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随笔 |
大班健康教育活动《妈妈不见了》(一)
活动背景:
在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经常将角色游戏有些“娃娃家”“医院”“乘车”“逛超市”等活动有机的穿插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会出现车祸撞伤、送医院抢救、围追抢劫小偷等以往游戏中未出现过的游戏情节。他们能够在争吵、协商中想办法解决游戏中遇到的新题,使游戏得以继续进行。在游戏中幼儿已感受到传统的玩法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他们根据自身需求自发地对游戏内容进行调整、扩展、补充。从孩子游戏内容的更新,可以看出生命安全意识已正在孩子游戏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发现一些孩子由于成人疏于管理及缺乏防范的方法,使家庭承受极大的痛苦,危害孩子生命存在的意外事故的发生(如烫伤、溺死、走失、诱拐),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威胁了孩子的健康。
本活动设计旨在针对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强、心灵稚嫩纯洁、活动欲望强烈、知识经验匮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容易受到伤害的特点,帮助孩子有效地对付威胁身体的挑战,学会遇到困难寻找帮助。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遇到危险时,学会动脑筋想办法。
2.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
2.
3.
4.
活动过程:
一、借助故事,启发幼儿寻求应对困难或危险的方法
1、出示活动教具红袋鼠,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这是谁?他要到哪儿去?
教学设想:启发式的提问,激活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因而孩子的回答多种多样。朱宵说:红袋鼠上公园去玩,已约好小朋友,很着急;陈杰说:上学迟到了,他赶快跑;刘心远说:今天过生日,他回家参加生日宴会;周翌说:天不早了,红袋鼠要赶快回家,肚子饿了;顾萧说:放学后渴了要回家喝水。。。。。。;由于回家是孩子们现实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容易猜中,孩子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2。、结合图片一,有表情地讲述故事至红袋鼠宝宝脑海里浮现出可怕的画面。
提问:(1)红袋鼠宝宝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教学设想: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做出种种设想。秦佳欣:说:血手印可能是红袋鼠妈妈杀鸡时,流得血;刚说完,就遭到了朱雨欣的反驳:袋鼠妈妈一定遇到了坏人搏斗时留下的血;张倩文说:不对,一定是妈妈怕宝宝肚子饿了,一着急,把手划破了。。。。。。
(2)妈妈为什么不见了?袋鼠怎么想的?
教学设想:启发幼儿进行大胆的猜测、讨论和质疑,拓展孩子想象的空间。彬彬说:袋鼠妈妈受伤了,可能到医院包扎了,红袋鼠应到医院找妈妈;雯雯说:妈妈可能被害死了,宝宝心里很害怕。张一凡说:妈妈可能上街了。孙茜说:有朋友来,妈妈送客了;其他小朋友又反驳说:为什么会有血手印呢?
3、结合图片二,有表情地讲述故事至猎狗警长快来,我妈妈被吃了
提问:红袋鼠宝宝发现妈妈不见了,他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学设想:问题设置引导幼儿设身处地去思考、体验,引导孩子寻求合适方法,达成共识。成容说:遇到了坏人,要想办法躲开坏人,可躲在坏人可不见的地方——桌底下,(这一方法比较直观,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杨杰又提出,躲在桌底下,暂时躲避危险,不能长期呆在那里;王东说:小人力量小,又斗不过坏人;经过一番争执,认为最好的办法打电话报警,得到成人(特别是警察)的帮助,在讨论中懂得遇到危险时学会躲避危险,寻求成人的帮助。
4,结合图片三,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结尾
提问:(1)妈妈怎么会躺在床上?
(2)如果你是袋鼠宝宝你会怎么做?
教学:设想:故事的结局是一场误会,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启迪是无穷的。在故事中领悟了生命安全的意识,对生命保护意识。总之,分段讲述,问题设置、活动教具的演示,使幼儿便于理解,身临其境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