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乡镇)是城市的基层行政组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上受区(县)政府所辖,代表区(县)政府对街道辖区行使管理职权,向下管理着社区居委会。街道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它承载了区县各个委办局的管理职能,包括政治思想宣传、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爱国卫生、计生、民政、社保、防汛应急等。
城市信息化通常是以区(县)政府和各个委办局为单位组织建设,区政府建设一些综合性的信息系统,如行政办公、基础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等。各个委办局的信息系统是自上而下垂直建设的,先在国家部委进行规划建设,继而推广到省,再由省推广到市,所以即使对区县政府而言,可能也仅仅是使用市局的系统终端,数据都还存放在市里、甚至省里的数据库。所以,区县政府对很多委办局的系统也不能根据业务的需求进行升级和完善。到了街道,使用数据的需求很多,但所能使用的就是从区县政府延伸下来的各个委办局系统的单项应用。由于这些应用都是一个个孤立的系统,很难进行整合,对于街道的综合管理这些系统并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当然,把区县政府建设的综合性的系统,使用权限进一步延伸到街道,对于街道的综合管理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如果专门为街道开发一些小型的街道信息管理系统,从基层居委会采集各类信息,并在街道进行信息汇总和分析,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是,建设这样的系统存在很多障碍,效果并不会很好。一是因为街道人员以中老年人为主,使用计算机存在很多困难;二是在琐碎的街道管理和服务联络工作外,又会大量增加街道管理人员的信息录入和采集的工作量,街道管理人员不接受;三是街道经费有限,很难支撑相关信息化工作。当然,如果大量基础信息是从其他系统采集而来,街道管理信息系统限于应用和统计分析,提高街道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效率,那还是会被街道所接受。
街道和社区是城市信息化基础信息采集的源头,如果能够通过视频、物联网、应用软件终端等信息采集软硬件设备,自动采集到街道和社区的基本信息,减少社区工作人员录入的工作量,并能够在信息采集的基础上进行社区的综合信息服务,那街道信息化将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彻底解决目前所遇到的尴尬状况。这些基础信息,也将有利于区县信息系统的建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