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雾霾还没有散去,槽糕的雾霾让我的咳嗽更加厉害了。起初以为只有北京这样,报道说大半个中国都这样,连日本人都担心被中国的雾霾侵扰。分析雾霾产生的原因,三大罪魁祸首是汽车尾气、工业污染和燃煤排放。“两桶油”首先成了出气筒,逼得中石化的董事长也急忙出来承认错误,称中国的汽油标准过低,大部分地区成品油含硫量是欧洲15倍,汽油质量差导致尾气中污染物含量过高。其实,排除油品质量的因素,国内汽车数量的剧增是更为主要的原因。工业污染也是重要的污染源,特别是重化工业,排放物中有大量PM2.5污染物。另外,北方地区冬天燃煤供暖应该也是产生雾霾的原因之一,燃煤中释放大量二氧化硫,也是产生雾霾主要污染源。
雾霾的控制,需要全社会联手行动,比如减少开车出行,改乘公共交通或自行车;燃油车换电动车等新能源车;提高汽油质量;燃煤锅炉换燃气锅炉;污染工厂外迁或工艺改进;治理建筑扬尘等等。治理PM2.5的信息技术手段也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
PM2.5监测系统已经在很多城市进行了部署,在各个监测点通过各种污染物监测仪器,能够获得被监测点的每立方米PM2.5的数值。这些数值能够被及时传送到环保部门,并发布给公众。现在,我们通过手机就能够了解城市的PM2.5的数值,判断空气污染的情况。这得益于由国家和地方共投入约9.5亿元打造的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2013年1月1日该监测网正式运行,我国74个城市已经在按空气质量新标准开展监测并实时发布PM2.5的实时监测数据,我们可通过网络和手机进行实时查询。尽管官方数据和美国大使馆的数据总还是有一些差距,也许是因为技术手段的不同。花巨资建设的这套监测系统,目前看只是起到了监测和信息发布的作用,还不能实施对污染的自动控制。
为了更好地改善空气质量,还必须在“控”上下功夫,部署和实施基于物联网的PM2.5控制系统。比如根据重点污染源监测点的PM2.5的数值,对达到重度污染程度的生产工厂进行产能自动控制,及时切断污染源。根据当前PM2.5数值进行未来PM2.5的预警研判,及时通过网络渠道发布必要的汽车限行策略,以减少污染的扩散。根据室外PM2.5的污染程度,自动控制启动室内空气净化系统。根据PM2.5的数值,依托车联网,自动限制一定污染程度下特定区域和特定人群的车辆的出行,比如极端污染情况下远程锁死公务车的启动功能。根据PM2.5区域分布情况,分区域采取联防应急指挥措施,达到对PM2.5的分区域有效控制。这些方案从技术角度并不难实现,但需要产生污染源的企业和业主的配合和支持,需要全社会的联动。
只有监、控并举,才能实现PM2.5的综合治理,还我们清新的空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