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淡淡百合--
淡淡百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78
  • 关注人气:1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母亲的书,你认为哪本感人至深?(悟空问答)

(2019-04-27 12:48:13)
标签:

杂谈

/storage/emulated/0/baidu/searchbox/downloads/u_667766473_1698408182&fm_26&gp_0.jpg

母亲

淡淡百合(原创)

母亲将你带到这个世界上,你便有了生命,有了生存的寄托。我是母亲,也是别人的女儿,能感动到我文章书籍很多,老舍,冰心,赵鑫珊这三位作家比较有代表性。

首先是赵鑫珊的《我只欠母亲 》,标题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人这一生要说亏欠每个人都会是母亲,养育之恩比天大,所以我们怎么做对母亲都是亏欠,恋爱时节我为了守在母亲身旁,远了个离家最近的男孩,结婚后我在妈妈家楼上生活,每天都能看到,后来老公工作调到100公里以外的城市,只能一个月回家一次,古人讲“父母在,不远游”我心里对母亲也有份亏欠,我尽量做到下一句那就是“游必有方”。

摘录: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老舍《我的母亲》娓娓道来没有太多华丽的词汇质朴无华、却是情真意切,他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感情深厚,把 勤劳、善良、大度疼爱儿女写的很细致,一个好的母亲的教育“生命的教育”。结尾处,一声沉痛的叹息,明白如话,却是意悲而远,感人至深。

摘录: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象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她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

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冰心《纸船 》是首散文诗,抒发了对祖国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一个在异国的游子思念母亲的心。

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母爱,真挚无私,不求回报母,永不停息。我曾看到一文章有这么一句作为文章的结束,也送给身为母亲的自己!

愿天下母亲,别忘了留一份爱给自己.愿天下儿女,别忘了回报母爱一缕浓浓的芳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道德经的智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