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的小侄子喜欢涂鸦,一日,翻到他的画,上面赫然写着一句话:好久没有在天上飞了。旁边画着坐飞机的小孩子在云里穿行。
我笑。他却在一旁睁着黑眼睛认真地问我,姑姑,你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
这个被他称为“工作女孩”的姑姑,好一阵恍惚,撑住头,啊,这个问题,需要思想。
是拥有LV秋冬新款的[S]锁扣小皮靴?还是雅诗兰黛的中调能捕捉到摩洛哥玫瑰芬芳的新香水Pleasures
Intense?
是希望杂志的明年改版提案得到认可?还是希望那段弄丢了的爱情失而复得?
你在发呆,小孩子拍拍我。
对啊,姑姑最想要的,就是发呆,仿佛找到答案了,去找一个地方发呆了。
并不经常去旅行。各种类型的旅行主题的是书却在书架上与日俱增。只能看着别人在行走。心里有愿望,却不能去做。这是不是大多数“工作女孩”的现实?
我的一位设计师朋友,游山玩水的专家,旅行的收藏之一居然是日落,每到一个城市,他必要寻找那个城市看日落的最佳地点。所以,每次想起“日日路上行,依然心不足”的他,眼前出现的画面就是站在落日中的高大背影,安然的,享受的,孤独的。因了落日,他爱上耶路撒冷。
而我,每到一个城市,必定要寻找能够发呆的地方。心里忧郁的时候,去森林,去水边。大树,活水,在记忆与遗忘时可以给你疗伤。
喜欢这本《丽江的柔软时光》中描述的“发呆到落泪的巷”,文中说,小巷哪里都有,但能使人发呆而且效果要好的话,起码得具备四个条件:第一要古老,才有历史感;第二要悠长,容易致呆;第三周围环境要不太熟悉,联想不会俗套;第四岔路要多,随时准备迷路。好的发呆的地方,气质上大体都是相同的吧。
虽然常常迷路,虽然思念会在小巷的十字路口深得无望,我在行事历十月份的那页上依然写下了:发呆丽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