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在参加中欧信息社会项目时,第一次看到欧盟关于“一个都不能少”的一份研究报告,阐述欧盟在信息化过程中,特别关注信息技术应用的普适性,即信息无障碍,要求信息系统不仅仅是能被广大网民可用、可访问,即使是老人、小孩、残障人事也要能够访问信息系统。欧盟的报告中有一个图片给我印象很深,伦敦街头安装了一个“矮矮”的信息亭,在这个信息亭前,有一位坐着轮椅的百岁老人正在触摸信息亭上的屏幕,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就是“一个都不能少”所要阐述的理念,信息技术应用要惠及全民。
在美国,“一个都不能少”也是一个要贯彻的信息化应用理念。当你访问印第安那州的政府门户网站,网站具备语音功能,能够帮助盲人朗读网页中的内容。
在中国,最早实现门户网站无障碍改造的省级网站是上海市政府门户网站,借的是世博会的东风。网站专门设有无障碍浏览栏目,弱视人群借助站内无障碍辅助工具,可以对文字大小、对比度、灰度等进行调整以满足其浏览需求,盲人借助“读屏软件”等工具可顺利浏览网站信息。北京、无锡、烟台等地的政府门户网站也陆续实现了无障碍改造,体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无障碍官网也正式上线,为网民提供了视觉辅助、在线语音和盲人在线等无障碍访问功能。网站无障碍访问功能十分强大,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能为信息获取有障碍的人群提供全面周到的无障碍访问体验。
一些企业关注到了信息无障碍的商机,纷纷推出信息无障碍的解决方案,比如手机制造商们推出的老年人手机,按键和屏幕都满足了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一个都不能少”,信息社会拥抱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贫穷或富有,不管健康或疾病,信息面前,人人平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