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邓皓佳作赏析(共10篇,全部选自《读者》)

(2014-11-24 21:51:12)
标签:

情感

 

http://s4/mw690/001mJKOogy6NRTGU9J9d3&690

 邓皓佳作赏析(共10篇,全部选自《读者》)

 

这样被你感动

  邓皓

丁大卫是个美国人。我认识他是在电视上。这个美国人带给了我深深的感动。受到深深感动的这天是 514日早上。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组请到了丁大卫。我打开电视,就听到了丁大卫在与崔永元唠嗑。崔永元老笑,而丁大卫很诚恳的样子。   
丁大卫的故事是这样的:5年前,美国青年丁大卫来到中国。他到了中国一所最普通的郊区小学教学。这个美国青年因为做人与教学深得人的喜欢,后来居然当上了校长。大概是1998年底,想到中国西部去看一看的丁大卫到了甘肃兰州。他到西北民族学院应聘当大学教师。   
丁大卫不是一个能侃的人,机智的崔永元是这样丁大卫的。   
丁大卫,你去大学应聘的时候,是不是这样说的:我曾是一名小学教师, 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所以来你校应聘大学教师?’”没想到丁大卫这样回答:    
大概就是这样的。”   
大卫的话让现场很多观众的会心地笑了。但,更有意思的还在后头。   
学校给丁大卫定的工资的每月1200元。大卫去问别人,1200元在兰州是不是很高了?别人说算是高的了。于是大卫主动找到学校,让人把工资减到900。学校一再坚持,大卫不让,说:怎么也不能超过1000元。最后,学校给他每月950元。这段经历本来很好笑,但我注意到现场没有一个人笑。 崔永元问:大卫,你每月工资够用吗?大卫说:够了,我每月的钱除了买些饭票,就用来买些邮票,给家里打打电话三四百元就够了!我听到观众中有不少人地一声发出惊叹。我知道是有人灵魂受到了触动了,而这种触动是我们的教科书和父母的教化所达不到的。
而真正让我感动的还是以下一幕:别出心裁的编导在做这一期节目时,让丁大卫带来了他所有的家当——一只还不及我们平常出门旅游时背的那么大而内存丰富的帆布袋。而让我们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这便是一个美国青年在中国生存 5年积累下的我们肉眼看得到的财富。崔永元让丁大卫向大家展示一下他的家当,大卫脸红了一下,打开了他的帆布袋,里面的东西是这样的:   
1、 一顶大卫家乡足球队的队帽。他戴着向大家展示时,我看见了他眼里的骄傲。   
2、 一本相册。里面是他亲人、朋友,还有他教过的学生的照片。    
3、 一个用精致相框镶好的一家人温馨亲昵的合影(大卫从包里掏出时,相框面上的玻璃被压碎了,大卫的脸上露出不易察觉的心痛的表情。不一会儿,节目组的人把一个赶着去买来的相框送给了大卫。中央台这一看似平凡的举动令我感动和叹服,它那么及时地体现了善解人意的内涵和我们对外国友人的尊重)。 
4、 两套换洗的衣服。其中有一件军装上装——那是大卫爸爸年轻时当兵穿过的,整整40年了。大卫向观众展示时,很有些骄傲地说:因为它漂亮啊!  
5、 一双未洗的普通运动鞋——那甚至不是一双品牌球鞋,大卫将它拿出来的时候,说什么也不让崔永元碰一下,他说:这鞋很臭的!”   
6、 几件以饭盆、口杯、牙刷、剃须刀为阵容的生活必需品。   
7、随身带着的鲜艳的五星红旗。   
当美国青年丁大卫将一面中国国旗打开,向现场的观众展示时,诺大的演播厅鸦雀无声,现场的乐队深情地奏响了《我的祖国》的旋律。   
崔永元问大卫:你怎么会时时将五星红旗带在身边?丁大卫说:我时时带着它就是为了提醒自己,我现在是在中国,我要多说美丽的中文,有人到我的房间里来,看着墙上挂着五星红旗,也会缩小我们之间的差距。再说,看到这面国旗,我就会告诫自己:你现在是一位中国教师,你要多为中国教书育人。   
丁大卫普普通通的话,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我们的国旗,也让我的眼泪不听话地掉下来。 当崔永元问丁大卫在中国感觉苦不苦时,丁大卫说,很好的,比如这次你们中央台就让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来做嘉宾,而且还让我坐飞机,吃很好的饭菜。我看到崔永元有些不好意思到脸红了,他幽默地说:我觉得你挺像我们中国的一个人——雷锋!” 丁大卫想了想,说:还真有点像。大伙儿地一声善意地笑开了。只是,雷锋挺平常的,他只是一个凭良心做事的人,这样的人不应该只有一个,每个人都应该做得到的!他认真地补充道。   
没有人再笑了,就连崔永元的脸上都显出了小学生的表情。   
节目快结束时,崔永元对丁大卫说:丁大卫,你听到过人家对你的评价吗?丁大卫笑笑说:没有!崔永元说:好,现在我们就让你来听听。”— 我们于是看到了这样的一组外采镜头: 许多丁大卫的同事,丁大卫教过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在镜头前交替着出现,他们一一地说着丁大卫的可敬与可爱之处,有的人情到深处时,甚至泪盈于眶。一个大学女孩对着镜头说:丁老师从来没骂过我,但我真的好怕他啊,因为,我怕看到他因我而失望的样子!而最后我们看到的一个镜头是:丁老师教过的那所小学的孩子们,一个个争着抢到镜头前流着泪喊:丁老师,我们好想你啊,你回来教我们吧!”   
我们看见,丁大卫不敢再看大屏幕,他深深地把头埋下。一个美国青年,却在中国得到了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我的心为之一颤,眼泪再一次不听使唤地流下来。朴素的平凡的甚至不很英俊的丁大卫,你是我最好的老师,你给我上了最有教益的一课——这样的一课,课本上没有。   
我并不是很喜欢看电视的人,2000年 514日中央台的《实话实说》却会让我记住一辈子。

