后门,现在物资极大丰富,不再有这类困惑。是市场经济解决了这个问题。但这个年代依然有这个年代的困惑,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资源集聚度高,使得优质资源的获取就变得很困难。因为这些优质资源的配置还未完全实现市场化,仍然以事业服务、甚至公益性服务为主,很难发挥市场对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
这些优质资源主要表现为经验丰富的老师和专家、先进实用的设施和知名品牌影响力等。由于专家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就使得能够享受专家服务的人群就会受到限制,现有的机制又不能很多程度地保证专家自由流动,所以专家资源的共享就变得十分迫切。先进设施和知名品牌也是相关机构的宝贵资产,同样很难实现资源共享。
但是,信息化对优质资源的配置能够发挥一定作用。比如,各地已经开展的一些试点,如远程医疗、远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服务,能够让偏远地区、能够上网的人群也能够享受到大城市的优质资源。再如,各地开展的网上挂号、网上预约等服务,能够通过更为公平的方式杜绝优质资源服务中存在的走后门、拉关系等不公平现象。但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首先,如今的工作注重联网等形式,而不注重信息服务的内容和质量,也不能完全智能化,不能够真正替代专家经验和先进实施的效能。二是信息化过程中,未能真正为提升非专家资源的专业能力提供培训和指导,以解决优质资源的短缺问题。三是优质资源共享信息服务平台未能设计出持续服务的机制。
解决了这些,信息化就能够为优质资源共享提供更好的途径和方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