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读书札记:阅读偶感 | 
艾青诗的语言美
  
   文/ *寒雪梅*
  
   
新华书店不是我常去的地方,某一天我进入,看了半天,我买了两本书,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诗集,一本是《郭小川诗选》的,一本是《艾青诗选》的。回家没有一下子把它读完的,到现在也剩着几篇还去读呢。
   
对于《郭小川诗集》,里面的有几篇文章我不知道读了几遍了,比如《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祝酒歌》(林区三唱之一)
《西出阳关》 《墓志铭》
《秋歌》(一)《青纱帐——甘蔗林》《甘蔗林——青纱帐》
一:被他的诗歌里的精神感动二:被他的语言感动
他的诗歌大多是押韵,都是朗朗上口的佳品。
   
与他风格不同的是艾青的诗歌,我常被他的朴实感动。
   
艾青先生写的是散文诗歌,诗体具有整体的浑厚流动感,是一条河的生命的起伏和节奏,是一片生发气韵的土地的激情,这在艾青的好多诗里都体现了这一点。读他的诗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他的诗凝聚着并形成了一种近似大自然的气息和艺术氛围,我常常被他平凡富有诗意的语句感动。这一点恰是我们这些人所唾弃的。其实是一种错。语句固然可以华丽,披在没有灵魂的诗里那就是一张狐皮而已。我们固然不去谈艾青和艾青的诗,始终生息和奋斗在一个悲壮而动荡的年代,就如我们看舒婷的诗不能不离开她所处的年代一样。艾青的诗与民族和土地的忧患息息相通。我感动与诗人朴素安详
浑厚与集中的艺术气质,那些富有启示性的句子总在刹那间温润我的心田。
   
下面我列举几个例子:
  
  
《黎明》第三段;我怀念那:
   同着伙伴提着篾篮
   到田堤上的豆棚下
   采撷豆荚的美好时刻啊——
   我常进到最密的草丛中去,
   让露水浸透了我的草鞋,
   泥浆也浸满了我的裤管,
   这是自然给我的抚慰,
   我将狂欢而跳跃。。。。。
  
   
我的眼前刹那浮现自己小时后的情形,爱踩到草丛里去,爱踩到泥浆里去,泥浆浸得裤子上都是还很兴奋。因为幼小的心灵泥土里长大的孩子爱着泥土的温软。草丛里更是我们的乐园。当然密密的草丛我们都先用棍子打一下的,呵呵,防止蛇啊,不过田堤上的草丛一般没有。诚如作者写的,这时光真美好,与伙伴们一起,提着篾篮。。。
  
   《黎明的通知》
   节选
  
   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 ,你起来吧
  
   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说我已经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的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而来
  
   我将带来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
  
   
作者以第一人称写黎明,自然有种亲切感,且不说这篇文章的主题就吸引人们美好的向往,特别是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我单说他采用的平凡的素材就让我翩翩回顾;
  
   
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的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是极其简洁
生动的语言早上的露水,和天边那颗启明星,这本身就是美好的事物,是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的啊。
   
再接下来的作者采用的意象又是极其平常的人和事物:请清道夫打扫街衢,请搬运车来搬去垃圾,
   
请村庄从潮湿的雾里醒来,请村妇打开她们的鸡埘;那些晒场,那些天井,那些糊有花纸的窗子;那些贴有春联的门。。。。。。。就这样不经意间我感动了,感动与作者一颗细微而又热爱人们的心。
  
   《高梁》节选;
   我还记得:露水伏在
  
那些绿叶上——透明而圆润;
  
那些绿叶披在挺直的干子上。
  
  
很细很细的流水从岩石上流过,
  
岩石上黑色的鲜苔都复活了!
   我还记得:我从那里走过,
  
好像听见高梁唱着快乐之歌。。。。。。
  
   
庄稼是农民的希望,也是作者的希望,但他看见这些高梁成熟时,作者由衷的欢喜。如高梁唱着快乐的歌。这正如我们的妈妈和父辈们啊。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面前就浮现出一幅画来:露水伏在那些绿叶上——透明而圆润;很细很细的流水从岩石上流过。是啊,作者真仔细,江南是多雨的,湿润的,这小小的水流从岩石上细细地流下来。这情景我还依稀记得呢。。。。。。。这就是农田,这就是我们祖辈热爱的田地和庄稼啊。。。。。
  
   
再比如艾青的《河边诗草》里的第三篇〈〈呼喊〉〉第三节:
   
在江南,现在它又呼喊了(它指布谷鸟)
    “田里的水很
多了
    
溪里的鱼都在跳跃了
    
连荠菜也长大了
    
忠实的人们呵
    
快快插秧吧-----”啊短短的几句,把江南水乡的特点写得跃然纸上:“田里的水很多了”,三月末,正是春末夏初时,雨水充足,田里的水日日增多,农民伯伯深深知道这一点,田里的水满了可以插秧了;
   
“溪里的鱼都在跳跃了”,是啊,鱼要产小宝宝了,在溪里跳得欢;
   
“连荠菜也长大了”,是啊,正月里荠菜只长出一点新绿的苗,春末夏初时长得最茂盛,再就要开花结籽了。当夏季来临时,荠菜的嫩绿已经不见了。只剩下枯枝和一串籽。艾青的诗写到了生活深处,所以感人之深。深刻的思想内容含在其内。
  
   
当然你如果是个北方人,你何尝不可以把你的诗写得生动一点,让读者眼前出现一幅北方特色的画面呢?就如艾青的诗里江南农村的特色
,它是怎样轻轻地触碰了我的内心啊。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摘自网络
                                                                                                                                                         
							
		前一篇:读萧萧的《秋天里的眼神》
										后一篇:归雁横秋写给寒雪梅花的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