——原载〈读者〉2000年第21期

 

 

 别委屈了“玫瑰”

邓皓
书店的朋友们打电话说,你要的《大家》到了。我搁下电话就去了。拿到书翻开目录,看到上面有我喜欢的作家毕淑敏的小说,心里就乐上添乐了。
出得店来,猛然发现书店对面一家原来批发冰激淋的小店改成了鲜花店,里面的花鲜艳欲滴。绿里面的红,红里面的紫,紫里面再呈现出黄来,真的要让人灰灰的眼睛都亮起来。
而这时让我心里感到有些怪怪的是:花店里居然没人。或许是小孩子们都没放学,又或者正是上班时分,所以花店寂然。让那么多花孤寂着,我有些不忍,于是,脚步几乎是不由自主地挪了过去——这时候我去当唯一的顾客,或许这店里所有的花都是为我而开呢!
先生买花吧?刚刚进的呢!你看你看,哪里还找得到这么新鲜的花?突然闪现出的一个女孩用左手指指旁边的梯形花架,又侧身用右手点点身后的立式花架。
多少钱一枝?我说。
那要看什么花了,不同的花当然价就不同。先生,你要的是什么花?
我真没买过花呀。而且,我发现平时常挂在嘴边的花名与眼前红红绿绿的花也对不上号。
但我是认得玫瑰的。我就说:买玫瑰吧。为了掩饰我不懂花,我准确地指着眼前的一篮子玫瑰,说:可以挑的么?
小姑娘说:当然可以的,3元钱一支。
这么便宜?我有些吃惊。我以为与时尚有关的东西,都不便宜的。所以,除了买书,平时我真的极少去精品屋、鲜花店什么的。
就买3枝吧。心里却在嘀咕:如果她找零,我是不要的,这样我就比较绅士,也没屈了她对我的热情。
男孩儿买花一般送人的。我见过的男孩儿都这样的。但一般有买1枝的,因为一枝独秀,情有独钟;或者两枝,寓意好事成双,佳人成对;也有买4枝的,那就指四季平安,名扬四海了。但没见过买3枝的,枝算什么呢......”小姑娘娴熟而老道地为我介绍着。
生意人在有生意忙着时,快乐和热情总是遮掩不住的。只是,我有些讨厌她在我面前说男孩二字。我知道我这与年龄不太相符的面相让她误解了,但我不想破坏这么好的气氛。
我一边在口袋里寻找零钱,一边说:我给我自己买呢,也要规矩的么?999朵那是求婚的小伙儿买给恋人的,对吧?
女孩乐了,说:你这人真逗!这样吧,也不用再给零钱了,10块钱就给你4枝吧!遇上人多,这样的花要卖5元钱一枝呢!情人节还卖过10元钱一枝的。
她的话我全信的,因为4枝鲜艳的玫瑰已经用一根礼带束着握在我手心了。
我真的心花怒放了,而且走出店门时,外面春天的阳光又很好。
别人买花都是送人的,而你,给自己买花,真没屈了这玫瑰。我听得那女孩在我的背后说。
这话很哲理呀!我不由得回头看了看那个小姑娘——她正双手撑在玻璃台上目送我呢,好一副天真无邪可爱的样子。而我那10块钱还漫不经心地躺在柜台上。
这是个真正的卖花的女孩儿,她也没屈了这鲜花店。我这样想着,就觉得今天的快乐和收获已经是我的心不可盈纳的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想起,我家里正好有一只花瓶——那是我去瓷都景德镇采访时友人送的,而且还是名三阳开泰呢!可惜,我放在书橱的底层,一直连包装盒也没开启过。
我真委屈了这花瓶!我心里这样想着,脚下的步子就加快了,嘴里的歌同时也响了。
于是,4枝好看的玫瑰便插在了同样好看的花瓶里。我小小的居室顿时氤氲开了一种久违了的气息。
这天晚上,我倚在床头读着毕淑敏的小说时,我感觉到了4枝玫瑰就在我的床头呼吸着,我心里特别的畅美,我是坐拥在整个春天之上了啊!而这么好的心境的得来,却是缘于我对生活的一点小小的改变:我给自己买了4枝玫瑰。可见在平时的生活里,我们一定是漠视或者遗失了许多玫瑰的。我不禁这样想了。
于是我告诫自己说:我不会再错过和委屈生活中一些微小的美丽的事物了,因为给我们带来快乐人生的,往往正是生活中俯首可拾的那些玫瑰
——原载〈读者〉1997年第12期

