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旁部首”与“化学元素”的关系
标签:
化学元素偏旁文科理科 |
分类: 每周微享 |
“偏旁部首”与“化学元素”的关系
高中选择学习理科的学生多数会认为文科总要背大段文字,甚至有些教理科的老师也是这么想的,比如化学老师。提到“化学”这一学科,大家首先一定会想到“元素周期表”。按照化学学科的划分,“元素周期表”里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元素”。而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会发现,里面很多元素对应的汉字偏旁部首是相同的,这也算是“化学”作为“理科”的代表与“文科”之间一种“奇妙”的关系。
气——氢氧
每一项化学元素都有自己的名称、符号,在“元素周期表”里还有固定的位置、顺序和编号。横向的第一行里只有前两号元素——“氢”(H)和“氦”(He);它们分别在第一行的最左侧和最右侧。“氦”元素纵向对应的这一列还有“氖”、“氩”、“氪”、“氙”、“氡”五种元素,加上这一列最前面的“氦”,这些元素相对应的气体都是“稀有气体”。相比于稀有气体,与“氦”同在“元素周期表”第一行的“氢”大家就比较熟悉了,“氢气”(H2)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密度最小的气体,无色无味、易燃烧。大家熟悉的气体元素还有“氮”(N)和“氧”(O),因为“氮气”(N 2)和“氧气”(O2)是每天都要呼吸的新鲜空气的主要成分;特别是“氧气”,动物和人类呼吸,主要就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氢气”与“氧气”结合,在有火“点燃”的情况下会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水”(H2O)。“氢”和“氧”这两种元素在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领域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石——硫碳
文科生不熟悉化学元素,但一定对“硫”这个字有印象。《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黄盖已自准备火船二十只……上铺硫黄、焰硝引火之。”这里的“硫黄”其实就是“硫磺”,它是化学元素“硫”(S)的单质,属于“易燃固体”。黄盖在船里放的这些“硫黄”等“可燃物”在书里这一回的后半部分便引发了著名的“火烧赤壁”。和“硫”同偏旁的元素还有不少,比如“碳”(C)。它在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每天呼吸都要呼出“二氧化碳”(CO2);夏天很多人喜欢喝汽水,里面含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水”(H2CO3)……文科生不了解化学常识,但一定知道“天干地支”。生活常常会看到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物质里用到“天干”里的“甲、乙、丙、丁……”,这里指的就是物质里头“碳原子”的数量。比如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酒精的化学名称“乙醇”(C2H5OH)……常听到的一个词“有机物”,狭义上指的就是一定含有“碳”元素,并与“氢”等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机物也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它与动物、植物、人类的生活都密切相关。
金——银镁
当然,“元素周期表”里更多的还是金属元素。有“金”(Au)就有“银”(Ag),但是这二者在“元素周期表”里其实都属于“过渡元素”。“过渡元素”其实就是“过渡金属”,所以在“元素周期表”里“金属元素”和“过渡元素”绝大多数对应的名称偏旁部首都是相同的。 而“纯正”的“金属元素”也有很多,比如说“镁”(Mg)。在举重比赛中,选手在上场前手上会抹的就是镁粉。而在一些影视剧里都会看到,最早的照相机“快门”按下去会“冒烟”;因为镁粉燃烧时会发出强烈的光,于是就利用这一属性,那时的照相机就有了“闪光灯”,也叫“镁光灯”。“金属元素”和“过渡元素”本来数量就多,在生活中运用更是也是相当广泛。
“元素周期表”里有100多种的元素。虽然多数人都不是化学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不可能每种元素都认识、了解;但是能理解的化学基本常识还是有很多的。通过“偏旁部首”来讲“化学元素”,可能吸引更多文科生学化学的兴趣,也能让理科生发现化学里不一样的乐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