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产生的原因是输入的辐射亮度数据值偏小。
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传感器定标的时候选择的是表观反射率(Reflectance)而不是辐射率数据(Radiance);
(2)没有做传感器定标,即没有将DN值转换为辐射率数据;
(3)选择了错误的波谱响应函数;
(4)用BandMath做了辐射亮度的单位换算,在FLAASH中导入辐射亮度数据时,Scale
Factor选择的不是1.0000。
2.结果中极大值、极小值非常多,也就是0~10000之外的值。当选择RGB假彩色显示的时候,出现花花绿绿的情况。
http://img.ph.126.net/pgNgcYOcyTy2dLpKQKL56w==/3840163107263861336.jpg
辐射定标得到的辐射率数据单位与FLAASH要求的单位不一样。
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BandMath做了辐射亮度的单位换算,在FLAASH中导入辐射亮度数据时,Scale
Factor选择的不是1.0000。
(2)没有做单位换算。
3.结果中部分像元为负值
这个属于正常现象。FLAASH是采用MODTRAN辐射传输模型模拟成像中的大气过程,而且很多大气属性都是通过图像来估算,加上大气组成的非均一性,即使MODTRAN4模型精度很高,也不能完全表达大气辐射传输的真实状况。当影像上有强吸收或者高反射地物时候,就会出现部分像元为负值(如深水、高密度)或者大于10000。解决方法可以手动修改,如用周围的像元的平均值代替,可以使用ENVI下的The
DEM Editing Tool工具。
4.结果图像以RGB显示比原图像视觉效果要差,如模糊。
这个需要了解下遥感软件RGB显示机制。遥感软件为了让遥感图像显示更加“艳丽”,方便解译,默认会对图像进行拉伸显示,一般是2%的线性拉伸。也就是我们常常会看到图像值有两个,一个是Scrn值,也就是拉伸之后的显示值,一个是Data值,也就是原始的图像DN值。另外一个方面,目前我们的RGB加色法显示都是基于8bit显示,也就是0~255。
FLAASH大气校正之后的结果是16bit的整型,而且存在一些极小、极大值,这些对直方图整体形状有一定的影响,影响拉伸效果。解决方法是利用ENVI下的Interactive
stretching工具,选择有效值范围进行拉伸。
还有一种情况是校正图像有很多背景值,比如经过几何校正的整景TM影像。背景及图像边缘处的像元在大气校正之后变成负值或者0值,由于这样的像元数量多,对图像的整体拉伸影响很大。解决方法就是将这些像元掩膜掉,如在ROI
Tool中,利用Option->Band Threshold to
ROI建立一个ROI进行图像裁剪。
5.结果图像为什么像元值大多是大于1
ENVI
FLAASH考虑到数据储存和后续处理,将大气校正得到的反射率结果乘以10000变成16bit整型。如果想让反射率结果在0~1范围,可用BandMath,表达式为b1/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