一个人在山上

邓皓

现在的家在岳麓山下。
我所住房子的背后,不知什么时候被人探出一条路来。每天一早会有很多人从这里爬上岳麓山进行晨练,这等热闹要到上午10点以后才告平息。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假日,紧靠我家的岳麓山,每天上午10点以后便是孤独的。
以前我带不少朋友去过岳麓山,但玩的都是大家必去的熟悉的景点。像爱晚亭、麓山寺、蔡锷墓、云麓宫、鸟语林等等。
我觉得那没意思极了。
我讨厌任何预见性很强的像履行任务似的行为。包括以开心为目的的旅游。
我决定去看看孤独时的岳麓山。
一个非假日的秋日的下午,我一个人登上了岳麓山。这时候,无忧无虑的孩子大多在上课,为衣食之忧的成人在劳作,一边爬山的时候,我就为自己能有这么一份悠闲而惬意不已;待登上山顶,我更是讶异于呈现我眼里的岳麓山:它有了我以前未见的大气、厚重、静穆、空旷、辽远。
岳麓山陌生了。我一下子喜欢极了这种熟悉里的陌生。
随便找了一处地方坐下来。俯瞰山下棋盘似的城市,再看看头顶隔得近了的天空,山不说话,巍峨却在我的心里形成了。我眼前的山石、树木静静地立着,孤独中却有一股凛然的傲气,只有这秋日里渐渐走向衰败的小草还在使着小小的性子调皮,随风轻轻摇曳着。其实,它也是傲然的呢,它不惧怕生命的凋零。
我突然对它们心生崇敬起来。人说高处不胜寒,可是山可以。山上的泥石、树木、花草可以。
我有种冲动,想走近任何的一块石头,一棵树,跟它们说说话;想俯下身子亲近每一株草,跟它们交交心,谁说沉默意味着没有生命呢,或许,它们比我的祖辈都年长呢。令人钦敬的是,岁月似剑,风雨如磐,他们按着自己的信念活成了自己的模样,一座山其实就是一幅经年不变的画,我看到的其实就是我父辈看到的那幅——或许,我眼下站着的这块地方,在若干年前就是一位衣袂飘飘的诗人或豪气干云的武士所亲临过的。可是,这山上的一切,不论遭遇自然无情的侵袭还是人类亲和的探访,都呈现出宿命似的接纳, 
我想起小时侯在乡下的时候,看到那农田里的稻谷,在沉默和朴素里任由时光的安排,抽穗、扬花、结谷,然后回到农人的仓储里,我以为那是懦弱的没有生命的,今天,一个人在山上,突然感觉到一座山与一棵稻谷命运的相似,我于是幡然领悟:其实,真实的生命才应该像一座山、一棵稻谷那样——不加雕饰地完成过程,不加挑剔地依结果。真正的强大有时就是不奢求,不抗拒。
人活着总无法摆脱奢望,归顺自然,所以人别说比自然活着的万物渺小;比自然本身都渺小。
譬如登山,你很少看到一个人孤独的登山,而只是成群结队地开心赏玩。你把山看成了景点,你就无法领略到山的生命。有人说见了黄河你得跪下去面对、解读,面对山也应该是——至少我们的灵魂应该是。
你不妨一个人登一次山,你会发现:一个人在山上,面对沉默不语的山,用不着比较,你就渺小了。
我感觉我登上了山,人却站在了山脚下。

