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
大家好!我是一颗平凡的葡萄,同时也是一颗非同寻常的葡萄。前几天,我的一大群来自望城县雷锋镇的“兄弟们”着实在网上掀起了一层浪。
作为唯一的幸存者,我见证了所有的过程:9月23日,我们重达2500公斤的兄弟们有幸被庄主选中参加“亲密接触大战”(实际上就是指“葡萄大战”,文章从人称角度考虑采用此名)。在一个诺大的池子里,伴随着动感的音乐,我们被高高抛向天空,再落到人的头上,肩上。那种向上的跳跃感和急速的自由落体运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刺激与新鲜,要知道,这在平日的庄园里可是难以体验到的。
过了两三天,我的主人也就是活动策划者开始遭到无数网友的讨伐。他们认为这种“狂热程度”是对资源的糟践,更有甚者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样极度文绉的语句写进自己的博客,当然,他有发表评论的权利。
在国外,我的“堂兄堂弟”(指西红柿,西瓜等)已经开始了诸如“西红柿大战”,“西瓜大战”,甚至这种“战争”漫延到了整个城镇。现在是追求平等的社会,身在国内的我为什么不能仿照他们呢?大部分网友坚持认为,在大力提倡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这是一种败家子行为,纯粹是祸害。可是你要知道,我们的身价只有整个活动成本的1/10,整个产量的1/100。作为优秀“学员”,我们理应扩大宣传,走向世界……
成批成批的讨伐者无不把目光放得异常短浅,他们仅仅将聚光灯的焦点投影在有形的利益上。细心观察国内媒体对国外诸如此类活动的报道吧,讨伐者们!!“…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幕名前来…”,这句话是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的。同样的事情由同样的人来看待,结论竟然迥然不同,难道仅仅是因为身处的国度不同?那么请你们给我一个答案,作为一颗葡萄,我到底应该生活在怎样的庄园最恰当,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我们可以再把事情具体化,如果我们的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不是也能发展成规模诸如“西红柿大战”一样的“葡萄节”?在当今自然景观开发怠尽的中国,旅游规划者的着眼点依旧停滞在此,像由“葡萄大战”而发展起来的节日旅游或许将会成为新的旅游亮点。当它成为一项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互动的旅游节时,人们往往又会扩大它的影响力,而忽略它的弱点。比如发传单吧,当你行走在大街上时,隔不久就有陌生人向你硬塞各式传单,你无奈的接受,在手里还没把它热乎,它也就被你无奈的扔在了离发传单人不远处,这薄薄的一张纸越积越多,能不叫浪费?可也没见有哪些“好事者”在网上兴风作浪!再来看看国内知名的旅游节日吧,它们现在正代表中国与国际慢慢接轨:首先是洛阳牡丹花展,每年三四月,成千上万盆牡丹为了一展其国色天香被组织者安排到了一个名叫洛阳的地方参加展览,她们也不容易啊。在参展之前必须得接受“体检”——采用特定喷剂延长自己的“青春期”,这难道是节约?接着是潍坊国际风筝节,组织者在活动期间展示了各式各样的风筝,其中也不乏耗资庞大的大手笔,像这样的大手笔赛后的实用性能强吗?这难道是节约?…其实在旅游利益的光环下,这些所谓的节约被掩盖的所剩无己,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些成功节日背后的开创之路也是从“葡萄大战”这样的起点而腾飞的。
讨伐者,当你在网上狠批我的主人时,你是否想过这些?你的目光是否放得足够长远?
最后祝我的庄园在庄主的带领下规模越来越大,也希望此项活动长久发展,成为知名的“国际葡萄节”!
致此
向真人桥红提庄园庄主
敬礼!
望城县雷锋镇真人桥红提庄园“葡萄大战”唯一幸存者
暨全力支持庄主的一颗葡萄
2007/09/2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