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这个词,本来是形容人,说人有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老子说“静生智,定生慧”,人能够敏锐观察环境,冷静思考未来,并做出恰当决策,这就是一种智慧。现在,智慧这个词,却成了信息化领域的最热门的词汇之一,被用到了各个领域,大到地球、城市,小到社区、企业,纷纷被冠以“智慧”两词,代替了原来的“数字”、”电子“、“信息”等词汇。响应这种趋势,最积极的就是各个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智慧城市”。那城市具备哪些要素,才称得上是智慧城市?这个词来自人,那可以从人的智慧去类比城市的智慧。
人的智能甚至智慧的产生,生理上和行为上需要几个要素,如神经末梢、神经网络、大脑中枢系统、细胞和组织,最后是肌体的动作和人的系统化行为。做一个类比,智慧的城市也需要这些要素,他们构成了智慧城市的基本要素。
一是智能化的城市基础部件,它构成了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感知外界的信息。例如,城市的房屋、交通设施、电力设施、通信设施、地下管道等城市基础设施、汽车、手机、工具等城市基础零件,它们通过装备芯片、传感器、RFID、GPS等技术,实现物体“智能”化,建立局部的物联网。
二是城市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它构成了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传递信息。例如,新一代光纤宽度网络贯通城市和乡村,移动宽带网络覆盖城乡每个区域,所有城市部件被赋予IPV6的地址,通过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接入通信网、有线电视网络和互联网。
三是基于云计算的城市新型业务应用平台,它构成了智慧城市的中枢系统,处理和分析信息。城市的数据中心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城市各种计算平台、各个行业的应用通过云计算平台来提供随需而变的服务。云计算平台正成为21世纪先进城市的基本业务平台,智能物体构成云端,互联网等构成云计算的网络基础设施,虚拟化的数据资源池构成了云计算的共享基础设施,业务流程、应用和服务都基于云计算平台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如政务云、商务云、医疗云、教育云等。
四是知识型、信息化的劳动者,它构成了智慧城市的细胞和生命元,创造更多信息和知识。城市的劳动者是用知识和信息技术武装的智力劳动者,这些劳动者通过信息网络构成一个个知识网络,他们与云计算和物联网平台上的智能代理来协作完成城市的各种复杂工作。
五是智慧型组织,它构成了智慧城市的组织结构。城市智力劳动者通过协作关系所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结构是扁平化的、基于社交网络进行协作的、学习型的、快速反应的智慧型组织。这些组织体现为智慧企业、智慧政府、智慧社区等。
六是基于群体社交网络式的协同型社会运行模式,它构成了智慧城市的行为模式。智慧城市的运营形式是以人际交互、人与物的交互和物与物的交互为基础,形成社交网络和协同型价值网络,以体现更大的群体智慧,实现城市管理创新,构建智慧型社会。
这就是智慧城市的六个要素,像一个人一样,有了它们,就有了智慧!(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