——原载〈读者〉2000年第1期

 

 我爱孩子的十种理由

邓皓

我爱孩子。
我之所爱,不是狭隘的。它不仅仅是指爱我的儿子。
所有在阳光下走过的孩子,在雨中奔跑的孩子,我都喜欢。
我爱孩子有十条理由。
第一,孩子漂亮。常常听到一些人说,谁家的孩子真漂亮!也听到有人说:谁家的孩子聪明极了,可惜不怎么漂亮。我就惊讶:有不漂亮的孩子么?成熟的女人和男人我们以是否温顺柔婉或阳刚冷峻甄别他们是否漂亮,而孩子没有。所有的孩子脸都像花朵般灿烂,心像水晶般纯洁,孩子是护肤霜,让世界的面孔美丽啊!你眼里那个不漂亮的孩子,在他父母眼里一定是最美丽的天使。
第二,孩子透明。能让你放下面具和心灵防备的只有孩子。大人的心时时在得失之间权衡着,纵使快乐也不纯粹。你走近孩子看看,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发乎内心,孩子从不绽功利的微笑,也不流伪善的泪水,他们的欢笑和眼泪都是情感的珍珠。他们的每一次伤心和快乐或许在我们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但他们心灵的那种轻盈是美的,也是令我们羡慕的。
第三,孩子爱憎分明。你去问孩子,你最爱是谁,他就会告诉你,他爱妈妈,还有老师——因为是老师和妈妈把最初的爱融化到他们身上。你再问他们喜欢谁,他们就说,喜欢精品屋里的玩具,还有几乎所有卡通片里的人物——孩子的爱里只装进情感,不包含目的。
第四,孩子简单。他们不爱钱,不爱荣誉,不爱大而漂亮的房子,心中不装女朋友,哪怕有人把他弄痛了,哭过一场后也什么都忘了。所以,他们脑袋一碰枕头,就能呼呼睡去,他们拥有世界上最佳质量的睡眠,他们真幸福啊!
第五,孩子没有仇恨。一切阴暗的事物和可怕的人,还没有侵蚀孩子的心灵,孩子的心里还不装仇恨和敌人,当孩子告诉你黑夜和动物园里的老虎是最可怕的时,我们便不得不承认:生活是孩子的童话,而孩子是大人的童话。
第六,孩子相信理想。在今天,只有孩子还肯坐在你的眼前,睁着大而黑的眼睛,听你讲道理,听你谈理想,孩子是我们理想的继承人。我们因此慰籍,我们也因此残存对世界的信心。我们可以嘲笑理想,但不可以嘲笑有理想的人。这话真是适应孩子啊!
第七,孩子不担心明天。我们常常对孩子说,你的明天就像一个大大的聚宝盆,只要你努力,你就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但孩子不以为然。孩子不贪婪,孩子的需要是我们帮着设计的。除了快乐外,孩子不需要任何其他的东西。那个学习特别用功的孩子,不是他在用功,而是他为他父母的需要在用功。
第八,孩子好奇。孩子总在想一些东西,也在思考一些东西。他们的大脑常常处于快乐的旋转之中。一朵奇特的云,一片鲜见的树叶,都会引发孩子许多的联想。同样的生活,在孩子的眼里会呈现出我们发现不了乐趣和快乐。这世界上最亮的那双眼睛,是孩子的。 
第九,孩子易于满足。下课时能意外地得到一颗巧克力;周末了能由着性子看一场电视;假期里终于找全了一整套自己心爱的卡通人物,小小的心都能得到极大的满足。孩子教会我们:人该满足的是自己的心,而不是欲望。
第十,孩子不懂优越感。如果你不刻意告诉孩子,孩子的心里是不存优越感的。你带着孩子郊游,他不会在意你开的是什么车;家里来的任何一位客人,他不会选择报以不同的微笑;孩子不挑剔父母钱挣多少,职位多高;也不关心让他住什么房子;孩子更不在乎跟穷人家的孩子玩,而且不排除对穷人家的孩子顶礼膜拜。
——原载〈读者〉2000年第19期

