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的话
四月 转换
生子,育儿,重返职场。倏忽间,走过2008年的秋天、冬天,迎来2009年的春天。5个多月全程陪伴照看儿子宝乖,我眼见他从整天闭着眼睛的小小人儿,长成眼神灵动、笑容灿烂的小男孩,那么结实有力,那么生机勃勃。
回想生他的前天我还在加班做周年刊,第二天宝乖就提前降临,哭声响亮。对我这样一个每天专心于工作的职业女性,突然面对一次重大的角色转换:成为母亲。兴奋,慌乱,焦虑,茫然….前三个月要学习如何照顾好这个脆弱娇嫩的小生命,还要调适好自己的状态。写过多本育儿书的小巫说过,生育的伤痕会慢慢痊愈,但成为母亲,却会在她心里留下一道永不愈合的新鲜伤口,令她时时刻刻脆弱不堪。因为孩子永远是妈妈心尖尖上的那一小团肉肉,最嫩最娇最怕疼。
产假很快结束,我又再次面临转换:从在家的母亲转换成工作的母亲。上班第一天,回到有点儿陌生的办公室,同事们用热情的鲜花与问候,缓解了我不得不离开孩子的难过。很快,我从脑子慢半拍的居家状态,迅速切换成要时时有新创意的工作状态。
白天给工作,晚上给宝乖。因为白天的缺席,所以我更珍惜晚上的时光。聪慧如宝乖,仿佛也了解我的心思。在我和老公回到家的那段时间,他都是醒着的,努力不让自己睡去。他喜欢听我们对他说话,喜欢和他一起摆弄各种玩具。直至他入眠,睡着睡着,居然发出满足的笑声,那一刻,疲惫顿失,幸福无以言表。
虽然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不会记得自己3岁前的时光,但这一段时间,父母给足孩子的亲密、信任、依赖,会是他一生的幸福之源。也有朋友这样问我,你会接受孩子长大后离开你吗?我一愣,不知如何回答,那好像很遥远。去光合作用书店发现的一本书《亲爱的安德烈》,却提前十八年给了我答案。
这本书是台湾女作家龙应台与她十八岁的儿子安德烈合著的。母子俩用了3年的时间,用书信的对话方式,进入对方的生活、世界和心灵。在母爱面前,龙应台文笔不再犀利,变得温情脉脉,看到我几度落泪,原来那个任由你拥抱亲吻的可爱小男孩,终有一天会消失,你将要面临一个宣告独立的成人,那时该怎么办?做母亲必须要转换想法,才能认识你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
如果没有这35封信,母与子极有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如水上浮萍各自荡开。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与孩子就是这样天涯淡泊。感谢龙应台,这样的良苦用心。
季节转换,潮流转换,经济转换,角色转换……人生没有恒长的厮守。三年的书信记录,最坦诚的沟通,儿子安德烈对母亲说,谢谢你给了我和你连结的份儿。母亲微笑,我还奢求什么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