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和母亲在西安
1989年和母亲在西安
1999年和母亲在西安
2006年母亲在北京抱着我的儿子、她的孙子能能
(第一到三张照片相隔5年、15年,母子合影POSE却惊人的相似,特别是母亲的手势。第四张若不是抱着孙子,手势也肯定和前面一样!)
母亲当了一辈子老师,其实她最爱最用心的学生是我。我是一名歌手,其实我最心疼最想讴歌的是母亲。
母亲一生的心血大多都倾注在我身上。和很多母亲并不一样,她并不奢望儿女成龙成凤、荣华富贵、大红大紫。对于她来说,我的平安和舒适就是她最大的期盼和幸福。说具体一点,母亲自始至终,直到现在,为我人生的规划就是在西安城里在她身边,摆个地摊补鞋或者修锁配钥匙。
为了给我能抢占家附近一个有利的地盘--也就是一个十字路口,母亲总是想千方设百计和街道办事处主任混的特别熟。街道办事处主任换了一届又一届,母亲的“公关工作”也进行了一拨又一拨。当主任许诺她可以提供一个位置时,她就回来告诉我:“小勇啊,我和主任已经说好了,位置都给你留好了。”甚至一段时间,母亲亲自给我弄了一套配钥匙和补鞋的工具,让我开始了一段短暂而难忘的配钥匙补鞋生涯。时过境迁,直到现在,这一套工具依然被我完好保存,前段时间参加北京电视台《风华少年时》节目录制,我特意带上了母亲为我准备的这套家伙什,让主持人春妮也感叹万分。
到北京七年后才有了厚积薄发,通过一首《窗外》改变了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我拥有了自己的老婆、孩子,也告别了地下室、残疾人摩托车,拥有了房子、汽车,还有繁忙而甜蜜的事业。我接母亲到北京,母亲当然是十分高兴,笑的嘴巴也合不拢。末了,她又是一句:“小勇,还是回西安吧,补鞋配钥匙,那样多好。”
我大迷惑不解,问因。母亲把我当作她的儿子、学生,又开始为我洗脑、娓娓道来:“对,你现在是拥有很多东西,但是你累啊。你获得的东西多,你付出的就多啊。比如说,你买房,没有必要买这么大的,有那么一间就够了。你买车,没有必要买进口的吧,买一个残疾人摩托车就可以了,哪里都可以去。你每天起早摸黑,多么辛苦啊,孩子出生你也没有多的时间呆在一起。你回去,摆个小摊,每个月挣在五六百的,足够生活了啊。东八路十字口我都给你准备好了,你可以随时回去。”
我跟着母亲的思维转,理解她了。母亲一辈子过惯了平淡却真实的生活。把母亲带到酒店吃饭,所谓的大菜她是不会感兴趣的,她就爱吃面条、吃白菜、土豆。她认为人的一生平平淡淡才是真,人的一生无欲才刚。
虽然母亲总是希望我能回到西安补鞋配钥匙,但是她是相当尊重儿子意见的,绝不把自己个人想法强加给儿子。只要儿子认定的追求和事业,她总是不遗余力地支持。从西安到北京发展,母亲最初是不同意、不愿意,但一旦我到了北京,她就全力鼓励我。母亲喜欢写信,写完信后再给我打电话说信的内容,嘱咐我天冷要加衣要保重要加油。母亲的信我装了满满一箱,这将成为李家最珍贵的财产,传给子孙后代。
母亲,要我回西安补鞋配钥匙的母亲,儿子每天为您祈福,祝您安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