 

 

 http://s12/mw690/001mJKOogy6NRTPM3Cbdb&690


 落叶不只在秋天

邓皓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落叶知秋”的道理,似乎那满树的葱绿,一到秋天就该自自然然地消失殆尽了。于是,一直相信生命的自然消亡总是一种无憾,譬如一棵树走进秋天后那树叶无可奈何地凋零。

偶然的一个夏日,独自一个人去一片小树林散步。有一片树叶轻盈地落入我的发际,接过来是好碧绿的一片。心头便掠过一丝惊惧:原来一片葱郁的树叶居然会在夏天陨落,落叶不只是在秋天啊!

原以为生命年轻的时候,就像散步时一段很可心的音乐可以反反复复地听,很少去想该特别地抓紧些什么,抑或特别地去珍惜些什么。很多东西是挥霍了,很多东西是放弃了,譬如光阴譬如爱情譬如理想譬如事业。看看阳光下尚健步如飞的身影,居然无悔。大凡把生命看做一种然完善的过程,那年轮便是在慢慢地缝合着,活着便是一种被动而不是能动。这种人不会用很短的时间去创造些什么,而是花很多的时间去等待些什么。年轻的时候,如果认为生命是一次遥远的旅行,经得起漫不经心的耽搁,有如一片夏日的树叶悠闲地注视秋天,那么,姑且不说这是一种庸碌,至少,我敢说这样的生命不会有什么奇迹发生,或者在应该发生奇迹的年龄没有奇迹发生。

一片树叶完全可以在春来之前萌绿,亦可在秋去之后凋零,这才是生命真正的延续。如果愿意,人的生命也可以是这样。

——原载〈读者〉2005年第23期卷首

 

 

母亲的婚纱照

邓皓

母亲去照相馆照了张婚纱照。照这张照片的时候,与母亲16岁结婚做新娘的时候已经相隔57年。而我的已经作古的父亲在地下已安睡16年。 
母亲完成的是一个人的婚纱照。母亲去照婚纱照之前,曾经颤颤巍巍地问过我,小区里有几个老年的朋友邀她去照相馆照婚纱照,可不可以?我几乎什么都没想就说:当然可以。 
夕阳红呢。你就是。我搂着我矮小的母亲说。 
得到我的鼓励,母亲像完成一件大事似的舒了口气。 
那天,我开着车把她的几个老姐妹送到照相馆取照片。平常开车,我很张狂孟浪。那天,我的车开得很小心。所有的车我都小心避让着。因为车上坐着我的母亲——我的去取婚纱照的并不年轻的母亲。 
取照片的地方不是很远。从我住的望月湖小区开出,不出20分钟就到了一个叫碧湘街的地方。母亲相携着几个老姐妹快快活活地去取照片。 
我把车停在路边买了份报纸等候。但坐在车上,一张报纸我一个字都看不下去。 
母亲73岁了。73岁的母亲一个人孤孤单单地照了一张婚纱照。 
我有那么多搞摄影的朋友,长沙有那么多漂亮的婚纱影楼,所有认识母亲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活得风采阳光的儿子。但母亲的婚纱照是自个儿找到一个收费最低廉的照相馆给完成的。 
为什么所有人生里重大的事情到了母亲那里, 变得不那么庄重,不那么重大?仅仅因为她是母亲吗
我的头耷拉下去。过了一会,母亲和几位老姐妹取着照片回来了。照片上的母亲穿着白白的婚纱,脸上打了很浓的腮红,还描了她一辈子不曾描过的眼线和口红。不太高的身材在高跟鞋的衬托下也显得高挑了不少。惟一无法修饰的是母亲额上和眼角的皱纹,像深壑并且苍老着。 
母亲有些满足又有些难为情地说,就图个时新,不挂的。 
我突然变得言辞笨拙了。看着母亲紧捂着的一个梦想就这样轻描淡写地完成,我心有不甘但又无能为力,我觉得做儿子的在母亲身上真的使不上一点儿劲。 
我不说话,启动了车。那一刻,我只有一个冲动,很想紧紧地拥抱我的母亲。

