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2010-07-15 00:50:43)
标签:

苏州

贝聿铭

新博物馆

黑白色调

江南丽影

旅游

摄影

校园博客

草根博客

分类: 行走系列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不知道为什么,江南给我的感觉总是黑白单调色的。看多了电视剧,看多了江南典型的水乡,见惯了在湿滑的石地板上,三三俩俩的人撑着小伞在漫步,见惯了坐在小拱桥上散心的人。三年前第一次来江南,那时的行程夹杂了太多的色彩:自然,清新,都市,古朴,将近一周的时间把江南所有的调子都敲了一遍。后来慢慢的才发现,那些地理位置无限靠近江南或是本身已突破江南特色的地方并不是江南,江南就该是这样的,黑白的单色调,淅淅沥沥的小雨,安静的池塘,散心的过路人。不知道贝聿铭老先生是怎么看待苏州的,没见过本人,但从他为苏州人民所设计的新博物馆中能够体味到他那份细腻的心思和耐人寻味的建筑风格。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前几年的国家政策并没有这么人性化,现在倒好了,几乎全国省市的博物馆都能免费参观了,这一小小的改变让我真正的感觉到与国际接轨的存在。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全国各地的学习风潮开始大张旗鼓的刮开,当然不排除一些猎奇之辈。原来一直很喜欢巴黎,不知道是不是卢浮宫和埃菲尔铁塔的存在,亦或是香榭丽舍大街的美丽,现在对于那些钢筋水泥的地方开始变得平淡,不再有过分的猜想。贝聿铭是喜欢苏州的,试想一下,有过曾经生活在家族拥有的江南园林里,那是何等的快乐,至少现在的人是这样想的,游过苏州园林的人总是为不能成为苏州当地居民而感到遗憾,那些看似与园林不着边际的东西,总能在你不经意间给你园林一般的咀嚼。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苏州新博物馆风格依旧沿袭了苏州古城区那种令人回味的低调,粉墙黛瓦中却又不失现代时尚,深灰色屋面与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给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在入门的建筑上就得到了体现,那种追求“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成为苏州既有传统建筑特色又有现代建筑艺术风格的现代化博物馆。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正门后面就是湖畔小广场了,杨柳依依,莲花灿烂,宛如一派园林景观:池塘、假山、小桥、亭台、竹林,这些独具创意的山水园与传统园林有机结合,创造性的延续了一墙之隔的拙政园。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博物馆的倒影躺在湖面,任由湖里的鱼儿穿游其间,活灵灵的一副江南水墨画。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当然,除了在外观上让人一目了然,双手称奇,其建筑构造上也突破了中国传统的“大屋顶”式采光束缚,那些皈依整齐的开放式钢结构和透明的玻璃,可以让室内接到大片天光,这样环保的设计理念绝对也是超前的预想,什么也不用多说,用心去感受那份自然的灵气是参观其他省市博物馆所不能获取的。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突然发现这两张照片很耐看,虽然不是“耐克”,但里面透露的信息却给人以兴奋感。作为05年入选《中国国家地理》最美城区第二名的苏州古城区,它拥有中国私家园林最为集中的密度,古城区与河道又规整有序,谁不羡慕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呢?记住,来了苏州,去看园林的路上别忘了去贝聿铭的设计馆里坐坐,那种现代包围古老的清新感不是每个地方都能感受得到的。

 

PS: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贵为苏州园林的精华,但旺季(4月--10月)基本上人流量太多,并不能欣赏到良好的效果,如果一定要在此时间段参观,建议一大早起来,基本上这边的园林都在早上7点半开门营业,这样就能避开9点档开始的人流高峰了。此外,环秀山庄,网师园,沧浪亭等园林也独具韵味,去苏州度假散心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那些园林基本上处在平常的小巷子里,或许当你走着走着,不经意间就发现了。
亲进贝聿铭的江南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