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广溪城市湿地公园:人类亲水天性的现代表现

标签:
无锡老四长广溪湿地公园生态飞翔心灵友情休闲 |
分类: 行走系列 |
人自古以来就具亲水的天性,从原始社会的逐水草而居,到文明时代老祖宗定居黄河长江流域,甚至是现代牧民择绿洲而生活,这种种历史的更替总脱离不了水对人的吸引。说是一种吸引不如说是唇亡齿寒的伴侣,人类脱离了水域是不可能生存的,水与人是一对复杂的矛盾体,双方总是在企图占有控制对方,历经数次的尝试,人类开始遵循自然规律,在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的今天,如何保护我们身边这些“保镖”应该得到重视,尤其是离我们最近的水域——城市湿地公园。
从原来人们的围湖造田到现在退耕还湖,人对水的思考经历了一次新的洗脑。现代生活生产中,水的作用越来越大,更重要的是,它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水会动,也会飘,大规模的紊乱活动或许就能早就气候的变化。
你羡慕小学课本里描述的万紫千红么?你真正领略过层林尽染的无限秋色么?杜牧笔下漫山遍野红枫的壮阔大概更没能亲眼目睹了。国家经济发展史好事,但城市间多了灰色建筑,多了钢筋水泥,曾经的姹紫嫣红消失了,曾经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景物搭配亦难再现,北京就是个例子,我生活的长沙也不过如此。尽管我没能踏遍星城的各个角落,但学校周边逐年高耸的摩天楼说明了一切。我只能孤单的回忆起,如果要去欣赏过分的绿意本色,植物园是最佳的去处,现在岳麓山也没什么了...
总是在听老四说,无锡的郊区比市区更具有现代江南的意蕴,那种旷无人烟的归属感让人能感觉到满足,收获一种自主感,现在我开始真的羡慕加拿大,澳洲,新西兰的国家了。我不敢想象若干年之后,我还会不会在国内生活,生活追求的力量是无限的,为了能使幸福最大化,人的潜能在某种程度方能彰显。
作为城市重要的自然资源和人类生存环境资本,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的场所,改善了生活环境,同时也为人类和动植物提供了一个休养生息的地方。从小我就知道东北地域的广阔,什么xx保护区啦,什么xx国家森林公园啊,每每读到作者笔下描写的保护区的动物和候鸟时,我就感到一种开阔和欣喜,在诺大的空地上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最美不过是丹顶鹤的群舞。为此,我反复数次的观看《可可西里》,虽然那里的环境条件不如东北,但是我想,动物在自由空间下收获的快乐应该是平等的。
每种动植物都有它的特殊意义,这种寓意并不是他们天生就有的,通过唐宋元历代文豪的挥斥方遒,借物寄托思绪是万事万物被赋予特殊意义的重要手段,假如没有李白,杜甫,李清照等诗词家风格迥异的名作,中国历史将是平淡无谓的。都市人绝大部分都喜欢玫瑰,它的受欢迎取决于社会人性别的局限,世上只有男人和女人,女人喜欢玫瑰在于它的高贵和娇艳,男人喜欢花在于他深爱的女人。
芦苇这种作为印刷制品的植物从古至今都没能得到高雅的认可,低俗,廉价是它的代名词。它是一种平常的植物,我原以为只有北方才有,那种北大荒似的描写让我的思绪局限于此,后来在张家界看见了,在无锡看见了,在长沙也看见了,不过它们都是偏居近郊。芦苇好像也分为好几种,具体的我不太懂,但是我最喜欢看的便是上面那种,银白的长穗在风中摇曳,迎合着金色的阳光,好幸福嗬。
公园里的设施,主要供游客遮阳休憩之用,独特的造型让我想到了帆。
对于一个地方的历史,总公共场合是有必要介绍的。长广溪有历史,历史在于石塘桥。其他的就没拍了,对伍子胥的好印象让我只关注他去了。
长广溪城市湿地公园里植被覆盖率高,物种丰富,只可惜我对植物没研究,让诺瓦子那孩子来估计能起作用。里面除了常见的罗汉松,紫罗兰,臭椿,迎春花,棕榈,银杏等,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儿的,遗憾的只能奉上图片。湿地公园里还有些许独立的小洲,据说有些被人认购了,我想那种独霸一洲的感觉肯定很好,呵呵~~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最主要的功能是保护湿地自然栖息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将生态保护,休闲游憩,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湿地公园应该起到的作用,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要措施。对于那些中小学生而言,学习“自然”科目并不是纸上谈兵,亲自感受诸如此类的自然美景,收获一定会比前者收获的多的多,我坚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