——原载〈读者〉2004年第13期

 

无语的爱情

邓皓

是几年前的事啦。那一年我意气风发,遐思万千,写了无数的风花雪月的爱情文字。
一段时间里,我固执地以为生活中的爱情可以如同我笔下的文字一般鲜活、芬芳。
深秋里的一天,我去探访一个文友。聊得正起劲的时候,文友冷不丁抛给了我一句话:你文章里写的那些,是童话不是爱情。我顿觉惘然。
隔日他带我去乡下随意走走。我看到了至今无法忘怀的一幕。
在陕南重重叠叠的山的包围中,静穆的秋阳宁静如新。一片包谷地里,一对青年农民夫妇在忙碌着。男的把伐倒的玉米秸儿打成捆,女的往背篓里一棵一颗的装玉米棒子。间或,那年轻男人在女人体力不支时会恰到好处的过去扶一把。每每这时,并不见女人有太多感动的表现,只是默默的回望一下自己的男人。然后,继续自己的忙碌。从他们那种默默劳作的姿态,可以看到生活被他们注释得那么澄澈简单!在他们不远处的一块空旷的玉米地里,有一个三岁左右的小男孩,独自一边向天空吆喝着,一边舞动着小手戏耍着。一眼看去,我知道那是他们的儿子。
我忽然觉得在这秋天的阳光下,在这静寂的山坳里,这一家子让这世界有了些动感,孤独而隽秀。让四周绵延的山及脚下的土地在一种生命的律动中显得凝重而经典!日暮时分,我看到那对年轻的夫妇牵着他们的孩子从弯弯山道上回家渐行渐远的背影时,我的心有些找不出理由的感动,我理喻了生活中爱情的真切和幸福!我为自己羞愧起来:我想起我写的文章里秋日下的情侣大致是这样的:女的依偎在男的怀抱里,悠闲的咬着草根,彼此说一些蓝天白云的心情,发一些海誓山盟的誓言,抒一番豪情万丈的壮志。然后,在草地上追逐、嬉戏......
接下来,我想转述我朋友那天在回家的路上讲给我听的一个故事:
“我的父母亲都是地道的农民,从没念过书。在我的记忆里,他们及少搭腔。偶尔说上几句话,也从不称呼对方,多年以来的默契代替了语言。这样的夫妻在中国的农村实在太平常了,‘爱情’这样的字眼加在他们身上也未免太华丽。在我6岁那年的某一天,我的父母闹了别扭。像戏里演的一般,闹得差不多的时候,母亲开始抹着眼泪收拾包袱,准备回娘家,父亲便不吱声,只是倔强立在一旁,却不肯吐出一句软话。我哭着,泪眼朦胧中看见母亲收拾东西的动作远不如往日的利索。当母亲终于收拾好行李挎起包袱的时候,她一直埋着的头抬起来,定定的看了我们父子一眼,父亲却依然倔强的低着头,只是一口一口地喘着粗气,母亲便一转身向门外走去——就在母亲转身的一刹那,我的后背挨上了父亲重重的一击——父亲飞快的推我一把,我顿时如醍醐灌顶,冲上前抱住母亲,大叫:‘妈,不要走啊,不要!’然后,我的父亲一步步走过来,将母亲的包袱挎在自己的臂上,牵起我的手说:‘我们进去!’事情就这样解决了。那一晚,我看见我母亲依旧像往日一样把洗脚水烧得很烫,不声不响地放在父亲的脚前。多少年来,我总忘不了父亲在我身后的那一推,再平常的夫妻也有爱情呀!”
是的,世间退却浮华经得风雨的爱情,往往以平淡示人,个中酣酽的意蕴,不是语言可以言尽的啊!

——原载〈读者〉1998年第7期

 

