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博时代必须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2010-11-08 20:54:24)
标签:
后世博效应心理健康社会学社会工作杂谈 |
分类: 综议大观 |
后世博时代必须关注心理问题!
尤其是世博工作人员、志愿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办博时的那份奉献、那份执着、那份精神、那份热情……
在2010年11月1日,绝大部分都画上了句号。
从50后到90后,都曾经“忘我”地投入了这场空前的运动或者活动。
收获颇丰!成绩斐然!
But!
后世博时代,有没有人关注办博、参博、观博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我认为:尚未引起政府或者社会工作者的重视!
曾经,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世博结束之后呢?
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活出怎样的精彩?
很多人抑或陷入无尽的纠结之中……
陷入无尽的对曾经的奉献、付出的回忆之中……
这种共同目标前提下的奋力拼搏或孤注一掷,
当目标消失或者任务达成,
必然导致部分个体从一种“非常态环境下”的“阶段性”“常态精神面貌”,
迅即转化为“常态环境下”的“日常性”“非常态精神寄托、索求或展现”。
在后世博时代的“目标缺失”,极易导致“行为示范”!
极易诱发办博、参博,甚至是观博等涉博人员的心理疾患!
社会学家或者社会工作者应当尽早研究!
尽快做好心理辅导甚至是救助、治疗的准备!
这是我在10月31日目睹世博晚会时产生的思考。
前一篇:我的博客今天4岁11天啦!
后一篇: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