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小策略
(2017-03-24 09:32:31)
标签:
教育教学 |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一、利用思维导图优化知识结构,使教学更加严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中,思维导图法就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很多数学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能够系统、全面地展示出来,给学生直观、易懂、严谨的知识体系,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利用思维导图突破概念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自主认知能力和辨析能力
小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那些相近的知识点。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将那些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导图设计。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可直观解决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和辨析能力。
比如,在进行“认识多边形”的教学中,本节课涉及很多四边形,主要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小学生在一节课中要认清这么多的新图形,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之初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每一种图形,边画边告知学生该图形的名称,再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导图设置,使学生直观理解每种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多边形的概念和联系,不至于出现混淆现象,提高学生自主认知和辨析能力。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单元复习,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复习,复习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尤其是对每个单元知识的复习更是搞好教学的前提。通过单元复习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很好地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法进行单元复习,从而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全局把握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到很好教学效果。
比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教学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较多,彼此之间相互交叉的知识点也很多,学生掌握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很容易出现混淆现象。尤其是求面积和体积等问题,学生经常在求面积时用体积公式,或者是求体积时用面积公式,造成实际运用时不得要领。
教师在复习时可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法进行复习,帮相学生梳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点,如概念、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等。导图设计如下。这样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自己梳理每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以便在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
总之,基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运用思维导图法进行课堂教学的实施,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归纳等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更应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更科学实用的思维导图,做到简单易懂,力求学生能够自己运用导图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