一个半朋友

邓皓


我爷爷给我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就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就会懂得。
儿子先去了他父亲认定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他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正被朝廷追杀,情急之下投身你处,希望矛以搭救!这人一听,容不得思索,赶忙叫来自己的儿子,喝令儿子速速将衣服换下,穿在了眼前这个并不相识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让自己的儿子穿上朝廷要犯的衣服。
儿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关的时刻,那个能与你肝胆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的亲生骨肉来搭救你的人,可以称做你的一个朋友。
儿子又去了他父亲说的半个朋友那里,抱拳相求把同样的话诉说了一遍。这半个朋友听了,对眼前这个求救的朝廷要犯说:孩子,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这里给你足够的盘缠,你远走高飞快快逃命,我保证不会告发你……”
儿子明白了:在你患难的时刻,那个能够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可称做你的半个朋友。
那个父亲的临终告诫,不仅仅让他的儿子,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交友的道理:你可以广交朋友,也不妨对朋友用心善待,但绝不可以苛求朋友给你同样回报。善待朋友是一件纯粹的快乐的事,其意义也常在此。如果苛求回报,快乐就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时隐伏。毕竟,你待他人好与他人待你好是两码事,就像给矛与被给矛是两码事一样。你的善只能感染或者淡化别人的恶习,但不要奢望根治。当然,偶尔你也会遇上像你一样善待你的人,你该庆幸那是你的福气,但绝不要认定这是一个常理。
因为人生只有一个半朋友。

——原载〈读者〉2004年第17期

 

 

坦然看生活 
邓皓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喟;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吁叹。 
活着真美丽,而我却喜欢这么对生活绾结。 
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才得以发现:生活在我的视野下呈现出与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有什么不同,仅仅是因为,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盛满这么两个字:坦然。 
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 
我心美丽,于是我的人生跟着美丽。 
曾经看到那些假日垂钓者,一大早出门,夕阳之下拎着空空的鱼篓回家的时候,仍是一路欢歌,不禁讶然:付出了一天的等待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满怀?给我的回答却是:鱼不咬我的钩那是它的事,我却钓上来一天的快乐!

对钓鱼的人来说,原来最好的那条鱼便是快乐。 
坦然是失意后的乐观。 
曾经看到那些下零点班的纺织女工,写满倦意的脸上却交织着与朝霞一样灿烂的笑靥,我便想:怎么说女孩子从事这种职业也不是最让人满意的呀!给我的回答却是:公主永远只有一个。但如果没人为她织出那么多彩锦,一个公主也没有哇!对织布的人来说,原来最美的那匹布却是穿在了自己的身上! 
坦然是沮丧时的调适。 
曾经看到一位扫了三十几年的大街老伯,每天把一条长长的大街扫得一尘不染,让上早班的人灿然走过。我便想:这么几十年平平淡淡地走过,这老伯可说是小城里生活最不顺心的一个了。给我的回答却是:这条街只有我扫得最干净。

对扫街的人来说,原来扫得最清洁的恰恰是自己的心。 
坦然是平淡中的自信…… 
忽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不便是对“坦然”做了最好的诠释? 

是的,许多的事情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许多的人我们捉摸不透防不胜防,往往是我们还没走近,人家却早已设起屏障,我们不必计较,我们惟一能做的是,在我们必须面对他们的时候,奉上我们的真心,然后感铭自己的博大;许多的选择如果让我们抓住,有可能抵达成功,但我们一次次的失却机会,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得高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 

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我们有美的胸襟,我们才活得坦然;我们活得坦然,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 

 ——原载〈读者〉2005年第11期

 

 

一语惊心

邓皓

老家有一小小寺庙,曰洪山禅寺。那是一幽静的去处。我不信佛,但我爱煞了去寺庙里读书散步、洁净内心。

    有一段日子,我情绪低迷,在家小憩。忽一日,我想到了去寺庙走走,借此洗涤内心的郁闷。

    到了寺庙,但见寺庙里香客不断,檀香馥郁。再看香客们的脸,一张张写满坦然、安详、幸福,我有些嫉妒,又有些疑惑:莫非佛门真乃净地,果真能拂拭了众人的心灵?

    信步流连中,但见一在枯树下潜心打坐的佛门老者,那入迷之态止住了我的脚步。走近细看,老者那面露慈祥却心纳天下的表情强烈地震撼了我——原来一个人能心态安详地活着是多么美好!

    我悄然坐在了老者身边,惴惴向老者求得开悟。我向老者谈了我心中的苦痛,然后说:为什么现代人之间居心叵测,纷争不停?

    老者拈须而笑,没作详解,却铿锵而悠长地说,我送你一句佛语吧。老者一字一顿说的是:“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一语惊心!醍醐灌顶。

    天蓝草碧,云白风清。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且看芸芸众生,许多的失意和坎坷不都是在苛求得到时萌生的吗?你去做那个施人以爱、赐人以福的人,你精神愉悦舒张了,而最终爱心和福址又会回到你的身边,何乐而不为?!

我不信佛,但我爱极了这句佛语。

——原载〈读者〉2003年第10期卷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说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